携手走过盘整时代
大陆网络文学经过萌发期、高涨期,随着新世纪钟声的敲响已经进入盘整期。上世纪走红的网络写手,如果知道网络之中网络之外还有作家,无一不在发奋努力, 希望段子写得好一点。哪怕无意成为作家,也要当之无愧地成为网上写手。其实写手比作家更精贵,作家这个称谓有点职业化的味道。你看什么邢育森啊,俞白眉 呀,SIEG呀,宁财神啊,个个不肯放弃。还有那个尚姐姐和蒋妹妹,好象为生活所迫,写点专栏,也是没办法的,不过我相信她们心中对得起写手这一称谓的想法一定没有熄灭。SIEG不也作些职业上的专题嘛,好写手最根本的素质是始终保持着写一个好作品的冲动,并不在于出手就是好作品。
网络文学跟纸质文学不同的是读者的直接参与,从而使得批评的出发点完全不同。如果是讨论与交流创作体会,大家玩这条蛇,说的必定是努力一下可以做得到的,绝对 不会你这小子我看下辈子都得不了诺贝尔奖,跑出来骚风不知耻呀?如果纯粹的读者,甚至是盲目的流览者,一不如意即可砖板横飞。你写来不是给人看的,我觉得 不好看为什么不能拍你。也是这个理。但如果不盲从,任何大腕作家又岂能写出对人人味口的东东。我看的就A级的黄,去你的什么鸳鸯蝴蝶黄粱美梦吧。这就是社 区文学里怎么扯不清的皮。
再说回来,如今上网的远不是一开始在网上写作的那些写手,相当一批作家在网上同网友一样交流。别的不 说,2001年前后开张的新小说、新散文,云集一批青年作家与文学刊物编辑。那里很少打乱战,而青青草立坛以来就比较多。不是说争论不好,但争论不能盲 目,斗气好胜或者为所欲为,乃至人身攻击。
还有一层,进入盘整时代,痛苦的何只网络写手,上了网的作协派一样在左冲右突,照样在积蓄 力量,寻找突破。文学已经没有轰动效应。卫慧、九丹那样的轰动效应几多人真正服气?文学已不是文学以内的事,买文学作品的多是写文学作品的。官员商人与工 农兵在干什么,八个半赌一个嫖,半个知音就蛮好。出版社向钱看,不见名人不撒网。文学期刊干什么,编辑找编辑,哥哥找妹妹,不是三人(熟人,美人,官人) 莫进来。文学被压在羊肠小道上。熟悉圈内情况的都知道。
还有,中国的作家和自由撰稿人也真他妈多,想出名的官员、经理真他妈多,舍得自费出版的真他妈多,而卖得好的刊物和文学书籍真他妈少,更重要的是已经出名的作家、名人真他妈多。这一多一少之间,要不费力写出点人家服气的东西容易吗?
看看上网后的那些作家吧,还不跟裘千丈一样到处蹲脸,不耻下问,套些近乎嘛。想要出面就有人捧你的臭脚,先得问你是不是大名人、大美人或腰别金刚钻的人。与其乱哄哄瞎碰瞎闯,不如下点功夫做好活做绝活。网络仅仅是为那些有绝活的人张开着的,其他都是玩玩而已。 我裘千丈就不同了,反正我怎么着都是水货,我的愿望就是找出郭靖黄蓉来。你们说你们是不是么?
(2000年)
现场批评之网络纵论(九)
评论
9 vi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