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谈主为忘却


  漫谈主为忘却

  喻建国

  一

  个体记忆的部分内容丢失,这种情况的出现,称作个体的忘却。忘却有多种产生原因,一种是自然原因,一种是他为原因,还有一种是主为原因。个体记忆的内容会因为时日的积累而逐渐变淡变模糊,这是自然原因产生的忘却;个体因其他非时间因素造成非本身主观要求的记忆丢失,这是他为的忘却;个体主动施加作用使个体的记忆丢失,这是个体主为的忘却。也就是个体将大脑中储存的内容,运用抹尽、去除、擦剔、置空,使这些内容在大脑中不复存在,或存在的痕迹变得模糊,这样的一种个体操持状态称作主为忘却。

  人的大脑是一个记忆的宝库,人脑经历过的事物,思考过的问题,体验过的情感和情绪,练习过的动作,都可以成为人们记忆的内容。记忆可以带给个体快乐,也可能带给个体痛苦。为了提高生活的质量,也就需要尽可能地让记忆带给个体的是快乐而不是痛苦,或者说要尽可能多地让带给个体痛苦的记忆被丢失。这就提出了主为忘却的任务。主为忘却当然就是主为遗忘,为了实现主为忘却,就应从研究遗忘着手。

  二

  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Hermann Ebbinghaus)对遗忘现象做了系统的研究,他用无意义的音节作为记忆的材料,把实验数据绘制成一条曲线,称为艾宾浩斯遗忘曲线。它的纵坐标代表记忆的保持量。曲线表明了遗忘发展的一条规律:遗忘进程是不均衡的,在识记的最初阶段遗忘很快,以后逐渐缓慢,到了相当的时间,几乎就不再遗忘了,也就是遗忘的发展是“先快后慢”。艾宾浩斯遗忘曲线非常生动和形象地对自然原因产生的一种忘却做出了它的发展规律的描述。

  遗忘的进程不仅受时间因素的制约,也受其他因素的制约。学生最先遗忘的是没有重要意义的、不感兴趣、不需要的材料。不熟悉的比熟悉的遗忘得要早。从下面这个图中,我们可以看到,人们对无意义的音节的遗忘速度快于对散文的遗忘,而对散文的遗忘速度又快于有韵律的诗。

  在学习过程中,对一种材料达到一次完全正确地背诵后仍然继续学习,叫做过度学习。过度学习可以使学习的材料保持得更好。记忆是过去的经验在人脑中的反映。人的大脑感知过的事物,思考过的问题和理论,体验过的情感和情绪,练习过的动作,都是记忆的内容。记忆是一个复杂的心理过程,它包括识记、保持、回忆三个基本环节。这三个环节是互相联系,不可分割的。识记和保持是回忆的前提和基础,回忆又是识记和保持的结果,并且回忆能够加强识记和保持。“识记”是记忆的第一个环节。识记就是识别和记住事物,从而积累知识和经验的过程。这个环节就是人们常说的“背”。识记是记忆过程的第一步,这一步非常重要,因为要提高记忆效果,必须要有良好的识记作前提,也就是说,首先要记清楚是什么。当你感知过一个事物后,即使这个事物不在你面前,你的头脑中,还会出现那个事物的形象。比如,你在课堂上听老师上课,回到家以后,虽然老师已经不在身边,可是,你还是能够记得老师讲课的样子,这叫记忆的表象。表象具有直观性和概括性。表象在记忆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因为表象是记忆的主要内容。在记忆中,我们能够回忆过去的事物,并且能够记起很久以前看到的人、事,听到的声音,看到的动作,主要是依靠表象来实现的。每每提到老师,你就会想到老师的样子——明亮的眼睛,准确的手势,讲课的神态等等,好像就在眼前,虽然不如就在眼前那样鲜明、完整和稳定。你在学校里学习会接受许多老师的教学,他们各有自己的特点,但是他们又都具有一些共同的特点,这些老师教学形象共同的特点就形成了对老师教学形象的概括性的认识。

  对记忆分类的依据有很多,根据记忆的内容,可以将其分成四种:a.形象记忆——把感知过的事物的形象作为内容的记忆;(在飞机场看到了停放的飞机,它的形状和姿态作为记忆的内容记住了)b.逻辑记忆——把概念、公式和规律等逻辑思维过程作为内容的记忆;(对数学公式、物理定理的记忆)c.情绪记忆——体验过的情绪和情感作为内容的记忆;(旅游时的欢快、初恋时的激情、等等经常铭记在心) d.运动记忆——将曾经投入的运动和作过的动作作为内容的记忆。(对游泳、打篮球、骑自行车、驾驶汽车、工程操作、实验操作等等的记忆)在日常生活中,这四种记忆形式不是孤零零地单独存在的,而是相互联系相互交织的。

  根据记忆保持时间长短的不同,可以把记忆分成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两种。a. 短时记忆——一分钟时间以内的记忆;(在电话里对方报出电话号码或飞机航班号,自己立即按此拨号或传输信息,过后即忘)b. 长时记忆——从一分钟以上直到许多年甚至终身保持的记忆。(对儿时的一次重要活动、常用的语言文字、结婚庆典等的记忆)短时记忆的容量很小。短时记忆的广度一般来说是 7个块,可以是7个无意义音节,7个毫无关联的字、词等等,单位可以不同。一个字母可以是一个单位,一个词、一句话、一件事也可以是一个单位。每一个单位就是一块。长时记忆的能量非常大,实际上,长时记忆是由短时记忆反复加工而成的结果。也就是说,对短时记忆进行重复,短时记忆就会成为长时记忆。

  一个人记忆有意义的东西比记忆没有意义的东西要记得快、记得牢、记得久。比如下面这两组数字:

  A. 135791113151719

  B. 3719423 6 4 012

  第一组(A)10个数字,每相邻的两个数字相差是1;第二组(B)10个数字之间没有任何联系。对第一组数字的识记叫做意义识记,也就是通过对材料的理解而进行的识记。对第二组数字,要记住它,就要依靠机械识记,也就是依靠机械重复而进行的识记。

  科学家的大量实验证明,以理解为基础的意义识记比机械识记全面、迅速、精确和牢固。意义识记的效果之所以优于机械识记,是因为识记材料的意义反映了事物的本质和内在的联系。机械识记虽不如意义识记,但机械识记在学习中还是很必要的,因为学习中总有一些材料是无意义的,只能用机械识记。比如,古时候小孩儿上学要背《三字经》。《三字经》三字一句,刚开始背时,由于不理解每句的意思,就要先进行机械识记,这样速度很慢。如果理解每句话的意思,背起来会很快,而且很省劲儿。意义识记和机械识记是人们识记的两种基本方法。机械识记是意义识记的基础,意义识记对机械识记起帮助作用。对一些原本没有意义、没有联系的事物,如果赋予他们意义,就会有助于识记。比如,你记一个楼号“031706”。机械记忆可能很费劲,但如果你清楚每个数字的意思就好办了,“03”是楼号,“17”是层数,“06”是门号。再有,利用谐音也可以帮助记忆,如“616”,“遛一遛”;“148”,“要司法”。

  保持和遗忘是一组相对的过程。个体对以前学过的知识能够回忆起来,就是保持住了,如果回忆不起来或回忆错了,就是遗忘。人类的学习,从某种角度来说,就是要对某些对象和过程建立牢固的记忆,将它们牢牢地保持住。在这一过程中,遗忘是负面过程,个体当减少和杜绝它的出现和存在。

  三

  个体身处失意或失恋时,善于对得意的过去或得恋的过去进行有效的忘却,会避免因失意或失恋而带来的痛苦,此时,个体特别需要主为忘却。底下专门来探讨怎样进行有效的主为忘却。

  1.杜绝回忆

  对过去的得意内容或得恋内容千万不要去回忆,因为一回忆就会加深对过去的得意内容或得恋内容的识记,而这些内容的重复出现就现在来说,只能带来痛苦。在得意期间或得恋期间个体自身体验过的情感和情绪是绝对不能够去回忆的,一旦去回忆这些内容,个体的失却痛苦会成倍袭来,扰得个体身烦心乱,坐卧不安。好汉不提当年勇,就是有水平的能人,决不会去回忆自己往昔的峥嵘,也就是决不会去回忆自己过去的得意内容或得恋内容,他应该重视今天,应该重视现在,应该把脑力活动专注于如何创造今天的成功和胜利,专注于如何寻觅现在怎样获取快乐和幸福。他应该向前看,如何去开拓新的界域,在这个新的空间里获取新鲜的得意内容或得恋内容。展望万里开阔的前程,看哪个方向可以构筑新的平台,在那里谱写新的得意篇章和得恋篇章,一旦选准了方向,立即调好方向盘,踏足油门,往那儿疾驰。个体在寻觅未来和开创未来的时候,没有空,也没有思考的余力进行回忆,过去的经历附不上身,对过去的忘却是必然的,有效的主为忘却也就自然地产生了。

  2.去除保持

  过去的得意内容或得恋内容是个体非常熟悉的内容,也是个体十分感兴趣的内容,个体对这部分内容常常不自觉地经常进行回味,实际上也就是经常在进行一种过度学习。过去的得意内容或得恋内容像一篇极其优美的散文,像一首越读越有韵味的诗歌,它是最容易记忆的,而且留下的记忆都是挥之不去、消之不灭、磨之愈显的永久性记忆。个体对以前学过的知识体验过的感情操作过的动作能够回忆起来,就是对那些知识、那些感情、那些动作保持住了。过去的得意内容或得恋内容中蕴含的生动的知识、丰富的缠绵的细腻的感情、生动的可携带巨大快感的动作,都是随时可以回忆起来的。他们在个体的心中具有牢固的保持。要产生忘却,就得先去除保持。逐步降低过去的得意内容或得恋内容中蕴含的知识所具有的生动性,让它逐步变为不生动,变为很可憎,保持在这时就会逐步模糊和淡化;逐步稀释过去的得意内容或得恋内容中丰富的缠绵的细腻的感情,让它变得十分单调、乏味和粗糙,保持在这时就会逐步变得不屑一顾和不耻一瞥;逐步厌烦过去的得意内容或得恋内容中生动的可携带巨大快感的动作,让它变得万分讨厌,让它携带的尽是痛苦、丑陋和悲凉,保持在这时立刻就会烟消云灭,变成一派空幻、虚无和漠然。有效的主为忘却也就应时而生。

  3.擦剔识记

   “识记”是记忆的第一个环节。识记就是识别和记住事物,识记是积累知识和经验的过程。过去得意时期和得恋时期的经历和经验是个体重要的识记,得意时期以及得恋时期中的许多动作、语言、环境、音响、色调、图像、情绪、感触、体验在个体身体上和大脑内留下了极其深刻的印记,形成了产生极其深刻的对过去得意时期和得恋时期的回忆。过去得意时期和得恋时期的经历和经验所构成的识记全是意义识记,由这种意义识记作为基础的回忆是长时记忆,而且具有永久性,是极其牢固的。为了忘却,就要对这些意义识记进行全面的擦剔。一当感觉属于过去得意时期以及得恋时期中的一些或个别动作、语言、环境、音响、色调、图像、情绪、感触、体验对个体发生作用时,就应该立即设法让这种作用停止。更为重要的步骤是不时对热门的经常会跳出来的识记内容进行主动擦剔。具体方法是把这些识记的意义赋予新的内涵。如某一句话,过去的识记意义是a含义,现在就经常建立这个识记与b含义的紧密联系,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再当那句话出现时,引申出来的涵义已经是b含义,

  而不会是a含义了。那句话原先的记忆内容已经得到了擦剔,并且那句话的记忆内容已经完成了新的记忆,自然原来可能因那句话的出现而引发的引起痛苦的回忆不可能再出现,代之的将是新的可以引发快乐的回忆。

  4置空莹透

  主为忘却的最上乘之法当属置空莹透,置空就是主动把自己的记忆在某一个时间段里全部置于一个空白的范畴中,莹透就是置空的一种形象描述,空到什么程度?空到晶莹剔透的程度。在操作上,可以如此进行,首先使自己的行为状态进入“端坐”或“桩立”。“端坐”有16个行为元:“两脚平行,双膝靠拢,鞋底贴地,脚掌舒展;四指并拢,拇指成60度,掌膝相贴,元气贯通;上身垂直,收缩小腹,提拎胯部,含胸拔背;头部水平,颈身一线,两眼有神,精神聚焦。”“桩立”也有16个行为元:“两脚着地,双腿紧靠,60度张角,掌贴腿臂;挺起胸膛,提拎胯部,收缩小腹,汇编曲线;头部水平,颈身一线,两眼有神,精神聚焦;呼吸均匀,全身放松,气守丹田,隽永含静。”无论是“端坐”,还是“桩立”,通过具体的16个行为元的操作,个体的神已经收拢,心已经安宁,念无踪影,一片空莹,仅有的识记是行为元的识记,仅有的保持是行为元的保持,若说有记忆,当然就是行为元的记忆。那些会引起痛苦的记忆,早已烟消云散,毫无踪影。个体的神情舒坦,达到超逸的程度。全身松驰,神清脑明,烦恼尽消,身心自如,身体与心灵都被自己悦纳,自己的一切都被感知为最美好的。置空莹透是通过行为来调控的,是一种行为调适,在它为主为忘却服务时,的确能够发挥奇妙的作用。

  痛苦的记忆困扰全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