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官腔”何时休???
宁波一网友不久前向区长信箱反映出行难问题。过了6天,等来网上回复,就两个字:“已阅”。 该网友愤懑之余把这封区长信箱回复的截图挂到了宁波天一论坛上,戏称之“最牛区长信箱回复”。昨天,记者联系上了鄞州区区长信箱的负责人。他说,这种简单机械的回复方式确实不妥。 (8月15日《今日早报》)
自胡锦涛总书记通过人民网与网友在线交流,问候网友,倾听民意,指出互联网是“做事情、做决策,了解民情、汇聚民智的一个重要渠道,非常关注网友们提出的一些建议、意见”以来,各级党委政府纷纷开通“网络民意直通车”,其目的就是进一步畅通党委政府与基层干部群众的联系渠道,广泛听取社会各界人士和网民的意见、建议、批评和投诉,反映民愿,集中民智,维护民利,凝聚民心,以利科学发展。尽管网络问政这一形式受到了全社会的广泛欢迎,但从推行的实际效果来看,结果并不理想。
据有关报道,许多地方的“书记市长信箱”无多少内容,“建言献策”也只是个摆设,更让网民伤心的是,有问无答是最为常见的事情。与此想比,我想宁波的这位网友还算是比较幸运的,因为他毕竟还收到了一个官腔式的答复。但令人质疑的是,宁波的区长信箱从此还会有人问津吗?
其实,关于“已阅”这样的“网络版官腔”很多人都会遇到。比如 “已经给相关部门了”、“来信已送领导阅批”、“来信收到,研究研究”、“可通过司法途径申诉”、 “请来信人与某某部门直接联系”,等等。尽管我们相信领导日理万机中很难将所有的民声民怨都看都眼里,尽管我们也清楚领导信箱其实原本就是由一些工作人员在管理的,但相关部门领导用如此简捷的话语来回复网友的问题,那么这个信箱还有什么存在的意义吗?尊重民意应该从尊重民众的声音开始。当网络问政也患上了官腔病时,“网络政府”凭什么令老百姓信服?
在互联网上设置省长、市长、区长信箱的目的,是要架设一座市民与领导直接沟通的桥梁,是为了政府的行政行为更阳光,更贴近民愿。而市民的来信中,也大多都是一些在基层部门得不到公平处理的问题。但如果一些政府部门依然还把传统的现实世界的官场病——耍官腔带到网络上,这难道不是一种新的悲哀吗?
执政不爱民,就是执政害民!官腔好打,民众不能敷衍!——“网络官腔”何时休???
(李吉明2009年8月16日于河南新乡 邮箱:[email protect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