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的商品经济社会,很多人都瞪大眼睛,一会儿追这个,一会儿攆那个,但终究离不开两个字——名和利。因此,许多人一生都被这名缰利锁捆得牢牢的,有的为此透支了健康,甚至有的为此过早地付出了生命。遗憾的是,他们都忘记了这些都不过是身外之物,生不带来,死不带去。19世纪德国大哲学家叔本华有句话说得特别好,他说,人类现在最容易犯的错误是什么?就是拿自己的健康去换取身外之物。这话说得一针见血。
现代人很重视生活质量,尽量吃好、喝好,但却忘记了精神上的营养。我们现在太多地追求了物质上的享受,而忽视了自己精神上的营养。那么,什么是精神上的营养呢?著名指挥家、钢琴家滕矢初在哈尔滨理工大学演讲时说,我觉得音乐教育对于每个人来说,不管是学理科的还是学文科的,都具有陶冶内心的重要作用。
许多离退休老同志都喜欢到公园里去聊天,但他们“谈论的都是下一代”,“担心的都是社会风气败坏”,“发的牢骚全是痛恨腐败”。牢骚满腹,意见多多,尽是不开心的事。所以,我就觉得,每个人都要可怜可怜自己的精神,给自己每天哪怕是30分种的时间,好好地静下心来,听一听音乐,欣赏欣赏美术、雕塑、建筑、书法,读一读悠闲的诗歌、散文……在这种安静、舒适的心态里去寻找一种意境,在这种意境里使自己身心得到平衡,精神得到保养。如此持之以恒,我们就会远离忧虑,远离烦恼,我们的精神世界就会永远充满阳光。
当然,老同志参加一些力所能及的文体活动,也是补充精神营养不可或缺的一种形式。但目的一定要明确,那就是锻炼身体,愉悦精神。前不久,在电视上看到两个老年秧歌队因微不足道的小事,互相较劲,互相唱对台戏的镜头,心里很不是滋味。都六七十岁的人了,何必因玩斗气?扭秧歌不就是为了锻炼身体,大家乐呵吗?互相捣乱,水火不容,心里憋着气,那不是没事找事,没病找病吗?还有在舞厅里,老年人因舞伴问题出现纠纷的事也时有发生。老年人的心理很脆弱,嫉妒心比较强烈,因此,我认为,作为老年人还是少进娱乐场所为好。
我一向主张,老年人在晚年的生活中,应时刻保持平静的心态,多参加些平淡的活动,多做些悠闲的锻炼,在音乐中忘却纷争,在读书中抚摸人生,多一些轻松愉快,少一些忧愁烦恼,天天做一些精神保养,你就能颐养天年,你就能健康长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