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流水(十六):寻找武庙


山西流水(十六)

寻找武庙

从文庙出来,心情很郁闷。文庙如此不堪,武庙应该有所不同吧。

捧着地图找到武庙,但见一派狼藉。作为庙宇,武庙已经废弃很久了。大殿看起来还算雄伟,但门窗缺损,柱歪梁斜,随时会倾倒的样子。也许是为了保护其不至倒塌,也许是为了重新修缮以待开发旅游,大殿四周支起了脚手架。大殿后面是个幼儿园,似乎也是要搬迁的样子,显得萧条而颓败。

平遥的文物古迹实在太多,出门随意走着,来到雷履泰故居门口。

雷履泰是平遥最早票号日升昌最早的大掌柜。据说,雷履泰精明能干,日升昌生意蒸蒸日上。日升昌的二掌柜毛洪岁羽不服气雷履泰,策动老板炒雷履泰的鱿鱼。老板通知雷履泰离开。雷说,要我离开可以,但容我一段时间。全国各地的码头都是我打下的,我离开之前,需要通知我的弟兄和朋友离开。老板闻听,赶紧央求雷履泰留下,而将毛二掌柜开除。毛洪岁羽是一个经营奇才,离开日升昌后,投靠新的老板,改组成立了五家票号,成为当时最大的“银行”体系。二人自此结下梁子,后来,雷履泰为了占毛的便宜,给自己孙子取名雷洪岁羽,而毛洪岁羽也如法炮制,给自己孙子取名毛履泰。听这样的故事,发现大商人们也有很可爱的一面。其实这故事里也蕴含着某些经济学的东西,比如所有权和控制权的分离,比如内部人控制等问题。不过,旅游过程中对这些问题的理解呗搁置了。雷履泰故居不算特别宏伟,不过还算精致。比如石梯扶手上的石雕像,惟妙惟肖,显示出精湛的工艺。

尤其让我欣赏的是正堂的一副对联,上联是“货殖高贤义为本”,下联是“鱼盐大隐诚作根”,横批“贾道泽世”。这幅对联反映的是一个成功商人的为人处事原则和道德理想。商人在传统意识形态里并没有崇高的地位,“士农工商”中“商”只能排在末位。但这并不妨碍商人可以怀抱崇高的道德理想,不妨碍他们可以有宏大的人生追求。人必须在世俗中生活,因此“贾道”是可以泽世的。当然不是所有商人都会有这样的境界,对那些终日奔波于生计的小商贩来说,紧要的不是“泽世”,而是活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