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资本市场而言,经济数据的向坏不是坏事情


我们的观点: 

       于资本市场而言,经济数据的向坏不是坏事情

韩和元

2009812,我们撰文认为:促成股市繁荣的基本要素并未发生根本,我们基于的原因是:

于宏观层面而言

A  为政者赋予股市维稳信心维稳经济的历史使命才刚刚开始。我们认为为政者前期的以股市救经济救经济的主观意愿有所转向,但基于当前的经济形势和近期的政策走向,我们认为虽然为政者试图通过股市救经济救信心的历史使命已经完成,但股市被为政者所赋予的维稳经济维稳信心的历史使命才刚刚开始,基于此我们的研判是:近期政策不会有发生根本性转向。

B 外汇储备所形成的流动性过剩。囿于当前的汇率政策,虽然近几个月来进出口的形势不容乐观,但我国的外汇储备却仍然高速增长,近期的数据显示,我国外汇总额已经超过2万亿美圆了。外汇占款已经成为了投放基础货币的主要方式,2006年,外汇占款存量占基础货币存良的比例达到108%,而远在200405两年该数值更高达200%。随着外汇总额的不断增长,基础货币的不断投放,导致流动性的过剩,而当时全世界经济正处于去库存化运动时期,中国本身资金的出口就有限,再与这样的特殊背景予以叠合,过剩的流动性涌入资产市场,推动了其价格的上涨这也就成为必然了。

于微观层面而言

去库存化下的实体经济投资前景暗淡下的股市繁荣形成的财富效应,及对名义利率的错觉所形成的存款搬家,对经济前景还不甚明朗的前提下,大量的私人部门需要分散风险、提高收益,不断投资原来的项目显然不利于实现这个目的。随着股票价格的升高和人们对于利率的错觉(过低的名义利率),使得私人部门和居民的货币需求在减少,在股市财富暴增效应影响下,于是大量的实体经济部门和个人选择压缩实体投资和消费,而进入股票市场。

在大的宏观面上,经济复苏预期的积极乐观情绪随着7月的经济数据的公布,开始有所降温,人们对经济增长后劲不足的担忧有所增加。同时我们也必须认识到的是货币政策继续保持超宽松状态已经不太现实,年内信贷政策“明松暗紧”的趋势已经非常明朗化。而同时,与微观层面, 高密度的IPO、增发与配股数(银行为资本充足率而不得不增发远没有来),给市场带来不小的供给压力,但同期的上市公司业绩却难以支撑估值的持续高企,如此众多因素叠加,给市场造成不小的压力。

但我们的观点却是,对于当前中国资本市场而言真正的风险并不来源于经济数据的向坏而是向好。一旦经济数据全面向好,防止通货膨胀将放到了为政者的工作日程,这也就意味着政策将不得不发生根本性变化,对于中国这样一个属于高度政策市的资本市场而言,这种转变亦将宣告行情的真正终结。

至于流动性,在8.13日的文章里我们提到:未来将现由MV转换的货币新格局,在未来几个月份信贷和货币供给增速无可否认的将出现回落,但货币流转速度将逐渐加快。

正是基于此,我们认为当前资本市场之调整,基本面固然对市场本身有所影响,但我们认为更多的因素或来源于其本身的内在风险,和技术上的自然调整(暨第四浪调整)。随着市场回调,政府基于维稳诉求,对政策将更趋谨慎和节制,而市场本身对前期风险的释放,获利筹的了结,它将有效的消化掉政策微调、前期涨幅过快过大等因素的影响。而随着回调,市场的估值本身亦将逐步回归到相对合理区域。再在这些要素的集合影响下,那么市场亦将企稳反弹,从而进入第五浪。而波浪理论告诉我们第五浪往往是短促而不顾一切的,当市场真进入第五浪,未来如何发展或许才是我们更应该考虑的问题。

 

我们关注的新闻:

七月实际使用外资创年内最大降幅

 商务部首次乐观表示:外贸企稳

 吴晓求:目前找不到提高存准率的依据

 银监会曾“窗口指导”股份制银行 坚守风险底线

 国务院通过进一步振兴东北若干意见

 我国一年来首度较大规模减持美国国债

 

摩通:若A股进一步下跌 政府或取消印花税

 A股屡现暴涨暴跌 透视三大深层原因

 西南证券拟定向增发募资60亿

 专户一对多今日开闸 增量资金8月入市恐难成行

 深交所:创业板将允许上市公司回购股份

 光大证券18日上市

上市公司半年报近半 业绩环比增势明显

 中国平安下半年将10%的保险资金投向股市

 民生银行将全流通 国寿减持可能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