辣姜:老婆啊,别再喊我回家吃饭了
我有一个朋友结婚七年,前不久,正值婚姻濒于“痒年”的他,却因房子而离婚了......
七年前,刚走出大学校园5年的他,肩负着“有房结婚”的使命,用公积金和商贷组合买了一套45平的小户型公寓,住客大多以小姐和二奶租住为主,虽然整晚处于此起彼伏的浪荡之声的包围之中,但也算勉强成为了“有房一族”,一转眼七年过去了,孩子也到了打酱油的年龄,夫妻俩省吃俭用也攒了10万元的积蓄,加上卖掉原有的那套小户型,打算首付两成20万买一套两室的住宅.
结果,要签合同的时候,二套贷款收紧的政策出台了,背负贷款和有过房贷记录的,首付被提到了四成,甚至有人预言二套贷款的利率将执行基准利率的1.1倍,正当为此一筹莫展的时候,有位大爷出主意:如果买房实现两成首付,必须办理离婚或假离婚。
我朋友听了这位大爷的高招,跟老婆离婚了,为了把假离婚装得逼真点,在扛着行李走出家门的一霎,在街道干部和楼长大妈的监视下,回过头来意味深长地篡改了一句当下的网络流行语:老婆啊,以后别喊我回家吃饭了!
无疑,这桩离婚是假的,但当下浮躁的社会环境极容易演绎成真的;无疑,这桩离婚不算是悲剧,但至少是因为政策的扭曲而演绎成苦笑不得的闹剧......
或许,二套房贷收紧的政策设计是出于“打土豪分田地”的均贫富的想法,或者是遏制炒房者一刀切的机械做法,但衍生出的问题,已经由市场矛盾蜕变成社会问题了,离婚并不稀奇,但因房贷政策而离婚,这虽然是个别人的对策,却是对人性的极大不尊重。
要想从根本上彻底地解决低收入群体的住房困难,其症结绝不在于二套房贷是否该收紧的政策上,而在于经适房的数量和门槛放宽上,在于经适房分配的公平性上,在于对高房价的遏制上,今年两会温总理的政府报告对福利性住房保障方面做了大篇幅的展望,尤其是对住房条件夹心层群体的民生关怀已经达到了空前的高度,但半年过去了,各地政府在经适房的执行过程中,却时常只听到了是振臂高呼空泛乏味的民生口号,结果是“六连号”、“解困小区停宝马”以及地王频现等一桩桩闹剧。
不愿意在经适房上投入,而热衷于商品房上折腾,这已经成为有些地方政府道貌岸然的“行政秀”......
二套房贷的收紧政策,是对改善性住房群体最致命的打击,是对夹心层群体刚刚燃起的购房热情近乎于毁灭性的戕害,已经把那些两代同室三代同堂的亟待改善住房矛盾的家庭,逼到了除了离婚别无选择的无奈境地,因为政策中规定有过房贷记录的,无论现在是否还清贷款,都将视为二套的强盗政策,更是强权政策对民生权利的践踏,面对当下的高房价,两成和四成的区别已经成了多数家庭不可逾越的沟壑,而高房价下的四成首付,已经接近于三年前的全额房款了。
当年为分房离婚,而如今人们却在思量着为买房离婚,看来,离婚已经越来越成为房子的奴隶了,而婚姻也越来越成为政策的牺牲品了。当离婚沦为实现住房手段和申贷道具时,这绝不仅仅是那些家庭的悲剧,而是中国民主进程的缺失和住房保障的悲哀,单纯以遏制少数炒房客的简单手段,换来的是大多数人民生权利的代价,换来的是离婚率急剧窜升的不和谐因素,孰之过?
当我的那位朋友在假离婚走出家门之际,那句“别再喊我回家吃饭了”的无奈和苦楚,一旦变成“我再也不回家吃饭了”真离婚的时候,政策的设计者该有怎样的内疚和负罪感,谁该为这样的家庭悲剧恭身赎罪。
当经适房严重缺失和腐败连连的时候,当卖地为生的依赖感被某些地方政府视为救命稻草的时候,当面对高房价视而不见却拿大多数夹心层百姓开刀的时候,当矫枉过正的政策以绑架大多百姓利益而偏离矛盾核心的时候,政府的公信力与百姓的期待渐行渐远,是否也到了“离婚”的边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