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护职工利益 襄樊三九酿酒厂开创央企改制新模式


http://news.QQ.com  2009年08月17日14:41       我要评论(0)

本报讯 发展是永恒的主题,改革是持久的动力。襄樊三九酿酒厂改制不与民争利,维稳不惜增成本,切实维护职工利益,开创央企改制新模式。从今天开始,将隆重推出《襄樊三九酿酒厂改制系列报道》,敬请关注!

在国企改革发展的大潮中,涌现出了一个深具代表性的央企样本:湖北襄樊三九酿酒厂在中央关于调整国有经济布局的重大决策指导下,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中流砥柱力量,在推进和深化企业改制的过程中,改制不与民争利,维稳不惜增成本,成功探索出了一条“国有控股+全员持股”的国企改制新模式。

 

3天时间解决了积累4年的矛盾

社会矛盾复杂局面下的改革,更加需要操作者依靠调查研究走群众路线,不能把改革对象等同于利益牺牲对象。

这段时间以来闹得沸沸扬扬的通钢“7•24”事件,就是一起典型的牺牲改革对象利益的事件,企图“3天的时间就想解决过去4年积累的矛盾”,最终在急躁与粗暴中酿成了“一个人被活活打死”的通钢悲剧,“这完全是不走群众路线的结果。”

记者了解到,同样是国有企业改革,与“通钢悲剧”形成鲜明对比的是襄樊三九酿酒厂开创的“央企模式”,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战斗堡垒和中流砥柱作用,坚定不移地走群众路线,让全体员工共享改制成果,仅仅用了3天的时间就解决了4年的矛盾,企业也获得了起死回生的大发展。

襄樊三九酿酒厂的前身为襄樊酒厂,始建于1956年,多年来酒厂连续亏损,陷入困境。应襄樊市委、市政府领导的要求,三九企业集团长江公司于1997年将酒厂实施兼并,人、财、物、产、供、销、债权、债务一并划入三九集团长江公司,但由于种种原因,酒厂改制工作迟迟不能进行。

从2004年12月31日改制基准日到2008年11月30日股权解冻,再到2009年7月17日至19日成功实现企业改制,这个有着53年历史的老国有企业为酒厂职工办理解除劳动合同、支付安置费或经济补偿金及认购新公司股权等手续,仅仅用了3天时间。但与通钢不同的是,襄樊三九酿酒厂改制领导小组,用了180天的时间,做了大量行之有效的改制铺垫工作,这是酒厂改制成功的关键所在。

“除了我们自己,改制的顺利几乎超出了其他所有人的意外。”湖北三九长江实业公司党委书记、总经理兼三九酿酒厂法定代表人邹远东对记者表示,“我们始终坚持对党负责,对人民负责,对职工负责,对国有资产保值增值负责,对企业长远发展负责,这是改制取得胜利的关键所在。”

国企改制,最可怕的是牺牲改革对象的利益,从而酿出群体性事件。人们记忆犹新的是,同在襄樊的襄阳轴承厂在改制过程中就出现过下岗职工卧轨拦火车的事件,一时间影响极为恶劣。

 

创新模式成就国企改制的央企样本

改革是一场硬仗,改制是一道难关。但这一步必须迈出去,这一关必须闯过去。只有卸掉包袱,才能轻装前进,只有加快改革,才能加快发展。

襄樊三九酿酒厂在等待改制的3年10个月时间里,出现了1.98亿的巨额亏损,再加上应收账款等累计亏损达2.2亿。这些都是酒厂原厂长、党委书记马永富等人趁企业改制悬而未决的真空时期,独断专行、任人唯亲、随意决策、恶意投资,造成了国有资产大流失。与此同时,全厂上下各种思潮涌动,不稳定现象初现端倪。就是这样一个陷入巨额亏损的老国有企业,要顺利实现改制无疑面临着种种巨大的困难。

正是在此严峻考验之下,以邹远东为党委书记的三九长江实业党委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中流砥柱力量,以企业改制促进生产经营和企业发展,以生产经营和企业发展保障企业改制,从战略上调整国有经济布局,成为湖北第一家成功实现国有控股之下全员持股的在鄂央企。

此前,为推进和深化国有企业的改革,十五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在《决定》中明确指出,“国有企业的作用既要通过国有独资企业来实现,更要大力发展股份制,探索通过国有控股和参股企业来实现”,并进一步明确了“从战略上调整国有经济布局,要同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和所有制结构的调整完善结合起来,坚持有进有退,有所为有所不为,提高国有经济的控制力”。

同时,十六届三中全会更进一步提出,“积极推行公有制的多种有效实现形式,加快调整国有经济布局和结构。要适应经济市场化不断发展的趋势,进一步增强公有制经济的活力,大力发展国有资本、集体资本和非公有资本等参股的混合所有制经济,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使股份制成为公有制的主要实现形式。”

这些中央从战略高度上调整国有经济布局的重大决策,为推动国有企业改革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湖北襄樊三九酿酒厂就是在此重大决策指导下,成功探索出了一条“国有控股+全员持股”的国企改制新模式,实现三九长江实业公司控股51%,酒厂员工全员持股49%。

在改制过程中,湖北省省长李鸿忠、常务副省长李宪生、副省长段轮一、省委宣传部长李春明都作了重要批示,表示要一如既往的支持三九集团在湖北的发展,支持长江公司维护企业的稳定,支持酒厂的改革改制。

三九集团副总裁张建民率工作组先后两次亲临指导改制工作,指出“襄樊三九酿酒厂这种‘国有控股+全员持股’的创新模式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是中央企业推行改革改制的一面光辉旗帜。”

 

切实维护职工的利益 不惧增加改制成本

襄樊三九酿酒厂的改制牵动着各级政府的心,获得了国务院国资委、三九集团党委和湖北省委、湖北省人民政府、襄樊市委、襄樊市人民政府的指导及关心和支持。

除了确保国有资产保值增值之外,更多的是要切实维护群众的利益。纵观酒厂整个改制工作的全过程,可以用“未雨绸缪、统筹兼顾、依法行事、有情操作、公开透明、平稳推进、一诺千金、顺利转轨”来予以高度概括。

作为上级公司的三九长江实业公司为酒厂的巨额负资产承担了主要风险,为巨额安置费用承担了主要出资责任。由于种种原因,酒厂的改制成本在2009年企业实施改制时与2005年上海联合产权交易所挂牌交易时发生了重大变化,改制成本增加4000余万元。

从维护企业职工的根本利益出发,以对职工高度负责的态度,酒厂改制工作依然按照“依据法律,结合企业实际,就高不就低”的原则进行,做到了时时刻刻维护职工的利益,让职工从改制中得到实惠,包括以最高标准安置职工和妥善解决积压多年的历史遗留问题。

“坚决遵循了三九集团的指示,按照有关法律和政策规定办事,没有用企业的资金来分流安置职工;没有用职工的钱对职工进行分流安置;没有对分流安置的职工打‘白条’,一律使用现金足额发放;没有要政府贴钱,所有费用均由持股人负担。”邹远东如此表示。

令人十分欣慰的是,作为国企改制湖北样板的襄樊三九酿酒厂,在整个改制过程中,没有发生重大的不稳定事件,没有发生上访事件,没有发生聚众上街影响社会治安的事件,基本上达到了平稳、安全、顺利的要求,为地方的社会稳定做出了自己应有的贡献。

“这是我们切实维护职工利益得到的应有回报,改制十分顺利,企业也得到了长足发展。”邹远东介绍到,在2008-2009客户合同年度,共实现销售收入2.46亿元,比去年同期1.84亿元增加6200万元,增幅34%,再创历史新高。

据悉,改制后的襄樊三九酿酒厂还将投资2亿多元,建立一个年产两万吨优质固体白酒发酵生产基地,力争用2-3年的时间进入湖北酒业三强,成为襄樊酒业大发展的领头羊和主力军。(张清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