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两起群众走极端的案件在网上流传并引起了网友的热议,一是吉林通钢集团通化钢铁股份公司部分职工因不满企业重组而聚集上访,并将建龙集团派驻通化钢铁股份公司总经理陈国军打死事件,另一个则是郑州振东耐磨材料有限公司职工张海超为弄清病情“开胸验肺”事件。
两起事件,让人无比心痛。是何原因,惹恼群众,使他们走上了极端?一个将公司总经理打死,另一个则是将自己生命度之身外,“开胸验肺”。
吉林通钢事件是由河北建龙集团对通钢集团进行增资扩股所引起。建龙集团对通钢集团增资扩股想必是影响到通钢集团绝大多数职工的利益,如此才会引起聚集上访乃至引发了恶性案件。通钢集团在做决策之时,可考虑过职工的利益?是否听取过职工的意见?职工不同意重组,公司是否代表职工的意见及时向上级组织汇报过?虽然现在说起这些程序为时已晚,但如果当初能按程度办事,能多为群众的利益着想,想必也不会发生这样的悲剧。悲剧也直接导致了建龙集团对通钢集团的增资扩股以流产而告终。
让我们再来看看“开胸验肺”事件。在振东公司工作3年的张海超,于2007年下半年感到身体不适,主要表现为胸闷、咳嗽,经多家医院检查,医生们都给出了一致的结论:职业病——尘肺。按照国家职业病防治法的有关规定,职业病的鉴定由当地职业病防治所进行。职业病诊断、鉴定需要用人单位出具相关证明,譬如,组织机构代码、职工工作时间、从事工种等。振东公司拒绝为张海超提供相关资料,张海超在向上级主管部门多次投诉后,取得了去做正式鉴定的机会,但郑州职防所为其做出了“肺结核”的诊断。为寻求真相,28岁的他跑到郑大一附院,不顾医生劝阻,坚持“开胸验肺”,用一个人的无奈之举,揭穿了谎言。张海超说,在那个企业里,与他有相同遭遇的工友,绝不止他一个。所以,张海超之举绝不仅仅为了自己,也为日后同事的职业病鉴定疏通了渠道。
在张海超“开胸验肺”之前,振东公司拒不提供相关资料,在职防所鉴定偏偏出现了“肺结核”的误诊结果,其他医院的诊断偏偏不起作用。张海超在万般无奈的情况之下,铁了心做“开胸验肺”,要用事实说话。这才引起当地政府及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又是送医疗补助,又是上门慰问等等。如果我们的振东公司不私扣“尘肺”复查通知,如果我们的职防所不出现“肺结核”之“误诊”,如果我们的医院鉴定结果可以起作用,“开胸验肺”事件不就可以避免了吗?张海超不就可以不走极端吗了?
两起群众走极端之事件皆因信访通道不畅所引起。信访通道一旦闭塞,极易引发群众走极端。我们的地方政府及有关部门,一定不能先入为主,听不进群众之声音,一定要坚信群众上访自有其道理的理念,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帮助群众切实解决问题,这才是化解矛盾之根本,这才是预防群众走极端之良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