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上半年芜湖发展和下一步工作(整理)


  自2008年下半年以来,芜湖市面对严重的金融危机果断采取的措施,见识早、出拳重、工作实、效果好,出台促进经济和社会发展的14条意见,为加快发展创造了难得的发展机遇和良好的外部环境,努力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2009年上半年完成生产总值、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增加值、农林牧渔业总产值等均实现增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1329家,比年初新增181家。市财政收入平稳增长,居民收入增加,物价低位运行,社会和谐稳定。上半年芜湖市委市政府主要抓好重点项目、落实政策措施保企业保增长、全力推进招商引资、推进项目建设、推进创新试验区建设、推进金融体制改革、调控房地产市场、推进工业强市战略、支持“三产”建设、努力改善民生等方面工作。就下一步工作,,紧紧围绕“保增长、保稳定”这条主线,抓好落实,确保目标实现。

   一要进一步增强使命感、紧迫感,抢抓机遇,做大体量。使命感是因为芜湖在全省的地位举足轻重,紧迫感是因为芜湖具备加快发展的良好基础和进一步做大的综合条件,全省人民对芜湖充满期待。要把亮点做得更亮,把新的增长点做得更多,在经济发展上,芜湖要有与长三角发达城市比肩的雄心壮志。要充分发挥优势,深入挖掘潜力,尽快把新兴企业、增长性强的产业做大,把优势企业、爆发力强的产业做强,让亮点更亮、增长点更多。

      二要把保增长、保后劲的着力点放在项目的落地上。没有项目,保不了增长,必须把项目作为我们坚持不懈、一如既往、始终不渝工作的着力点。像海螺这些企业,包括华强等进入芜湖以后,在这个地方产生的集聚效应和拉动效应是不可估量的,如果我们把别的环境营造的更好一点,我们吸引力会进一步增强。并且,谋划项目要谋大、谋高、谋外,还要谋远,引进项目要积极、得法,项目落地要快速、只争朝夕,向上争取支持。

      三要始终不渝地推进自主创新,不断增强竞争力。要强化体制机制创新、产业创新、结构调整路径创新,积极转变发展方式,提升经济发展水平。从全省来看,芜湖的创新资源、创新典型是最丰富的。在体制机制上要创新,在三次产业的内容上都要创新,在结构调整的路径上创新,企业要追求全方位、持续性的创新。

      四要全方位、高品位地营造环境,把芜湖建设成宜商、宜游、宜居,在华东地区有影响力的现代化城市。宜商就是要适宜于外来企业的投资和发展,形成配套强、集群大、成本低、产业延伸度良好、发展机会最多的环境。宜游,不光是山水旅游,还包括工业游、科技游、文化游等全方位的“游”。宜居,就是除了干事业,过日子也要好,干事有舞台,过日子也很幸福,即生态好、购物方便、房价合理、城市很美。今后,芜湖要把打造优美城市提到重要议事日程上来,高水平规划,高品位建设,下定决心,将芜湖打造成为一个经济繁荣、生态优美,既宜发展,也宜居住,独具魅力的滨江山水园林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