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资西进及产业转移是河南省诞生全国性大品牌的机会


 

东资西进及产业转移是河南省诞生全国性大品牌的机会
    
       
知识经济、文化经济、品牌经济的时代已经到来。就像可口可乐麦当劳、微软、奔腾等代表美国,三菱、本田、SONY代表日本,奔驰、宝马等代表德国等一样,中华民族屹立于世界之林,也必然依靠中国品牌的商品来弘扬与传达中国文化、品牌文化,那么河南哪?
截至目前,河南省企业在投资中基本偏向于资源依赖型产业,而对于非资源依赖性的品牌经济几乎缺乏涉猎的勇气。这种突出表现就是:
第一:在占河南省经济主导的六大产业(包括:煤化工、铝工业、食品工业、装备制造业、汽车及零部件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基本上大部分属于资源型企业,很少品牌引领附加值提升的企业;
第二:河南省主导产业中除了食品工业河南省还算有那么一些面制品、肉制品品牌可以圈点(如双汇、三全、思念、白象、金丝猴、科迪、南街村、花花牛、爱厨、天方、好想你、十三香、宋河、莲花味精等)外,在中国消费者需要乃至青睐的其他行业,诸如饮料、果汁、服装、饰品、文具、鞋帽、玩具、体育用品、化妆品、礼品、工艺品、保健品、营养食品、健康产品、现代服务业等广多门类中我们鲜有在全国可圈可点的品牌经营痕迹,更不要说在如此众多的行业具有中国乃至世界知名的品牌可言。
第三:不仅如此,而且很多河南省企业家在有了一定积累之后,到处在寻找的商机如果不是愿意去挖矿来占有矿山资源,那么就是去开发房地产或来回倒卖地皮去经营土地资源。放任这样的投资意向发展、顺延下去,就势必使河南经济难以长期为继,因为任何单纯依靠的自然资源总有枯竭的一天,煤炭、铝土、钼、黄金、石油、土地等总有被挖尽或占尽的一天;而且资源型企业主要比拼的是资本,并无多少的品牌附加值可言,这些领域根本不存在品牌溢价,最多是科技应用造成的品质溢价。
第四:我省当前驰名商标数量低:全国驰名商标总个数为778个,我省仅共21个,约占总数的 2.8%;而同期福建省已拥有驰名商标61件,广东省所获得的中国驰名商标已达到56件。我们一个省的驰名商标、著名商标数量不及泉州一市;而且品牌经营和管理意识差,经营层次落后,品牌宣传推广手段落后,很多企业基本没有现代化的品牌营销、品牌管理意识,更没有建立起规范的“品牌策划师”、 “品牌运营师”、 “品牌管理师”三大团队。

而我们的国家正处于从温饱满足之后逐步步入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随着人们生活水平日益提高,口体之奉的基本满足之后,人们必然向往品质化、高端化、个性化、文化认可等更多的产品和服务。那么,随着我们国家的发展,居民消费呈现逐步降低食品指出的总体特征(1857年,世界著名的德国统计学家恩思特发现的恩格尔系数阐明了一个定律:随着家庭和个人收入增加,收入中用于食品方面的支出比例将逐渐减小。而根据联合国粮农组织提出的标准,恩格尔系数在59%以上为贫困,50-59%为温饱,40-50%为小康,30-40%为富裕,低于30%为最富裕),届时,河南省的食品工业会逐步会退缩其在全国的影响力,而成为一个基础产业而非品牌溢价产业,河南品牌逐步成就是低端品牌(或曰基础品牌)的代名词,似乎为时不远,前途堪忧。
 
之所以河南省鲜有出现全国性的、适应未来消费形势的大品牌,主要囿于河南局部金融环境、河南省企业家群体投资意识、品牌经营观念落后,以及河南在类似产业和行业的根基浅薄。当然,可能最主要的是总体资本量的相对匮乏,以及品牌经济运营所需要的庞大资金量支撑的基本特色令河南省企业家视为危途而不敢投资,于是直到今天我们除了思念、三全、宇通等少数企业外,几乎很难在外地看到河南产品的影子,不能不引为遗憾。
 
改变的出路在哪里?改变的可能性在什么地方?改变的契机是什么?
那么,随着国家中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中西部进一步加快开放,基础设施条件日趋完善,中西部地区承接东部和境外产业转移的能力增强。在国家宏观调控的大趋势下,东部的土地、劳动力、水、电等要素成本大幅度上升,东部急需产业转型升级。目前,东中西部产业转移正进入加快发展的战略机遇期。
那么,这种东资西进及产业转移可能是东资西进及产业转移是河南省诞生全国性大品牌的机会。其具体表现为:
第一:东资西进可以有效改善河南省整体经济资金相对匮乏的局面,为河南省地方品牌升级到全国品牌提供了资本结合机遇。
东部产业的西进首先是资金西进。在资金西进的过程中,资金必然寻找投资出路,那么河南省一些比较有发展潜力的区域品牌有可能被资本看中而成为资本合作伙伴。这样客观上就为一些具有全国发展前途的品牌提供了良好的与资本对接的机遇。虽然在很大程度上,东资西进首先可能表现出东部品牌借助资本实力鲸吞了河南品牌而使之彻底地品牌消失,但是如果河南品牌自身足有价值,则东部资本也一定会考虑其品牌的存在价值,这就是机会所在。
如南京雨润集团自2003年9月依法整体收购开封市康源肉联厂,投资5000多万元组建开封福润肉类食品有限公司;2006年06月28日江苏雨润集团注册资金2亿元的河南雨润北徐肉类食品有限公司;2008年11月雨润集团在周口经济开发区投资4亿元,用于建设生猪屠宰、分割、冷藏、肉类深加工项目。诸如此类的资本运作,实际上已经是雨润集团运用品牌+资本武器将河南省地方品牌升级到雨润品牌平台上,为这些企业提供了更好的发展空间和强力支持。
雨润集团西进可谓一个极端的例子,随着雨润的狂飙西进,北徐、康源等品牌彻底消失;而如深圳创投入股河南“好想你”,德国最大的卫生材料企业保赫曼国际计划战略入股河南飘安集团,并继续保持甚至扩大飘安品牌的经营,就是品牌继续保留的例证,这也算值得欣慰的事情。
 
第二:东资西进可以带来品牌经营企业家资源和经营人才队伍,为河南品牌营销提升组织一定的人才基础和品牌经营意识。
随着劳动力、土地等要素成本明显上升,东部发达地区的劳动密集型产业,正加快向中西部地区转移。当前珠三角地区纺织、服装、食品、玩具、皮革、制鞋等产业转移最为迫切,电子信息、家电等也在开始寻求新出路,深圳的机械、仪器仪表等行业企业外迁较多,占外迁企业总数的58%;佛山市计划将近一半产值的陶瓷企业转移,由陶瓷生产基地向研发、物流、会展、总部基地转变。此外,依托资源进行开发的产业如竹木加工、家具制造、矿产品开发及加工、水电开发、旅游开发、药材种植及加工等行业,也都需要向外转移。未来劳动密集型产业和加工贸易从沿海地区向中西部地区转移的趋势还会进一步加强,转移的产业主要以纺织服装业、农产品加工、化工、家电制造、汽车零部件产业等为主。
而这些产业,很多正是原来河南并不具有优势和产业基础的产业,如河南省驻马店利用优惠政策,吸引了福建双峰轻工实业、浙江荣光集团等众多国内鞋业巨头进入,已经打造成了中国中部鞋业基地,培育了一批产业工人,一批来自东部沿海制鞋企业家也纷纷于此安家,而这些就客观上为河南省诞生中国名鞋品牌营造了坚实的人才基础。
而更重要是,东部企业家进驻中原,更带来先进的品牌经营理念和经营思想,这种影响似乎在潜移默化改变着河南本土企业家的思想。当品牌经营逐步得到重视的社会氛围逐步形成时,这些具有品牌意识的企业家自然就成为大家的标杆和榜样。
 
世界经济的未来就是“品牌经济”,就是要用不同的“品牌”来切分不同群属消费者进而实现品牌的扩张和溢价利润。从一定高度上,就是品牌立族、品牌立国、品牌立省、品牌立人。
从这个角度讲,虽然河南省有“双汇”、 “安彩”、 “宇通” 、“新飞”“许继”、“思念”“大阳摩托”、“三全”“大河报”、“少林寺”等一批价值10亿元以上的品牌品牌,但是河南省品牌建设仍然存在不少问题,这与河南省全国第五大经济体(05年全省国民生产总值达到10535.20亿元)的地位是不相称的
 
必须高度重视“品牌立省”,必须有效把握东资西进产业转移的有利时机,河南省企业家和品牌拥有者要适当开放自己的胸襟去接纳东部转移的资本,整理并详细审视自身品牌的可成长性及上升空间,以在我们河南诞生一系列足以在全国消费者乃至全球消费者心目中有影响力的大品牌为自己的使命,是为河南省企业成长的大局、河南省经济发展的大局,舍此,则河南为无作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