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科技创新已经成为推动区域发展的关键因素,构建适合本地经济社会发展特点和阶段特征的科技政策,推进区域创新体系建设进展,也日趋成为地方政府政策决策的一项重要内容,人们主要从拓宽技术引进渠道,提供基础研发设施、强化金融支持(创投资金、资本市场)等角度进行区域创新政策的研究,较多考虑区域创新环境“硬件”建设和政府服务“软件”政策设计,而对影响区域创新体系的“社会因素”关注不够。从社会资本培育和管理的视角,分析区域创新体系中的社会网络和人文环境与区域内科技创新活动之间的互动关系,系统地研究社会资本与技术创新、经济发展和社会繁荣之间的相互作用机制。
本博客的研究对象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区域创新体系,而是关于如何增强区域创新体系效率的社会支撑系统发展的政策思路,或者说是促进区域创新的社会文化环境发育的社会政策,更多地涉及区域发展中的社会网络沟建与创新主体之间的关联互动,力图从新经济社会学的角度解构推动区域技术创新的人文社会因素。新经济社会学主要从社会与文化背景来理解经济现象,认为所有经济活动都是只有以社会为基础才得以可能,如果没有共同的文化、制度结构、互动者的关系网络,使人们的经济活动具体化,人们就无法对任何经济现象进行评价。区域科技创新体系是一个由创新主体,创新要素和创新环境共同构成的复杂系统。从新经济社会学的角度来看,区域技术创新内生于社会系统之中,社会制度因素,人文环境以及信任程度等对于科技创新效率的影响重大,特别是受特定区域文化影响而形成的由正式社会制度联结而成的个人或群体间相互交往、彼此熟悉的关系网络,对区域科技创新能力与创新效率具有重要的影响。
在社会学上,内化在社会发展之中的人际关系网络被称为社会资本(social captial)。社会资本在经济学中的资本概念说明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网络对社会发展的重要作用,存在于社会中的关系网络是人与人之间建立信任、合作、采取集体行动的基础,能够为社会网络的参与者带来回报,进而强调个人参与群体的重要性,强调个人价值通过与他人的合作得到提升,即个人可能通过对社会网络进行投资来获得社会资本。
社会资本是一种资源,也就是社会资本具有一般资本的功能,社会资本作为一种组织关系资源,能够为行动者带来一定的效用,能够带来价值的增长。
社会资本是一种网络资源,它不依附于个体,必然存在于一个组织中,通过组织成员间的相互作用而发挥效用。社会资本是一种无形的社会网络,一个人必须与其他社会成员发生关系才拥有社会资本,并且通过社会群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实现社会资本的增殖。
社会资本的确基础在于特定的社会文化,特定的社会文化即包括传统的社会文化以及在此基础上形成的社会信任关系,也包括在社会运行过程中形成的正式、非正式的社会行为规范,也就是说,社会关系是由社会内生的,是一种需要长期和连续的投入,通过社会成员间的相互作用与学习过程形成的持续、稳定的网络关系,难以通过外部干扰而建立。
社会资本具有共享性和非排他性。社会资本作为一种社会资源,具有社会公共产品的性质,不是私人资产,不被任何人完全占有,同时,社会资本不因任何社会成员的使用而减少,相反,社会成员之间的联系互动越频繁,社会资本越增殖。
把社会资本理解为“能够通过推动协调的行动来提高社会效率的信任、规范和网络”,即区域中存在的人际和企业关系网络以及通过人际和企业关系网络所能获得的资源,包括信息、构思、线索、商业契机、金融资本、权利与影响、情感支持、信仰和合作等。社会资本作为给定经济体系中决定个体互动过程的一系列社会网络、规范和制度,包括正式制度和非正式制度,通过个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影响个体的行为选择和经济体系的总体运行效率,最终导致经济体系的演进。
社会资本的基本内涵包括以下三个:
一、以关系为基础的社会网络。
最初的社会资本主要体现为一种社会关系,即由社会体系中各个成员之间的相互联系而形成的一种网络结构,这种社会关系网络能够对社会整体起到推进作用。社会个体包括个人与机构,个人社会关系网习惯上为人际关系网,主要是基于个人的社会地位、文化差异、价值取向或者血缘关系,共同经历(共同学习、工作、合作等)而形成的关系网络。社会资本以一定的社会关系网络形式存在,并通过这个网络对个体产生影响。
二、以文化为基础的共享式社会规范。
社会资本以一定的社会关系网络为基础,而在一定的社会关系网络的基础上又产生了一定文化规范,以调控社会网络中个体的行为。这种文化规范是又社会个体共同推动并逐步形成的,是维持社会网络规范运行的保障。这种社会孤芳自赏可以是正式的制度,也可能是非正式的社会道德约束。这些社会规范作为一种文化因素和共同的价值观念,构成社会资本的重要内容,保持社会运行的稳定性。一般来说,构成社会资本的共享式社会规范包括社会长期形成的勤劳、节俭、理性、创新的社会价值取向,也包括信任、互惠、合作的社会共同行为标准,特别是社会网络内部的信任关系,被认为是社会资本的核心。
三、以制度为基础的社会资源积累与身份认同。
社会资本作为一种组织关系资本,具有内在的增殖性。这种增殖性一方面来源于又与社会个体之间合作而形成的“合作剩余”,另一方面来自于信任、互惠、合作等社会道德规范带来的社会价值和社会效益。社会资本具有的利他性和情感性,能够让社会网络个体通过相互之间的合作,获取稀缺的社会资源,并且通过对这些资源的运用进一步增强彼此之间的合作关系,形成更为有效的社会规范。而作为社会网络个体之一成员,由于能够从社会资本增殖中获取不断增多的收益,也必然会产生较强的归属感和认同感。这种身份认同反过来又会进一步促进社会资本的增殖。相反,如果失去身份认同感,社会资本就会受损。另外,社会资本的身份认同还受到习惯、习俗和文化的影响,从而使社会资本保持相对稳定性。
社会资本之所以成为当今学术界研究的热点,很大程度上归功于它对社会经济发展具有巨大的影响,特别是对区域经济的发展有着巨大的推动作用。
创新是经济增长的动力和源泉,经济由于创新而得以发展。
与传统经济学理性经济人的假设不同,经济社会学将经济活动中的人视为“社会人”。新经济社会认为经济主体(个体或组织)并不是简单的、原子式的理性行动者,社会价值观念、规范等因素渗透于经济行动者的据决策与具体行动过程之中。经济行动是受社会定位的。经济行动者,不管是个体或组织,都是在于体态社会群体发展联系时而存在,行为者之间频繁的交往与联系构成了群体关系网络,一个个相互交错、相互联系的网络在更大层面又构成了其所依存的社会结构。经济制度是一种社会建构。经济制度并不一定如新制度经济学所认为的只是单纯解决经济问题的最有效安排,而是经济活动者之间的稳定,持续社会网络互动的结果,它具有明显的路径依赖性。
在新经济社会学研究中,社会资本具有三个研究层面:微观层面的社会资本主要着眼于个体行动者的关系指向特征及其自身社会地位状况对其所能获取社会资源的影响。中关层面的社会资本主要关注行动者所在社会网络整体的结构性特征及网络间互动。宏观层面的社会资本主要分析区域或者国家层面上的社会资本存在对地区经济增长的影响。
社会世界存在各种各样的关系,这些关系不是行动者之间的互动或个人之间的主体纽带,而是独立于个人意愿而存在的客观关系。在三中资本中,经济资本是最有效的资本,文化资本和社会资本是非物质形式的资本,但也是具有资本的一般特性,并且能够与经济资本相互转化,但文化资本和社会资本向经济资本的转化并不是即时的,转换较复杂,带有一定的风险性。
社会资本的定义本质是工具性的,把社会资本定义为一种可以从中吸取某种资源、持续性的体制化的社会网络关系,某一集团为了维持和再生群体团结并保持群体的地位,在相互身份认可和承认而进行的社会关系再投资,目的在于把自我、私有的特殊利益转化为超功利的、集体的、公共的、合法的利益,通过社会资本,行动者能够摄取经济资源,提高自己的文化资本,从网络中获取非常不平等的收益。社会资本作为一种资源,没一个被联系在其中的社会成员都可以从中受益,但受益大小取决于成员可有效动员的网络规模,依赖于与他有关系的成员拥有的经济、文化和符号资本的数量与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