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样治网瘾,中美差别咋就那么大呢?


同样治网瘾,中美差别咋就那么大呢?

文/陈永东

 

  这个标题很像笑星范伟的一句台词,而且最好将最后一个字念成“捏”。虽然,美国人是中日韩之后的第四个搞网戒中心的,而且所使用的网瘾判断标准还和中国几乎一样,但是人家美国怎么做的就像那么回事?这里绝没有崇洋媚外的意思,只想通过讨论搞清原因,取长补短。

  分析起来,中国在治疗网瘾方面差别巨大的主要原因有三方面。

  一、标准用途不一样

  中国:从业者拿标准当幌子。虽然,中国与美国的网戒中心所使用的网瘾判断标准几乎类似,但是中国从业者是想拿这种标准当幌子,让更多的家长感觉到必须把孩子送到网戒中心才能解决问题,这样网戒中心的潜在治疗人群就很大。而且,中国与美国不一样的“日上网持续达到或超过6小时”这条就更显出这种从业心理:很多人都有网瘾(且是精神疾病),你们都需要到我这来治。

  美国:从业者拿标准当规范。虽然,美国所使用的多数网瘾判断标准与中国类似,且或许在一定程度上美国是从中国的标准中获得了“灵感”,但是正好应验了那句成语:“事在人为”。差不多的东西,就看具体操作的人如何理解,你抱的是什么态度,这一点中国人都知道:“态度决定一切”。更何况,美国没有“日上网持续达到或超过6小时”这条,也说明了其一定的灵活性。

  二、赚钱思路不一样

  中国:蒙骗居多,唯利是图。在市场经济的初级阶段,中国出现了许多路子不正的赚钱方式,假冒伪劣及坑蒙拐骗者比较多,他们总想通过投机取巧地搞些歪门邪道,就比如三鹿奶粉,比如医托、房托、网托与导购托长远利益,又比如忽悠很多人进网戒中心,甚至少年被殴打致死。总之,一种怪现象在中国还比较盛行:不管什么路子,赚到钞票就是英雄--那么唯利是图就成了风气。

  美国:君子爱财,取之有道。由于美国市场经济已经比较成熟,商人的经营理念比较科学,自身素质相对比较高,这使得多数美国的商人倒是符合中国的古话:君子爱财,取之有道。所以,美国的网戒不像中国采取一些如电击或暴力的极端疗法,而是用照看小动物、做饭及洗衣服之类更人性的方法,为受治疗者营造“一个‘家’一样的安全、自然的家庭式环境”--总体感觉美国治网瘾的路子比较正。

  三、管理理念不一样

  中国:没出大事,没人理睬。在一个新事物出现的时候,中国往往会有一批头脑特别“敏锐”的人挖空心思地钻政策漏洞,大赚黑心钱。而此时,相应的监管部门则似乎视而不见,非得等到出了大事(如有人丧命之类),或者等有人举报,才会着手研究对策,才会思想上加以重视,而不是防患于未然,这就是管理理念的差距--结果往往是被动的、落后的管理格局。

  美国:严格管理,违者重罚。在美国,当出现类似的新事物时,从业者首先想到的是如何遵守一些基本的法律底线,然后考虑相对合理的治疗方法,注重治疗效果,而不是铤而走险,过度渲染,大肆赚黑心钱。而且,美国有相对严格的监管制度,一旦有违反规定的现象出现,将会受到严厉的处罚,如终身不得经商,如几十倍于收入的罚金,如牢狱之灾等--这就是违法成本。

  我们不需要崇洋媚外,但是使用了类似中国的标准、且晚于中国开展的美国网戒行业却让我们看到了自己的差距,不论是治疗手段,还是标准用途、经商思路与管理理念上,都值得我们借鉴。不希望经常听见范伟的一句台词“同样是人,差距咋就那么大捏?”来质问中国与美国的差距。

  用一句话共勉:要想进步,关键得看到自己的差距。(作者:陈永东,电子邮件:[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