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写成白开水记叙文,没人爱看,教学也是同样的道理,完全可以设计一些悬念、冲突,让学生犯错误,以增强课堂的吸引力和学生对教学内容的关注和记忆。俞敏洪和徐小平的演讲受学生欢迎,大部分的内容不会是灵机一动的结果,几乎所有的幽默、笑话和故事都经过精心的设计。
案例教学的一般做法是讲发生了什么事,然后老师直接给出一个答案,听者很被动,显得很傻很天真。
在我院今年的新员工培训中,副院长刘瑾教授讲“与学生沟通”案例时,给大家看了一段同学发给她的短信:
尊敬的院长:又一个假期即将到来,很多学生们又要扛着行李去挤706,408路公交车到火车站了.学校每年在开学初接待新生的时候,火车站都有校车在火车站接送新生,但是为什么学校在每年放假的时候不组织学校车队把学生直接送到火车站去呢?难道您忍心您的学生们自己扛着行李去火车站吗?难道您就忍心学生在凌晨去火车站赶火车吗?难道您不为他们担心吗?希望您能真真正正的关心一下您的学生!!!谢谢!!
她没有立即念自己的回复,而是让在座的各小组讨论,尝试回复这条短信。经过认真讨论,各小组给出了自己的回复,其中有一个是这样写的:
亲爱的同学:
你好!很高兴看到你的来信。关于你提的问题我们也曾有考虑过。新同学来欧亚是第一次,什么都不熟悉,所以我们去接他们。作为一名在欧亚生活一年的老生,对周围环境都已经熟悉,完全有能力自己回家了。而且706路车也是我们专门为同学申请的直达火车站的公交车。此外,学校车辆有限,平时还要接送老师上下班,无法在放假前送在校生回家。请同学们以此作为锻炼自己的机会,及早的适应社会。
比这一段死板或者搞笑的回复还有几条,各组读的时候,听的学员不是摇头就是哄笑。我不一一列举。
最后,刘老师读了自己的回复:
所谓新生就是连学校大门都不知道在哪里,第一次远离家乡来上学的学生,这就是为什么全国各类高校都有开学接新生的惯例。老生每年回家是接触社会、锻炼自我的实践机会,这也是各类院校不再接送老生的重要原因之一吧。我也曾是在他乡上学四年赶路回家的学生,你的感受我很理解。已经在路上了吧,注意安全,回家代问你的亲人们好!我们下学期再见面了。
刘老师念完短信后,自谦地说,“可能因为我是女性的原因,所以回复学生的短信一般比较感性,并不一定很好。”随后,刘老师又邀请坐在后排旁听的我来点评。
“首先,学生发这条短信给院领导,主要是基于不满的情绪,道理没多想。而大家的回复主要是强调了讲道理,结论是:学校对,学生错;我懂道理,你不懂。刘老师在自己的回复中,讲了一点道理,更重要的是体谅了同学的不便,并顺祝这位留言者一路顺风。一位院长老师这样的体谅你,还有谁不被触动,进而理解呢?她这条短信背后的理论依据是‘情绪管理’。”作为“专家”,老胡自然会借机卖弄一下理论。
注意,她的教学目标不仅是教会新员工学会思考,解决问题,也小小地锻炼了一把他们的表达能力。
而且,刘老师设计这段课程内容时,提出问题,学生讨论,给出自己的答案,然后公布参考答案,再由案例当事人或专家点评,这是一个哈佛商学院模式的标准教学案例,尽管这个案例如此短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