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为何选择了曹妃甸?


摘要:曹妃甸具有得天独厚的建大港口的地理条件和区位优势。天津港距曹妃甸港区仅38海里,两者之间存在不可避免的竞争关系,北京方面为何仍选择了曹妃甸建港?原因是多方面的。京津冀应找好各自定位,实行区域整合,这样才能共创渤海湾乃至整个中国北方的美好未来。

关键字:曹妃甸、区位优势、诸侯经济、区域合作
 
似乎不用我在这里啰嗦——这里的北京不是指面积16410平方千米的中国首都北京,也不是指北京地方政府,而是指党中央、国务院,指的是中国——该报告的标题似乎应改为“中国为何选择了曹妃甸?”。但中国大陆的政治术语中“北京”就是中央政府的替换词,故本人用了“北京”一词。
1.曹妃甸的地理位置及区位优势
曹妃甸港区位于唐山市南部70公里,原系滦南县南部海域一带状小岛,小岛基本呈长方形,南面略高于北面,四周略高于中间,总面积为16平方公里,土质以沙为主,距滦南县城63公里,距大陆最近点(林雀)17公里。因岛上原有曹妃庙而得名。东距京唐港33海里(60公里),西距天津港38海里,距北京约230公里,距青岛约870公里、北伦港1300公里,距大连港约300公里。【百度百科曹妃甸】
曹妃甸的自然地理优势,可以归纳为七大优势:1、水深——岛前500米水深即达-25米,范围广,锚地宽阔。水深-30米以上水域达52平方公里,距岸600米处即为渤海湾主潮流通道的深槽海域,是北方惟一可建深水大港的海域;2、无淤积不需开挖——港区的 -30米水深线约6公里,适于建设20万吨以上的大型泊位,没有淤积,不需开挖,还有一条 -25米水深天然航道直通渤海海峡;3、不冻——该岛位于东经118°30´53"118°33´37"、北纬38°55´01"38°58´32"之间,为终年深水不冻港;4、近陆地——距最近陆地现滦南县的林雀铺,只有18公里,极易建成海陆通道,东距京唐港60公里,西距天津港70公里,北距唐山市区80公里。距离北京为220公里,腹地深远,有广阔的发展空间;5、交通便捷,适于物流——有便捷的物流集疏条件,京山、京秦、大秦、通坨等铁路、京沈、唐津、唐港等高速公路纵横交错与之相联;6、滩涂宽阔——唐山市的沿海滩涂宽阔、该岛与陆地间的潮间带即达150平方公里;7、造地成本低——其附近的沙岛有12个,以倒沙法填海造地,成本较为经济。1
曹妃甸疏运条件便捷。疏港铁路可与京山、京秦、大秦三条国铁干线相连。公路疏运,境内相互连接的京沈、唐津、唐港三条高速公路沟通全国高速公路网,并辅以11条国道和省道。可直接向华北地区用户供应进口铁矿,节约铁路往返运输费用。水路疏运方面,曹妃甸港区位于环渤海港口群体中间地带,至各港距离适中,水上中转运输条件便利。在环渤海经济圈内,曹妃甸港区经济腹地直接面向京津冀经济区,而且可延伸至西北地区。经济区位条件优越。在环渤海和东部沿海深水港布局上位置适中。  
开发建设曹妃甸港区,是京津冀及周边地区钢铁、石化产业发展的客观需求。京津冀及周边地区的经济结构中,钢铁、石化等行业在全国具有举足轻重的影响。华北地区首钢集团、唐钢、宣钢、包钢、天钢、承钢六大钢厂进口矿石需求量以及燕山石化、天津石化公司、石家庄炼油厂、沧州炼油厂等石化企业的进口原油需求量很大。而远洋运输进口矿石、原油,最经济合理的运输船型为20-25万吨级。地处唐山南部的渤海湾西岸、位于天津港和京唐港之间的曹妃甸无疑是最适合担当这一角色的优良港口。“面向大海有深槽,背靠陆地有滩涂”,这是曹妃甸最明显的特征和优势,这为大型深水港口和临港工业的开发建设,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曹妃甸综合开发潜力巨大。曹妃甸水深岸陡,不淤不冻,岛前500米水深即达25米,深槽达36米,是渤海最深点;30米等深线水域东西长约6公里、南北宽约5公里,是渤海沿岸唯一不需开挖航道和港池即可建设30万吨级大型泊位的天然港址。由曹妃甸向渤海海峡延伸,有一条水深27米的天然水道直通黄海。水道和深槽的天然结合,形成了建设大型深水港口无与伦比的优势,使曹妃甸成为钻石级港址。其地理及水深条件,可供开发25万吨级多专业、多用途泊位群体,包括进口铁矿石、原油等大宗散货专用码头与中小吨级中转疏运和散杂码头组合配置,规模优势突出。曹妃甸港具有吃水深、航道宽等特点,适宜运输大宗货物。我国铁矿石、原油等原燃料的进口数量不断增长,海洋运输的船型吨位越来越大,需要深水大港来承接。曹妃甸港口的建设,有利于提高我国承接能源矿石进口的能力,有利于缓解煤炭船港能力不足和北煤南运的矛盾。【来源:现代物流报】
曹妃甸港区不仅具备合理布局和开发建设大型深水港优越的经济地理资源条件,而且具有成组建设大型深水码头得天独厚的条件。港区后方大片国有滩涂,可进行大规模工业性开发,发展临港工业。从优化京津唐地区产业配置的角度看,依托大型深水港口,既为京津冀地区支柱产业的发展提供有力支撑,同时又为京、津两市向外转移扩散传统产业,提供发展空间。曹妃甸港区处于环渤海经济圈前沿,曹妃甸港区的开发建设,也有利于改善环渤海深水港口的布局。
 
以上大部分是我在百度百科“曹妃甸”这一词条下查到的一些资料。同处渤海湾,与曹妃甸港相距仅约38海里的天津港,目前也在如火如荼的投资建港,两区域均计划在未来几年将货物吞吐量提升至5亿吨。这两虎能共存吗?相距如此之近的两个大港口会不会是重复投资建设,浪费国有资产和港口资源呢?天津港已经饱和了?不能与周围兄弟港口共同承担起环渤海及中国“三北”地区(华北、东北、西北)的货物运输业务?有必要花大把钞票再建一个大港口吗?两者在业务上会不会导致恶性竞争?
2.来自天津的“叫板”
下面看看天津区位条件的简单介绍:
天津市地处华北平原东北部,东临渤海,北依燕山。天津距北京120公里,是拱卫京畿的要地和门户。对内腹地辽阔,辐射华北、东北、西北13个省市自治区,对外面向东北亚,是中国北方最大的沿海开放城市。天津海陆空交通便捷,铁路、公路四通八达。天津建城设卫之前,天津港是京杭大运河的一个内河港口。1860年,被辟为五大通商口岸之一。长期以来,天津港与17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300多个港口保持贸易往来,是连接亚欧大陆桥距离最近的东部起点。天津港主航道长44公里,航道底宽最宽已达260米,航道水深最深已达-19.5米,20万吨级船舶可以随时进港,25万吨级船舶可以趁潮进港。这一港口条件是比不上曹妃甸港,曹妃甸是渤海沿岸唯一不需开挖航道和港池即可建设30万吨级大型泊位的天然港址。目前,天津港吞吐量位居世界港口第六位,国内港口第四位,北方港口第一位;集装箱吞吐量位居世界港口第十六位,国内港口第六位。在2006年全国500强企业评选中,天津港位居第409位,港口行业第二位。20081-11月份,天津港累计完成货物吞吐量32,995万吨,位居国内第三位,累计完成集装箱吞吐量776.06万标箱,位居国内第六位。【百度百科】
由于两港距离太近,仅38海里,40多分钟的车程,腹地几乎重合。天津港与曹妃甸港的腹地都是“叁北”地区,难免出现争抢货源的情况。长期以来,铁矿砂在天津港大宗进口散货中具有重要地位。首钢、天钢、邯钢和唐钢是天津港进口铁矿砂的主要用户。随着曹妃甸港区25万吨级矿石码头於200512月正式通航,天津港铁矿砂进口货源向曹妃甸港转移趋势明显。据天津海关统计,2006年全年天津口岸进口铁矿砂及其精矿为3,557万吨,同比仅增长了2%,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而该年曹妃甸港25万吨级矿石码头共接卸进口矿石1,104万吨,其主要用户唐钢以前全部通过天津港进口铁矿砂。【2
从这一材料我们可以看到天津港与曹妃甸港口已存在不可避免的竞争,这是正常情况,良性竞争是持续发展的动力,可以促使两港口降低运营成本,提高服务水平。但港口不同于一般的服务业,它投资巨大,若存在业务上的过多重叠必会造成两败俱伤,出现双方的码头空置率过高,效益大减等后果。唐钢离曹妃甸港口更近,进口铁砂矿总不至于舍曹妃甸而取天津港,再说曹妃甸本就是自家人,不照顾他照顾谁呀。
其实还有一个港口比天津离曹妃甸还要近,这就是京唐港区,两港相距33海里。京唐港是由唐山市与北京市于1993年开始联合建设。经过10余年发展,京唐港已建成17个泊位,年吞吐量达2600万吨,跃居全国港口前20名。曹妃甸港区和京唐港区都隶属于唐山港,两港之间关系的协调工作由唐山市政府来做,在唐山市政府的领导下两港口完全可以形成分工合作、协调互动、两翼齐飞的总体发展格局,这相对于曹妃甸港与天津港之间的协调分工要更容易些。两港区的基本定位和主要功能:曹妃甸港区是为服务曹妃甸循环经济示范区和大宗散货转运为主的大型综合性港区,为邻港冶金、石化、能源、装备制造、建材等大型重化工业服务;利用深水岸线资源优势,发展大宗原材料转运功能,并承担北煤南运的重要任务。京唐港区是为腹地经济发展所需各类物资运输服务的综合性港区,为唐山市及其他腹地的通用物资转运服务,并在唐山港煤炭运输中发挥辅助作用。而天津与唐山存在两个不同行政区利益之间的冲突,地方政府利益之间的协调需要中央的干预。
三个港口之间的位置关系
3.曹妃甸仍是北京的不二选择
唐山港最早游弋在孙中山先生1919年所著的《建国方略》里:直隶湾中的“大沽口、秦皇岛两地之中途,青河滦河两口之间,沿大沽河秦皇岛海岸岬角上”建设“与纽约等大”、 “为世界贸易之通路”的“北方大港”。业内人士称,曹妃甸项目得益于“京唐港”这个名字,“20万吨进口矿石码头显然是为北京、为首钢建设的。”京唐港后方陆域有150平方公里的滩涂,具备建成以钢铁等大型临港工业为主的工业港的经济地理资源优势,首钢搬迁此地应是首选,这或许是历史选择了曹妃甸的一个重要原因。
但北京到唐山建港的另一层隐秘原因是,北京与天津两大直辖市之间的合理分工与协作关系问题一直难以理顺。天津港本来可以作为京津两大城市的共同出海口,北京最早也找过天津,但由于港口的管理权在天津,北京担心自身利益得不到保障,便另找出海口,先是与秦皇岛合作,后来又转向唐山。这样就造成了资源浪费。那边塘沽港(应该指的是天津港吧)吃不饱,这边北京的港口使用成本又非常高。都市圈经济构想输给了画地为牢的行政区划经济。因为港口是国有企业,所以不会有人去追究和计较这种浪费。从这个意义上讲,京唐港难逃重复建设之嫌。此说法有待考证,在中国这样的政治环境下为了考虑到政治上的影响,官方是不会公布其真实原因的,但在民间这种说法还是很容易为大家所接受和信服。天津离北京的距离仅相当于曹妃甸离京距离的一半,从运输成本这一项来看北京是应该选择天津的。京唐港是1993年7月北京唐山两市开始合作建设的,大概此时两市官员的思想还未跳出 “政府间竞争” 的观念,在1993年的经济发展状况下,天津港的货物吞吐量是足以满足两市的发展需要的,北京没必要舍近求远选择唐山。【3】
    另一个值得注意的是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0753号宣布在渤海湾滩海地区曹妃甸港区发现储量规模达10亿吨的大油田冀东南堡油田,该油田被许多人形容为“小大庆”。位于京津经济辐射圈的该大油田的发现对于日益严峻的资源危机无疑是一个令人鼓舞的好消息,怪不得温家宝总理都说““高兴得彻夜难眠”。有了石油和天然气等能源,不仅可以发展石油化工产业体系,许多其他相关产业也可以就近取材,降低运输成本。
前面曾说道曹妃甸港区“面向大海有深槽,背靠陆地有滩涂”,这一得天独厚的优势受到了唐山市、河北省、党中央的高度重视。河北省作出了“充分依托港口优势,大力发展临港产业,突出加快工业化进程,打造沿海经济隆起带”的重大部署。 随着唐山市经济布局向沿海推进战略的实施,为充分利用深水岸线资源,唐山市提出在曹妃甸建设深水泊位和开发临港工业区。这一工程得到河北省委、省政府的同意和大力支持,并将其列为河北省“一号工程”。2004年年底,曹妃甸港区的建设被国家列入《渤海湾地区港口建设规划》,曹妃甸进口矿石专用码头于2005年3月由国家发改委批准建设。按照曹妃甸港区的总体规划,将建设25万至40万吨级矿石码头4座、30万吨级原油码头2座、5万至10万吨级煤炭码头16座及10万吨级LNG码头。河北省从打造唐山国际知名港城的角度出发,须将京唐港和曹妃甸港合而为一,故向上级请示以“唐山港”命名并获批准。2006729日,胡锦涛总书记视察正在建设中的唐山曹妃甸工业区时强调,曹妃甸是一张白纸,要画出最新、最美的图画。【4
曹妃甸工业区作为中国第一个科学发展示范区,是现届中共党委和中央政府的政绩名片。按照国家批准的《曹妃甸循环经济示范区产业发展总体规划》将曹妃甸的功能定位为能源、矿石等大宗货物的集疏港、新型工业化基地、商业性能源储备基地和国家级循环经济示范区。规划中的唐山曹妃甸国际生态城(唐山与瑞典意大利荷兰新加坡等合作,全国只有上海浦东中英生态城,天津滨海新区中新生态城可以与之相媲美)到2020年,将建成一座100——120万人口的世界一流的生态城市、港口城市、示范性城市、国际性城市和环渤海中心大都市,这座“海下起高楼”,用人类智慧和劳动及钞票垒起来的国际生态大都市,回答了未来100年甚至200年后世界城市发展的方向!曹妃甸将形成以现代物流、钢铁、石化和装备制造四大产业为主导,电力、海水淡化、建材、环保等关联产业循环配套,信息、金融、商贸、旅游等现代服务业协调发展的循环经济型产业体系。预计到“十一五”末,曹妃甸工业区总投资将达到1500至2000亿元,全部财政收入100亿元以上。【央视网】
4.找好各自定位,舍弃“诸侯经济”,实行区域整合、优势互补、友好竞争,共赢美好未来
网上曾有学者这样说: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由南到北出现了三次重要跨越,80年代(改革开放初期)我们记住了深圳;90年代(改革开放深化期)我们记住了上海浦东;新世纪(科学发展新时期)我们将记住唐山和唐山曹妃甸!曹妃甸能否像深圳和上海一样为中国华北地区乃至整个大北方的经济发展和腾飞起到引擎拉动作用,要靠整个环渤海经济带各行政区的同心协作,中国已经开始从省份经济真正迈向区域经济发展阶段。区域经济整合将成为推动中国新一轮改革开放的支柱力量之一,也是中国经济新的增长动力。
这种战略眼光被河北省委常委、唐山市市委书记赵勇阐述为:曹妃甸新区不仅是唐山的新区、河北的新区,也是环渤海的新区、全国的新区随着环渤海经济圈的快速崛起和国家京津冀都市圈战略的实施,我们相信只要相关地方政府摒弃政府间竞争的地方主义狭隘思维,树立优势互补、友好竞争、区域共赢的理念,环渤海地区必将成为中国经济最活跃、最具竞争力的第三增长极。
按照《规划》【5曹妃甸的功能定位为能源、矿石等大宗货物的集疏港、新型工业化基地、商业性能源储备基地和国家级循环经济示范区。河北省依托资源优势,逐步形成全国重要的重化工业基地、先进制造业基地以及京津冀都市圈农产品生产加工基地。在国务院批准设立天津东疆保税港区后,天津港相应于唐山港主要定位为:高水平的现代制造和研发转化基地、国际航运中心、物流中心和国内北方航运中心,主要发展中转、配送、采购、转口等业务,以增强对“三北”地区辐射功能和为滨海新区及环渤海区域加快发展提供服务。【6】北京作为首都,政治和文化中心的地位只会更加突出。2006127日北京市发改委正式披露的《北京市“十一五”时期产业发展与空间布局调整规划》(以下简称规划)提出,“十一五”时期,北京将向服务经济、知识经济、总部经济转型,逐步形成与首都功能定位相统一的现代产业体系,要发展高端、高效、高辐射力产业,其中金融和文化创意为支柱的现代服务业将成为发展重点。《规划》指出,“十一五”时期,北京将发展具有区域优势的金融、文化创意和商贸等支柱产业,积极培育发展空间较大的旅游会展、现代物流和商务服务等潜力产业。京津两地的一些传统产业必将会退出该区域,尤其是北京,像从01年底就开始的首钢外迁就是一个标志性事件。
 
亚洲开发银行和河北省政府05年联合推出的《河北省经济发展战略研究》称,“环京津地区目前存在大规模的贫困带”。根据中国的贫困标准,河北省与京津接壤的6个设区市中,32个贫困县的面积达8.3万平方公里,占该地区总面积的63.3%;其中,贫困人口达到272.6万。从该材料可看出京津两地对周围地区并没起到应起的与周边区域共沾改革成果和经济利益的辐射作用,反而过多的汲取了周边区域的自然资源和人力自然,造成了目前所见到的“环京津贫困带”。从国内来看,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则树立了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范例。各行政区各自为政,造成产业结构趋同,浪费了各种资源(人力资源、资金资源和自然资源),区域经济效率运行低下,也失去了产业最佳整合的机会,这应是近些年来北方经济的发展速度远滞后于南方的症结所在。京津冀地区应吸取珠江、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合作经验及教训,抛弃只顾自己这一亩三分地收成的狭隘思想,明确各行政区在这一大区域内、大的国际经济环境下应扮演的角色,并竭力演好各自的戏份。相信只要各行政区间同心协力,打破“诸侯经济”,加强区域合作,整合相关产业,充分发挥好京津两直辖市的智力优势和河北山西内蒙等腹地省份的资源优势,用不了多久我们的渤海湾就会大变样,整个中国北方将是另一片景象。
 
参考资料:
1.       200786日《解放军报》李权兴:访省委常委、唐山市委书记赵勇》
2.       中国新闻网  天津与曹妃甸港需整合避免重复建设和恶性竞争
3.       经济观察报 记者仲伟志 唐山报道
4.       国际在线消息(驻河北记者杜震唐山台韩志强)
5.       指《曹妃甸循环经济示范区产业发展总体规划》
6.       新华网国务院明确唐山港曹妃甸港区和天津港的港口分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