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画三质课二五
一画论神课二六
一画论气课二七
一画论形课二八
辞楼下殿课二九
穿帐过峡课三零
验字富诀课三一
验字贵诀课三二
验字贪诀课三三
验字贱诀课三四
验字寿诀课三五
一画福诀课三六
一画三质课二五
一画揭裁,统形拓象,怡然生动者,必有三质1。一日神质2,二曰气质3,次日形质4。三质于一画同生同贵5,缺一皆失也。 夫神质,一画受于心,揭截生象,辨证抒情,构成线条神采风韵是也。 夫气质,一画受神质作用,抵峰发毫6,力之流动,构成线条的形态,泼泼活动之象是也。 夫形质,一画受于气质作用,激墨演化,行云流水,构成线条形态,生机盎然之象是也。 一画有形无质,是谓失神遗气。“行行若萦春蚯,字字如绾蛇”,是谓有形无质之貌。一画神、气、形,三者统一。神开气质,气化神彩,形统神气,是谓一画三质之大要。 神质由心所遗,自见心境;气质由笔所发,自表精神,形质由墨所化,形藏气息。一画形藏摄气,气藏摄神,神藏摄境,境象自然幽古7
注释: 1. 三质:即神质、气质、形质。 2. 神质:精神的质地;形体流露给人的神采。 3. 气质:气脉的质地;形体流露给人的气象。 4. 形质:形态的质地;形体流露给人的壮貌。 5. 同贵:共同尊贵。 6. 抵锋发毫:抵锋:笔力着纸;发毫:笔迹运行。 7. 幽古:久远而古又古老;自然之象。
译文: 一画于一揭一截间,统一了字的形式,拓展了文字的形象,令人倾慕的华美形象,必然体现出了三种质感。一是神质感,二是气质感,三是形质感。这三种质感在一画的线条中,是同时产生的并同时发生了宝贵的作用,缺了任何一种就全部不存在了。 这所谓的神质,是指一画发自于人的心灵,于一揭一截中所产生的线条形象里,具有一定的辨证关系,并抒发了人的感情,因而构成了线条的精神境界及风格韵味。 这所谓的气质,是指一画受于精神的作用,激发了墨在纸上的演变生化,如行云流水,构成了线条的气息脉络,泼泼荡荡的流动的气象。 这所谓的形质,是指一画受于气脉的作用,激发了墨在纸上的演变生化,所构成的线条生机盎然的形象。 一画的线条有形状却没有内在的本质的,就是我们所说的遗失了精神和丢弃了气息的那种笔墨现象。行行象春天的蚯蚓纠缠,字字如秋天的僵蛇盘绕,这便是我们所说的有形无质的状况。一画的神质,气质,形质,三者始终统一在一起,绝不能分开神质的质地质量,决定了气质的质地质量,气质的变化决定了神质的风采,形象的质地却又统一着神和气的两种质地。这便是一画三种质地的大要纲领。 神质是由心所遣使的,自然见出了人的心地境况。气质是由笔所发放的,自然表露了人的精神面貌,形质是由墨所生化的,自然包藏着神和气的两种质地 。一画的形式包藏便摄取了由笔所生的气息,一画的气质包藏便是摄取了人的精神作用,一画的神采包藏便是摄取了人性的多重境界。这境界里的神质、气质、形质的包藏自然显得久远而古老了。 |
一画论气课二七 | |||||||
气者,一画生死系焉。 一画之气,力质所致。何为力质?揭截笔力流放之情态也。气聚则生,气散则死。一画成象,气弱线弱,气白1线白2,气厚线厚,气畅线畅,气旺线旺。有气则活无气则死。 古人云:“肉为阴,骨为阳,二者由气化而生,性灵在于气化之先,是知本真3,则知众体。”故一画之气,有华美秀气,有奇耸秀气,有古异秀气,体象虽然有别,均以得气为荣。何故?譬如,神为灯气为油,油枯灯灭,油润灯明。神不离气,一画成象,得神自然有气,有气自然得神。神居于形内不可见,气以养血为命根。一画神聚可以养气,一画气聚可以养神。若遗神失气,曰形亦厚,曰肉亦丰,无神无气,其肉为死肉,其形为死形,如人死灯灭,树死木枯。盖一切无生机之线条,均为无神无气之笔。一画有气而无肉者,譬如寒松,久而苍翠。一画有肉无气者,譬如蠹木,必速朽之。一画之骨气,揣模荣枯,一画之肉气,辩明冷暖。观气察色,可知其肉之本;观肉审骨,可知其气之根。笔骨墨肉4,骨滋肉莹。墨有气质色多秀,色有气质,其气贯通于骨肉之外。得气者,其骨坚而色莹。失气者,其肉冷而色寒。一日有十二时之更变,一年有十二月盛衰。一字由心生,必表其情。内心世界,或言语可掩其真,然一画落笔于纸,却难饰其质。观字如观人,先辨精气,神之厚薄,血气色之明晦,骨肉脉之枯润。上下横竖,点画缠套,四维5法布,行停进退,揭截呼应,概见气魄。故神旺气足,色暖而不贪。气弱神失,色明而无用。如鹤立鸡群,玉树另临风,英雄之气也。似龙盘虎踞,轰雷云电,豪烈之气也。淹淹6如鲍鱼,飒飒似吹蓬,寒贱之气也。昏昏7如黑风吹云,闷闷似朝烟会雾,作孽之气也。盖善气迎人蔼然不亲,正气迎人肃然起敬,和气迎人恬然可寄,福气迎人自然可敛,贵气迎人清然可摄,寿气迎人固然可纳;恶气对人悸然可惊,邪气对人懵然可昏,奸气对人森然可危,丧气对人冷然可怖,悲气对人哀然可伤,怒气对人惧然可怕。 夫正气者,至大至刚,上则日月,下则河岳,于人于一画为浩然之气。有忠气,义气,祥气,秀气,清气,旺气,豪气,胆气,富气,贵气,寿气,福气。气之不一,由于生质不同8。气所充乎于质,质因气而宏。气宽可以容物,气和可以接物,气清可以表物,气正可以理物,气刚可以制物。得失不足以暴其气,喜怒不足以惊其神。于德有容,于量有度。形之有气,如石蕴玉而山辉,沙怀金而川媚。此至精之宝,见乎色而发乎气也。故一呼一收间一揭一截间,可知富贵贫贱。 夫偏气,至暴至邪。小则为奸盗,大则为叛逆。是人受于一偏之气,主笔以一偏之情。有凶恶之气,有奸邪之气,有杀气,有戾气,有怒气,有浊气,有暴气,有忿气,有恐气,有晦气,有衰气,有死气。气之不一,亦生性有异。气为心表,苟惑9于心,生见于气。虽隐恶10暗昧之事,郁郁葱葱,浮于枝干之外,露于一画面目,可见其肺肝然者。故气不宽则隘,气不和则戾,气不刚则懦,气不清则浊,气不正则偏,悻悻然戾其色而暴其气。
注释: 1. 气白:气里没有丰富的内涵,缺乏节奏韵律。 2. 线白:线条里没有丰富的内涵,缺乏动律。 3. 本真:本质的真实性。 4. 笔骨墨肉:笔骨,由笔力所致的线条内在的骨力,墨肉,由墨浸化下的线条质感。 5. 四维:四面,东南西北。 6. 淹淹:长久的浸没。 7. 昏昏:过于昏暗。 8. 生质不同:产生的质地不同。 9. 苟惑:草率迷乱。 10.隐恶:隐藏丑恶。
译文: 气,关系着一画线条的生死。 一画所产生的气质是用笔时的力的质地所致。什么是力质?用笔一揭一截之间笔力所流放在纸上的具有情感因素的形态。气聚则生动,气散则死板。一画所形成的形象,气弱线条便弱,气白线条便平直,气厚线条边厚实,气畅线条便通畅,气旺线条便兴旺。线条里有气则生活,无气则死亡。 古人说:人的肉为阳,骨为阴,二者是气化而产生的。情性的灵秀在气化之先就形成了。知道了原本的真实面目,之后才验证于众人的体貌。所以,一画之气有华盖、奇耸、古异等种种灵秀之气,体形相貌虽然不同,都以得到了气脉以贯注为荣。这是为什么呢?譬如说,神为灯,气为油,由烧尽了灯自然就灭了,有油滋润灯才会明亮。神离不开气,气也离不开神,二者统一为一体,只是分别而称呼。一画形成线条形象,得到了神自然就产生了气,有了气自然得到了神。神居于形体之内,看不见也摸不着,气以养护着血液为人的生命根本。一画的神聚可以养气,一画的气聚可以养神。若是遗失了神和气,针对于形来说也算是厚,针对于肉来说也算是丰,可是没有神气贯注的肉是死肉,没有神气贯注的形是死形,如同人死灯灭,树死木枯。一般而言,所有的无生机的线条,均为没有神和气的笔画。一画形成的线条,也有有气而无肉的现象,譬如高山上的寒松,年久而显得苍翠。一画形成的线条,失去一画的法则,便会形成有肉而无气的现象,譬如蠹木,必然快速的烂朽。一画形成的骨气,揣摩的是生死枯荣,一画形成的肉气,辩明的是阴阳冷暖。观察气色,我们可以知道其肉根本;审度肉骨,我们可以知道气的根本。笔力构成了线条的骨,墨的渗化构成了线条的肉,骨的滋润构成了肉的晶莹。墨有气质因而色泽多于秀丽,色有气质其气贯通于骨肉之外。得到了气脉的线条,其质地骨力坚挺而色泽晶莹。线条失缺气质,其肉冷而色寒。一天里有二十个时辰的更替变化,一年里有十二个月的季节盛衰。一字由心中而产生,必然表现了人心灵的情形。内心世界,或者言语可以掩饰其真实性,然而这一画落笔于纸上,却无法掩饰其内心的本质。看字如同看人,先辩明精、气、神之厚薄,血、气、色之明暗,骨肉气脉之枯润。上下横竖、点画缠绕,四方结构布置,行停进退,揭截呼应,充分地见出了气魄。所以说神旺气足,色暖而不贫。气质弱了神便遗失,色泽明润而无用处。一画成象,如同鹤立鸡群,玉树临风,这便是英雄之气。一画成象,形似龙盘虎踞,轰雷云电,这便是豪烈之气。失去一画法则的形状,浸泡淹没如同体软无骨的鲍鱼,衰落枯败如同风吹莲蓬,这便是寒冷贫贱之气。昏暗如同黑风吹云,郁闷如同朝烟合雾,这便是作孽邪淫之气。一般来说,一画形象里的美气迎人和蔼可以亲近,正气迎人肃然可以敬重,和气迎人恬然可以爱恋,福气迎人自然可以敛收,贵气迎人清然可以摄取,寿气迎人固然可以接纳。线条失缺一画法则的形状里,恶气对人使人悸然感到吃惊,邪气对人让人懵然感到昏乱。奸气对人让人森然感到危险,丧气对人让人冷然感到恐怖,悲气对人使人哀然感到悲愤,怒气对人使人惧然感到可怕。 这正气本质所在,至于广大刚正,上是日月的法则,下是山河的法则。这种法则于人于一画均为浩然之气。这正气里,有忠气、义气、祥气、秀气、清气、旺气、和气、豪气、胆气、富气、贵气、寿气。这些适宜于人的气致的不同名称,是由于产生的质地不同,气充实于质地,质地因气的充实而宏大。气宽可以容纳物,气和可以接纳物,气清可以表现物,气正可以调理物,气刚可以逆制物,得失不足以暴露其气,喜怒不足以惊动其气。针对于逆境而言遍是宽容,针对于气量而言便是大度。一画形状有气,就如同石头里蕴藏着玉而山光辉,沙里藏着金而山川明媚。这遍是至于精髓的宝贵之处,见于色泽而产生于气脉。所以,一呼一吸,一揭一截之间,可以知道富贵贫贱。 这偏斜之气,至于暴戾邪恶。小则成奸邪盗贼,大则为叛逆。这是人受于一种偏邪之气,导致于笔主一种偏邪之情。这笔墨里有凶恶之气,有奸邪之气,有杀气,有戾气,有怒气,有浊气,有暴气,有忿气,有恐气,有晦气,有衰气,有死气。气的不同,也是产生的根源不同。气作为心的表露,迷乱草率在于心中,首先见与这气。心虽隐瞒于暗昧之事,却郁郁葱葱地浮现于枝干之外,暴露于一画的面目之中,可见其人的肺脏和肝脏的情形。所以。气不宽余则狭隘,气不和则暴戾,气不刚则懦弱,气不清则浑浊,气不正则偏邪,愤恨不平流露在了笔墨之间。
|
得到了一画的宏大规律;形体饱满而无不足的地方,自然可以形成清奇古怪四种宝贵形象。
一画论气课二七 | |||||||
气者,一画生死系焉。 一画之气,力质所致。何为力质?揭截笔力流放之情态也。气聚则生,气散则死。一画成象,气弱线弱,气白1线白2,气厚线厚,气畅线畅,气旺线旺。有气则活无气则死。 古人云:“肉为阴,骨为阳,二者由气化而生,性灵在于气化之先,是知本真3,则知众体。”故一画之气,有华美秀气,有奇耸秀气,有古异秀气,体象虽然有别,均以得气为荣。何故?譬如,神为灯气为油,油枯灯灭,油润灯明。神不离气,一画成象,得神自然有气,有气自然得神。神居于形内不可见,气以养血为命根。一画神聚可以养气,一画气聚可以养神。若遗神失气,曰形亦厚,曰肉亦丰,无神无气,其肉为死肉,其形为死形,如人死灯灭,树死木枯。盖一切无生机之线条,均为无神无气之笔。一画有气而无肉者,譬如寒松,久而苍翠。一画有肉无气者,譬如蠹木,必速朽之。一画之骨气,揣模荣枯,一画之肉气,辩明冷暖。观气察色,可知其肉之本;观肉审骨,可知其气之根。笔骨墨肉4,骨滋肉莹。墨有气质色多秀,色有气质,其气贯通于骨肉之外。得气者,其骨坚而色莹。失气者,其肉冷而色寒。一日有十二时之更变,一年有十二月盛衰。一字由心生,必表其情。内心世界,或言语可掩其真,然一画落笔于纸,却难饰其质。观字如观人,先辨精气,神之厚薄,血气色之明晦,骨肉脉之枯润。上下横竖,点画缠套,四维5法布,行停进退,揭截呼应,概见气魄。故神旺气足,色暖而不贪。气弱神失,色明而无用。如鹤立鸡群,玉树另临风,英雄之气也。似龙盘虎踞,轰雷云电,豪烈之气也。淹淹6如鲍鱼,飒飒似吹蓬,寒贱之气也。昏昏7如黑风吹云,闷闷似朝烟会雾,作孽之气也。盖善气迎人蔼然不亲,正气迎人肃然起敬,和气迎人恬然可寄,福气迎人自然可敛,贵气迎人清然可摄,寿气迎人固然可纳;恶气对人悸然可惊,邪气对人懵然可昏,奸气对人森然可危,丧气对人冷然可怖,悲气对人哀然可伤,怒气对人惧然可怕。 夫正气者,至大至刚,上则日月,下则河岳,于人于一画为浩然之气。有忠气,义气,祥气,秀气,清气,旺气,豪气,胆气,富气,贵气,寿气,福气。气之不一,由于生质不同8。气所充乎于质,质因气而宏。气宽可以容物,气和可以接物,气清可以表物,气正可以理物,气刚可以制物。得失不足以暴其气,喜怒不足以惊其神。于德有容,于量有度。形之有气,如石蕴玉而山辉,沙怀金而川媚。此至精之宝,见乎色而发乎气也。故一呼一收间一揭一截间,可知富贵贫贱。 夫偏气,至暴至邪。小则为奸盗,大则为叛逆。是人受于一偏之气,主笔以一偏之情。有凶恶之气,有奸邪之气,有杀气,有戾气,有怒气,有浊气,有暴气,有忿气,有恐气,有晦气,有衰气,有死气。气之不一,亦生性有异。气为心表,苟惑9于心,生见于气。虽隐恶10暗昧之事,郁郁葱葱,浮于枝干之外,露于一画面目,可见其肺肝然者。故气不宽则隘,气不和则戾,气不刚则懦,气不清则浊,气不正则偏,悻悻然戾其色而暴其气。
注释: 1. 气白:气里没有丰富的内涵,缺乏节奏韵律。 2. 线白:线条里没有丰富的内涵,缺乏动律。 3. 本真:本质的真实性。 4. 笔骨墨肉:笔骨,由笔力所致的线条内在的骨力,墨肉,由墨浸化下的线条质感。 5. 四维:四面,东南西北。 6. 淹淹:长久的浸没。 7. 昏昏:过于昏暗。 8. 生质不同:产生的质地不同。 9. 苟惑:草率迷乱。 10.隐恶:隐藏丑恶。
译文: 气,关系着一画线条的生死。 一画所产生的气质是用笔时的力的质地所致。什么是力质?用笔一揭一截之间笔力所流放在纸上的具有情感因素的形态。气聚则生动,气散则死板。一画所形成的形象,气弱线条便弱,气白线条便平直,气厚线条边厚实,气畅线条便通畅,气旺线条便兴旺。线条里有气则生活,无气则死亡。 古人说:人的肉为阳,骨为阴,二者是气化而产生的。情性的灵秀在气化之先就形成了。知道了原本的真实面目,之后才验证于众人的体貌。所以,一画之气有华盖、奇耸、古异等种种灵秀之气,体形相貌虽然不同,都以得到了气脉以贯注为荣。这是为什么呢?譬如说,神为灯,气为油,由烧尽了灯自然就灭了,有油滋润灯才会明亮。神离不开气,气也离不开神,二者统一为一体,只是分别而称呼。一画形成线条形象,得到了神自然就产生了气,有了气自然得到了神。神居于形体之内,看不见也摸不着,气以养护着血液为人的生命根本。一画的神聚可以养气,一画的气聚可以养神。若是遗失了神和气,针对于形来说也算是厚,针对于肉来说也算是丰,可是没有神气贯注的肉是死肉,没有神气贯注的形是死形,如同人死灯灭,树死木枯。一般而言,所有的无生机的线条,均为没有神和气的笔画。一画形成的线条,也有有气而无肉的现象,譬如高山上的寒松,年久而显得苍翠。一画形成的线条,失去一画的法则,便会形成有肉而无气的现象,譬如蠹木,必然快速的烂朽。一画形成的骨气,揣摩的是生死枯荣,一画形成的肉气,辩明的是阴阳冷暖。观察气色,我们可以知道其肉根本;审度肉骨,我们可以知道气的根本。笔力构成了线条的骨,墨的渗化构成了线条的肉,骨的滋润构成了肉的晶莹。墨有气质因而色泽多于秀丽,色有气质其气贯通于骨肉之外。得到了气脉的线条,其质地骨力坚挺而色泽晶莹。线条失缺气质,其肉冷而色寒。一天里有二十个时辰的更替变化,一年里有十二个月的季节盛衰。一字由心中而产生,必然表现了人心灵的情形。内心世界,或者言语可以掩饰其真实性,然而这一画落笔于纸上,却无法掩饰其内心的本质。看字如同看人,先辩明精、气、神之厚薄,血、气、色之明暗,骨肉气脉之枯润。上下横竖、点画缠绕,四方结构布置,行停进退,揭截呼应,充分地见出了气魄。所以说神旺气足,色暖而不贫。气质弱了神便遗失,色泽明润而无用处。一画成象,如同鹤立鸡群,玉树临风,这便是英雄之气。一画成象,形似龙盘虎踞,轰雷云电,这便是豪烈之气。失去一画法则的形状,浸泡淹没如同体软无骨的鲍鱼,衰落枯败如同风吹莲蓬,这便是寒冷贫贱之气。昏暗如同黑风吹云,郁闷如同朝烟合雾,这便是作孽邪淫之气。一般来说,一画形象里的美气迎人和蔼可以亲近,正气迎人肃然可以敬重,和气迎人恬然可以爱恋,福气迎人自然可以敛收,贵气迎人清然可以摄取,寿气迎人固然可以接纳。线条失缺一画法则的形状里,恶气对人使人悸然感到吃惊,邪气对人让人懵然感到昏乱。奸气对人让人森然感到危险,丧气对人让人冷然感到恐怖,悲气对人使人哀然感到悲愤,怒气对人使人惧然感到可怕。 这正气本质所在,至于广大刚正,上是日月的法则,下是山河的法则。这种法则于人于一画均为浩然之气。这正气里,有忠气、义气、祥气、秀气、清气、旺气、和气、豪气、胆气、富气、贵气、寿气。这些适宜于人的气致的不同名称,是由于产生的质地不同,气充实于质地,质地因气的充实而宏大。气宽可以容纳物,气和可以接纳物,气清可以表现物,气正可以调理物,气刚可以逆制物,得失不足以暴露其气,喜怒不足以惊动其气。针对于逆境而言遍是宽容,针对于气量而言便是大度。一画形状有气,就如同石头里蕴藏着玉而山光辉,沙里藏着金而山川明媚。这遍是至于精髓的宝贵之处,见于色泽而产生于气脉。所以,一呼一吸,一揭一截之间,可以知道富贵贫贱。 这偏斜之气,至于暴戾邪恶。小则成奸邪盗贼,大则为叛逆。这是人受于一种偏邪之气,导致于笔主一种偏邪之情。这笔墨里有凶恶之气,有奸邪之气,有杀气,有戾气,有怒气,有浊气,有暴气,有忿气,有恐气,有晦气,有衰气,有死气。气的不同,也是产生的根源不同。气作为心的表露,迷乱草率在于心中,首先见与这气。心虽隐瞒于暗昧之事,却郁郁葱葱地浮现于枝干之外,暴露于一画的面目之中,可见其人的肺脏和肝脏的情形。所以。气不宽余则狭隘,气不和则暴戾,气不刚则懦弱,气不清则浑浊,气不正则偏邪,愤恨不平流露在了笔墨之间。
|
得到了一画的宏大规律;形体饱满而无不足的地方,自然可以形成清奇古怪四种宝贵形象。
一画论神课二六 | |
一画之神。本质所致。何为本质?揭截之道。 古人曰:夫神者,妙万物而言也。天之神见于日月,地之神见于山川,人之神见于两眼,一画之神见于揭截。笔摄法理,墨振法象。有理得真,有情得神。一画抒情,造势布态,或兴,或豪,或悲,均以揭截发放,寝1则显,寐2则敛。精气充其内,而流于外,故曰神。一画得真,贯注人性生气,自然神采飞扬。笔若的神,流利畅达;墨若得神,秀澈华丽,骨若得神,其质荣华;肉若得神,气暖色润。一字得神,一字生机,万字得神,万物争春。笔里含神,墨里藏真,墨里藏真,字里摄福。一画结福3于字,字送福与人,人自得福耳。一分精神,一分福气,万字精神,万分福量。清而无神谓之寒,奇而无神谓之陋,古而无神谓之俗,怪而无神谓之浊。一画千变万化,有神则贵,无神则贱。或形胜神隐,气大神藏;或盈而无为,虚而为有;或静中见动,动中见静;或由笔知墨,由墨知笔,须从详察,不敢妄断4。此乃一画论神大要。 古人云:神为百关5秀气。神气舒而山川秀,日月出而大地清。如五星6之明,光芒不动。一画出于人性,与人同性。遇变镇静,临事刚毅。部竖锋铧拓野,譬如猛虎下山,苍鹰击兔,象见旷野立塔,英雄伟岸,气宇轩昂,举止汪洋7。铺横逆水行舟,势如万里布云,群兽横驰,象见海面浮陆8,虎卧风阙。一画揭截,无中生有9,有化百象。点画环绕,横竖营构,威严端庄,清奇古怪;皎皎如月,翩翩如风;光光朗朗,如珠似玉;行之流水,自然法度,是为得神有余10之象。 一画有得神有余,亦有失神不足。神定一身成败。人之神气消缩11,形容必然枯槁。不愁似愁,不哭似哭,不醉似醉,不畏似畏,是谓失神。一画若失神不足,如雨中之鸡,丧家之犬,头低腰折,魄离魂散。墨肥形痴12,皮不包肉,笔疲神败,筋不束骨13;如寒鸦栖枝,风揭羽宿;孤雁离群,惊号14孤单。人失神是精神气乱与体内,生理失谐。一画失神,是遗法度,于外象丑。
注释: 1.寤:醒。 2.寐:眠。 3.结福:结.具备,福.幸福,百备之顺;结福.具备幸福。 4.妄断:轻易之断定。 5.百关:众多事物。 6.五星:金木水火土。 7.举止汪洋:大度自然。 8.浮陆:浮出海面的陆地。 9.无中生有:从没有中产生出美。 10.有馀:盈余,饱满。 11.消缩:消失萎缩。 12.墨肥形痴:线条墨象肥肿,形壮愚痴。 13.筋不束骨:线条筋脉不能束缚骨略。 14.惊号:惊恐中啼叫。
译文: 一画的精神面貌是线条的本质所致。什么是线条的本质?线条的本质就是用笔揭截成象的法则。 古人说:这所谓的神,是针对于万物而言的。天的精神见于日月,地的精神见于山川,人的精神见于双眼,一画的精神见于揭截之道。笔若摄取了一揭一截的法则,线条便拥有了本质的真谛。笔下若有情感激流,线条便得到了精神形态。一画的抒情和造势布态,或者高兴,或者豪迈,或者悲壮,均以一揭一截来发放,醒悟则显然,沉寐则收敛,精气充足于线条之内而流于线条之外,所以称作神。一画若得以规律的真谛,贯注着人性生机,自然是神采飞扬。笔若得于一画之神,墨彩便秀澈华丽,骨若得于一画之神,其骨质便会莹华硬朗。笔黑含神,墨里便会藏真,墨里藏真,字里便会慑福。一画里具备了幸福的感受在字里,字便会赐福于欣赏者,人自然得到了幸福的感觉。笔墨里有一分精神。字里便拥有一分福量,笔墨里有万分精神,字里便拥有万分福量。字迹清而无神就是所谓的寒;字迹奇而无神就是所谓的陋;字迹古而无神就是所谓俗;字迹怪而无神就是所谓的浊。一画千变万化,有神则高贵,无神则下贱。或者因形状强胜隐去了神,气势广大隐藏了神;或者盈余而显得无为,虚空而显得有为;或者在静中见动,动中见静;或者由笔法知道了墨象,由墨象知道了笔法,要仔细地详察,不敢轻易地断定。以上是一画论述神的大略纲要。 古人说:神为众多事物的秀气。神气舒展因而山川秀丽。日月出升因而大地清朗。这神秀之气就象金木水火五颗星星那样明亮,而且光芒是不会动摇的。一画是出于人性的创造,就必须与人同于本性。遇到变化显得十分镇静,临于行进显得十分刚毅。拓布竖画用笔就如同锋铧拓野,气势如同猛虎下山,苍鹰击兔,笔墨所构成的形象仿佛看见了旷野立踏,英雄伟岸,气宇轩昂,举止大度自然。铺拓横画,用笔就如逆水行舟,形势如同万里布云,万马奔腾,形象就仿佛看见了海上突然浮出的陆地,老虎静卧于风口阙门。一画由一揭一截为道。从没有中产生有,有的变化产生了百种形象。这一画的点画的环绕,横竖的营造,不仅会产生出威严端庄的书法感受,同时还会因人而异地产生出清秀,神奇,高古,怪丑的多种形象味道;只要行笔布墨皎皎如明月之清秀,翩翩如风之劲,光明晴朗,如珠似玉辉煌,行云流水般的变化,自然交融于法度,这便是得到了饱满的一画本质的形象。 一画有得到饱满的精神,也有欠缺精神的不足之处。神所定的是一身成败。人的神气如果消退减缩,形容便必然枯槁。不愁却似愁相,不醉却似醉相,不怕却似恐慌的形象,就是所谓的失神。一画若是失去了精神,笔墨的表现里便会显得不足,境象如同雨中之鸡,丧家之犬,头低腰折魄离魂散。墨的形象臃肿,字的形体痴呆。这便是皮不包肉的形象。笔迹弱瘦精气遗露,这便是筋不束骨的形象;失却精神的形容大凡如寒鸦栖枝,风揭羽缩;孤雁离群,惊号孤单。人失去了精神是气乱于人的体内,导致了生理上的失调,一画失去了法度,所以产生的线条形象丑陋。 |
一画论气课二七 | |||||||
气者,一画生死系焉。 一画之气,力质所致。何为力质?揭截笔力流放之情态也。气聚则生,气散则死。一画成象,气弱线弱,气白1线白2,气厚线厚,气畅线畅,气旺线旺。有气则活无气则死。 古人云:“肉为阴,骨为阳,二者由气化而生,性灵在于气化之先,是知本真3,则知众体。”故一画之气,有华美秀气,有奇耸秀气,有古异秀气,体象虽然有别,均以得气为荣。何故?譬如,神为灯气为油,油枯灯灭,油润灯明。神不离气,一画成象,得神自然有气,有气自然得神。神居于形内不可见,气以养血为命根。一画神聚可以养气,一画气聚可以养神。若遗神失气,曰形亦厚,曰肉亦丰,无神无气,其肉为死肉,其形为死形,如人死灯灭,树死木枯。盖一切无生机之线条,均为无神无气之笔。一画有气而无肉者,譬如寒松,久而苍翠。一画有肉无气者,譬如蠹木,必速朽之。一画之骨气,揣模荣枯,一画之肉气,辩明冷暖。观气察色,可知其肉之本;观肉审骨,可知其气之根。笔骨墨肉4,骨滋肉莹。墨有气质色多秀,色有气质,其气贯通于骨肉之外。得气者,其骨坚而色莹。失气者,其肉冷而色寒。一日有十二时之更变,一年有十二月盛衰。一字由心生,必表其情。内心世界,或言语可掩其真,然一画落笔于纸,却难饰其质。观字如观人,先辨精气,神之厚薄,血气色之明晦,骨肉脉之枯润。上下横竖,点画缠套,四维5法布,行停进退,揭截呼应,概见气魄。故神旺气足,色暖而不贪。气弱神失,色明而无用。如鹤立鸡群,玉树另临风,英雄之气也。似龙盘虎踞,轰雷云电,豪烈之气也。淹淹6如鲍鱼,飒飒似吹蓬,寒贱之气也。昏昏7如黑风吹云,闷闷似朝烟会雾,作孽之气也。盖善气迎人蔼然不亲,正气迎人肃然起敬,和气迎人恬然可寄,福气迎人自然可敛,贵气迎人清然可摄,寿气迎人固然可纳;恶气对人悸然可惊,邪气对人懵然可昏,奸气对人森然可危,丧气对人冷然可怖,悲气对人哀然可伤,怒气对人惧然可怕。 夫正气者,至大至刚,上则日月,下则河岳,于人于一画为浩然之气。有忠气,义气,祥气,秀气,清气,旺气,豪气,胆气,富气,贵气,寿气,福气。气之不一,由于生质不同8。气所充乎于质,质因气而宏。气宽可以容物,气和可以接物,气清可以表物,气正可以理物,气刚可以制物。得失不足以暴其气,喜怒不足以惊其神。于德有容,于量有度。形之有气,如石蕴玉而山辉,沙怀金而川媚。此至精之宝,见乎色而发乎气也。故一呼一收间一揭一截间,可知富贵贫贱。 夫偏气,至暴至邪。小则为奸盗,大则为叛逆。是人受于一偏之气,主笔以一偏之情。有凶恶之气,有奸邪之气,有杀气,有戾气,有怒气,有浊气,有暴气,有忿气,有恐气,有晦气,有衰气,有死气。气之不一,亦生性有异。气为心表,苟惑9于心,生见于气。虽隐恶10暗昧之事,郁郁葱葱,浮于枝干之外,露于一画面目,可见其肺肝然者。故气不宽则隘,气不和则戾,气不刚则懦,气不清则浊,气不正则偏,悻悻然戾其色而暴其气。
注释: 1. 气白:气里没有丰富的内涵,缺乏节奏韵律。 2. 线白:线条里没有丰富的内涵,缺乏动律。 3. 本真:本质的真实性。 4. 笔骨墨肉:笔骨,由笔力所致的线条内在的骨力,墨肉,由墨浸化下的线条质感。 5. 四维:四面,东南西北。 6. 淹淹:长久的浸没。 7. 昏昏:过于昏暗。 8. 生质不同:产生的质地不同。 9. 苟惑:草率迷乱。 10.隐恶:隐藏丑恶。
译文: 气,关系着一画线条的生死。 一画所产生的气质是用笔时的力的质地所致。什么是力质?用笔一揭一截之间笔力所流放在纸上的具有情感因素的形态。气聚则生动,气散则死板。一画所形成的形象,气弱线条便弱,气白线条便平直,气厚线条边厚实,气畅线条便通畅,气旺线条便兴旺。线条里有气则生活,无气则死亡。 古人说:人的肉为阳,骨为阴,二者是气化而产生的。情性的灵秀在气化之先就形成了。知道了原本的真实面目,之后才验证于众人的体貌。所以,一画之气有华盖、奇耸、古异等种种灵秀之气,体形相貌虽然不同,都以得到了气脉以贯注为荣。这是为什么呢?譬如说,神为灯,气为油,由烧尽了灯自然就灭了,有油滋润灯才会明亮。神离不开气,气也离不开神,二者统一为一体,只是分别而称呼。一画形成线条形象,得到了神自然就产生了气,有了气自然得到了神。神居于形体之内,看不见也摸不着,气以养护着血液为人的生命根本。一画的神聚可以养气,一画的气聚可以养神。若是遗失了神和气,针对于形来说也算是厚,针对于肉来说也算是丰,可是没有神气贯注的肉是死肉,没有神气贯注的形是死形,如同人死灯灭,树死木枯。一般而言,所有的无生机的线条,均为没有神和气的笔画。一画形成的线条,也有有气而无肉的现象,譬如高山上的寒松,年久而显得苍翠。一画形成的线条,失去一画的法则,便会形成有肉而无气的现象,譬如蠹木,必然快速的烂朽。一画形成的骨气,揣摩的是生死枯荣,一画形成的肉气,辩明的是阴阳冷暖。观察气色,我们可以知道其肉根本;审度肉骨,我们可以知道气的根本。笔力构成了线条的骨,墨的渗化构成了线条的肉,骨的滋润构成了肉的晶莹。墨有气质因而色泽多于秀丽,色有气质其气贯通于骨肉之外。得到了气脉的线条,其质地骨力坚挺而色泽晶莹。线条失缺气质,其肉冷而色寒。一天里有二十个时辰的更替变化,一年里有十二个月的季节盛衰。一字由心中而产生,必然表现了人心灵的情形。内心世界,或者言语可以掩饰其真实性,然而这一画落笔于纸上,却无法掩饰其内心的本质。看字如同看人,先辩明精、气、神之厚薄,血、气、色之明暗,骨肉气脉之枯润。上下横竖、点画缠绕,四方结构布置,行停进退,揭截呼应,充分地见出了气魄。所以说神旺气足,色暖而不贫。气质弱了神便遗失,色泽明润而无用处。一画成象,如同鹤立鸡群,玉树临风,这便是英雄之气。一画成象,形似龙盘虎踞,轰雷云电,这便是豪烈之气。失去一画法则的形状,浸泡淹没如同体软无骨的鲍鱼,衰落枯败如同风吹莲蓬,这便是寒冷贫贱之气。昏暗如同黑风吹云,郁闷如同朝烟合雾,这便是作孽邪淫之气。一般来说,一画形象里的美气迎人和蔼可以亲近,正气迎人肃然可以敬重,和气迎人恬然可以爱恋,福气迎人自然可以敛收,贵气迎人清然可以摄取,寿气迎人固然可以接纳。线条失缺一画法则的形状里,恶气对人使人悸然感到吃惊,邪气对人让人懵然感到昏乱。奸气对人让人森然感到危险,丧气对人让人冷然感到恐怖,悲气对人使人哀然感到悲愤,怒气对人使人惧然感到可怕。 这正气本质所在,至于广大刚正,上是日月的法则,下是山河的法则。这种法则于人于一画均为浩然之气。这正气里,有忠气、义气、祥气、秀气、清气、旺气、和气、豪气、胆气、富气、贵气、寿气。这些适宜于人的气致的不同名称,是由于产生的质地不同,气充实于质地,质地因气的充实而宏大。气宽可以容纳物,气和可以接纳物,气清可以表现物,气正可以调理物,气刚可以逆制物,得失不足以暴露其气,喜怒不足以惊动其气。针对于逆境而言遍是宽容,针对于气量而言便是大度。一画形状有气,就如同石头里蕴藏着玉而山光辉,沙里藏着金而山川明媚。这遍是至于精髓的宝贵之处,见于色泽而产生于气脉。所以,一呼一吸,一揭一截之间,可以知道富贵贫贱。 这偏斜之气,至于暴戾邪恶。小则成奸邪盗贼,大则为叛逆。这是人受于一种偏邪之气,导致于笔主一种偏邪之情。这笔墨里有凶恶之气,有奸邪之气,有杀气,有戾气,有怒气,有浊气,有暴气,有忿气,有恐气,有晦气,有衰气,有死气。气的不同,也是产生的根源不同。气作为心的表露,迷乱草率在于心中,首先见与这气。心虽隐瞒于暗昧之事,却郁郁葱葱地浮现于枝干之外,暴露于一画的面目之中,可见其人的肺脏和肝脏的情形。所以。气不宽余则狭隘,气不和则暴戾,气不刚则懦弱,气不清则浑浊,气不正则偏邪,愤恨不平流露在了笔墨之间。
|
得到了一画的宏大规律;形体饱满而无不足的地方,自然可以形成清奇古怪四种宝贵形象。
辞楼下殿课二九 | |||||||||||||||
一画揭截,行如辞楼下殿,受命出使曲折蜿蜒。 一画揭入,如祖山1中心发脉2,起伏延伸,峰裹线中,曲曲3脉动。若气裹血行,以虚卫实4,笔行于纸,笔若龙,墨从线心化之,墨如水。龙激水于活,辞楼下殿,左卫右护,前迎后送,一派富贵之气象也。 辞楼下殿谓之用笔,亦谓之线条资质,用笔若无脉动,失之美感,线欲脉动,墨欲生活。线条虽无生命,却因而充满人性。笔如龙,墨化水,龙激水活,水养龙生成。故曰辞楼下殿,乃用笔布墨之佳象,摄敛富贵之良质也。
注释: 1. 祖山:最高大的山脉。 2. 发脉:由高山顶向外发出的山势脉略。 3. 曲曲:流动的样子。 4. 受爵:受于朝延的俸禄爵位。
译文: 一画的揭截,行如朝廷的官员辞别了高楼,下了殿堂,受于皇上的命令而出使,行途起伏曲折,缠绵蜿蜒。 一画揭笔入进,就如同一座大山从中心发脉,起伏曲折向外延伸。笔锋紧裹在线条的中心,产生出了一种脉动。这就象血在血管里气裹着血运行那样,气便形成了血的卫护。笔行在纸上,笔就象龙一样,墨从线条的中心向外化开,墨就象龙一样。笔之龙激活了墨之水,墨之水养护着笔之龙。这就如同一个人受爵于朝廷,奉命而出使,辞楼下殿,左卫右护,前迎后送,一派富贵的气象。 辞楼下殿不仅是对用笔的比喻,而且是对线条的美学要求。用笔若无脉动,线条便不会产生动人的美感;线条若含脉动,墨迹便会生动活泼。线条虽然是没有生命的东西,但却因此充满了人性的内涵。笔如龙,墨似水,龙激水生活,水养龙生化。所以说辞楼下殿是用笔布墨的最好的形容,也是对线条富贵内涵的验证。
|
验字贵诀课三二 | |||||||||||||
知贵要在竖上看, 此画若高不一般; 形似旷野立宝塔, 貌如奇峰秀参天。
译文: 知字的高贵要在竖画上来看, 此画若是峻秀确实不同一般; 形象似那旷野里高耸的宝塔, 相貌如那奇峰秀色参入青天。
说明: 验看字是否有贵气是在竖画上。书法家的修养偏重于清修高雅的品格,所表现出来的形质就偏重于挺秀峻拔。但是真正辨别字是否有高贵的形势气质,首先看的是竖画。这是因为竖画能充分的表现出崇高的形质,而其他笔画则缺乏这种表现力。所以说验看字的高贵质感在竖画上。竖画若是挺秀,形如旷野立塔,奇峰参天,且线条内有脉动,线形有若隐若显的曲线,均为主贵之笔。
|
验字寿诀课三五 | |||||||
知寿要知笔画长, 屈曲蜿蜒又缠绵; 如藤万岁笑沧桑, 似水千里归海田。
译文: 知长寿要知道笔画的劲长, 曲折蜿蜒而且又非常缠绵; 如古藤万岁可以讽笑沧桑, 似泉水千里终归广阔海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