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被“打倒”了么?——与顾晓军商榷
鲁迅先生在我的记忆中,一直是中国的脊梁精神,他象征着不屈、正直、奋斗与希望,甚至是永不放弃和正义的民族精神。但不知从何时起,鲁迅作品不仅被贬成为了“鸡肋”,而且还被当作“靶子”遭到了诸多中国“精英”们的批判。或许是出于对鲁迅先生的崇敬,亦或许笔者在阅读鲁迅的时候被其那种“敢于破旧立新让中国睡狮猛醒”的精神所感染,所以情郁于中便发之于外地发表了《读不懂鲁迅,何以读懂中国?》的博文。不想此文居然再次引起了著名作家顾晓军“批鲁”激情,并针对笔者的观点再次发表了《鲁迅已经被我打倒了》的文章
文章中,顾晓军先生说:“真不想再提鲁迅。为什么呢?鲁迅已经被我打倒了。”但,“因见到李吉明的新作《读不懂鲁迅,何以读懂中国?》而写此文。其实,鲁迅与中国没有必然关系;懂不懂鲁迅,与懂不懂中国,就更没有必然的关系。再,该同志的文章,咋让我觉得象‘党八股’呢?”——平心而论,笔者原本是不想在与顾晓军先生做什么理论的。但仅仅因为笔者的一篇拙文而让鲁迅先生再次蒙难,这却是笔者实在不愿意看到并且极为痛心的事情!
关于笔者《读不懂鲁迅,何以读懂中国?》的文章是不是“党八股”,笔者自己也不晓得,因为文章应该是由读者来评论的。但至于鲁迅与中国有没有关系的问题,笔者倒是觉得应该再说几句。
事实上,从“五四”以来,鲁迅先生都和中国息息相关起来。鲁迅作为“五四”新文化运动的旗手,他把中国国民性的改造当作自己的第一要务。用一生思考了三个相关的命题:(一)怎样才是最理想的人性?(二)中国国民性中最缺乏的是什么?(三)它的病根何在?针对这三个命题,鲁迅用自己的作品进行了诠释的:它们“多来自病态社会的不幸的人们”,“意思是在揭出病苦,引起疗救的注意”。正是因为有鲁迅在,不少麻木的灵魂才得以被唤醒,才看到了新的希望并为之而奋斗!而今天,当纷纷扰扰的尘世一次次掀动生活的虚华,当此起彼伏的喧嚣毫无遮拦地淹没现代人脆弱的记忆,当浮躁、迷茫、虚妄和日益膨胀的物欲源源不断地充斥失去自控的心灵和大脑,当越来越多的灵魂游离于精神家园之外的守侯,鲁迅果真“过时”了吗?必须被“打倒”吗?
有人说,看一百本现代人的书不如读一篇鲁迅的文章。我想是的,鲁迅留下的是一笔无穷的财富,是不可淡忘的一面精神旗帜;鲁迅的思想,乃是中国文化之瑰宝;鲁迅的精神,乃是中华民族之灵魂!
鲁迅作为中国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他的精神内涵非常丰富的:鲁迅的骨头最硬,具有韧性战斗的精神;鲁迅勇于破旧立新,具有“必须坚决,注重实力”的改革精神;鲁迅反对空谈,注重实际,具有严于解剖自己的进取精神;鲁迅贴近实际,善于创造,具有一丝不苟的艺术精神。鲁迅的思想,以哲学和社会思想为核心,形成了一个较为完整而庞大的思想体系。它包括伦理思想、美学思想、文艺思想、教育思想,等等。——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形势和艰难繁重的国内建设与改革任务,我们不懂得去学习和发扬鲁迅精神,反而要将其踩在脚下,要将其“打倒”,这难道就是我们的进步么?
郁达夫先生曾说:“要了解中国全面的民族精神,除了读《鲁迅全集》以外,别无捷径。”所以,笔者再次重申自己的观点:设若不能从真正的意义上读懂了鲁迅,是无法读懂什么是中国的!
忘却鲁迅就等于回了避我们这个民族的过去、现在和未来!——鲁迅永远也打不倒,也从来没有被打倒过,过去没有、现在没有、将来也不会被打倒!——顾晓军先生,你老就不要再添乱了!
附:顾晓军原文《鲁迅已经被我打倒了--顾晓军主义:评论中国·之二百四十五》:
真不想再提鲁迅。为什么呢?
鲁迅已经被我打倒了。
读透鲁迅--鲁迅的一生,不过是蔡元培的三次提携;而鲁迅的影响,则是三次政治需要。
……
《鲁迅年谱》,告诉我们:鲁迅留学日本,一事无成、归来,“酱”在家乡教书。1912年,成立南京临时政府,是蔡元培提携他、到教育部任部员。
《鲁迅年谱》,还告诉我们:鲁迅,随临时政府教育部入京、并入北洋政府,无所事事,不过是以校《稽康集》、玩金石拓本等,混日子。1920年秋,也是在蔡元培提携下、入北大兼讲师。顺说:1919年发源于北大的“五四运动”,与鲁迅无关、他没有参加过。孙伏园的《回忆五四运动中的鲁迅先生》(《中国青年》1953年第9期),详实地反证了这一点(论证,可读我顾晓军的《鲁迅没有参加过“五四运动”(二)》)。同时,鲁迅,也是这时候才接触到“新文化运动”的。而“新文化运动”的发起者、领导者陈独秀,已醉心于马克思主义;翌年,便结束了“新文化运动”。也许,有人会说《狂人日记》、《阿Q正传》等。这只不过是鲁迅通过他二弟周作人,塞稿给《新青年》,当时并没有太大的影响;影响,是鲁迅死后演绎出来的。
《鲁迅年谱》,最后告诉我们:1933年,一月四日,又是蔡元培函邀鲁迅加入“民权保障同盟会”;这样,鲁迅才攀上了宋庆龄等。
如果说,蔡元培三次提携了鲁迅;毕竟,还要鲁迅自己能提得起来。
而鲁迅的影响,则完全是三次政治的需要--这就是传统的中国庸俗政治的结果了。
……
1936年,鲁迅死了。左联,为了对付国民党;因而,有了“上海一千多名各界代表,自发的走上街头给鲁迅送葬,他的棺木上覆盖着一面布,上面写着三个字:‘民族魂’”。
1940年,一个在野党的非党魁,在《新民主主义论》中,因政治需要,运用一个泛指的、当时并不存在的“中国文化革命”,来狠狠地褒奖了鲁迅一番。随着非党魁成为党魁、在野党成为执政党,政治光环在鲁迅的身上,就进一庸俗化了。
而随着溃败台湾的蒋介石,把大陆高高捧起的鲁迅的书列为禁书;在逆反心理的作用下,鲁迅在台湾竟也悄悄地火了。
历史,就这么跟中国的文人骚客们开了一次玩笑。
而近年,鲁迅被逐步逐出大陆课本,又使鲁迷们“心智障碍”般地发癫,却不思考些深层的东西。
……
鲁迅,生活在抗战前夜。那时,已有“九·一八事变”、“一·二八事变”、“长城抗战”等;而鲁迅,数百万的著作,没有正面反日的文章。相反,鲁迅敬慕日本民族及大骂中国人愚昧的文字,则随处可见。
我一直有个猜想:鲁迅,是汉奸、日本特务。只是,我没有证据。
我没有证据,但政府要弄到此类证据还是较容易的--只需解密日本战前特务文件。这些文件,现在应在美国,日本战败时虏去的。
如果,政府已拥有“鲁迅是汉奸、日本特务的证据”;习惯的做法,是不动声色、一点点地淡化。毕竟,捧了这么多年,不好下台。
没有证据,想想总是可以的。总比:万一哪一天,日本人把鲁迅放进“靖国神社”时的被动要好。
……
今年,又有鲁迅的文章被逐出课本。因此,“心智障碍”般的鲁迷们,又在批我“作家顾晓军”,而所批则是《建设好和谐文化,就必须打倒鲁迅》。此文,是我写于“2008-1-19”。19个月之后,我顾晓军“打倒鲁迅”的水平,早已有了长足长进。何不批我的新作呢?再说:那篇文,我也是:拿你的矛,戳你的盾。
因见到李吉明的新作《读不懂鲁迅,何以读懂中国?》而写此文。
其实,鲁迅与中国没有必然关系;懂不懂鲁迅,与懂不懂中国,就更没有必然的关系。再,该同志的文章,咋让我觉得象“党八股”呢?
我顾晓军,已经把鲁迅打倒了;至少,我是这样认为的。
今后,我就尽量不提或少提鲁迅。
……
在此,敬请撰文批判我的鲁迷们,多多原谅!
顾晓军 2009-8-22
(李吉明2009年8月29日于河南新乡 邮箱:[email protect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