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碎片:革命就是请客吃饭(三)


  革命就是请客吃饭,不过这饭可不那么好吃,这顿饭往往关系到某一方的身家性命。不过,这一取命的过程却并不定就在饭桌上,而是延伸到了饭桌的外面。鸿门宴就属于这种类型的。

  这顿饭,说起来并不是主人楚霸王项羽主动邀请的,而是客人刘邦厚着脸皮不请自来的。我们都知道,秦末以后的楚汉相争,以刘邦的完胜而告结束。但在相争之初,刘邦可是居于下风了,于是当项羽与刘邦在灞上相遇之时,刘邦自知力尚不能敌,只好使出一着险棋,亲自入项羽的大营,名为陪罪,其实是使的一出缓兵之计,身为楚国贵族后裔的项羽果真中了他的计。在酒宴上尽管被其尊称为“亚父”的谋士范增数次用眼睛示意、用所佩带的玉玦示意他动手,可是项羽却就是默不作声,没有任何表示(“范增数目项王,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项王默然不应。”《史记·项羽本纪》)。

  没有办法,范增只得出来找项羽的堂弟项庄,对他说:“君王为人不忍心,你进去目前祝寿,完毕之后,请求舞剑助兴,然后趁机将刘邦杀了。不然的话,你们这些人终将被他所俘虏。”

  项庄依计而行,进去祝寿,祝寿完毕,说:“君王与沛公一起喝酒,军中没有什么可以取乐的,请让我舞剑助兴吧。”

  项羽同意了,项庄于是拔剑起舞,没想到的是另一个人项家人,项伯却脑子进水也拔剑起舞,以身子护住刘邦,项庄终于没有找到下手的机会。

  刘邦则在谋士张良的帮助之下借上厕所的机会跑了回去。气得范增把玉斗扔到地下,拔剑打碎,破口大骂:“小子不值得和他共谋大事,夺项王的天下的,一定是刘邦这小子,我们这些人很快就要成为他的俘虏了(“唉,竖子不足与谋,夺项王天下者,必沛公也,吾属今为之虏矣”,同上)。

  若干年之后,项羽果然如范增所料被刘邦围困而在垓下自刎而死。

  其实,项羽之所以在范增的屡屡暗示之下,不肯杀刘邦,除了年轻政治经验不足之外,还因为其骨子里头还流着贵族的血,春秋战国时期,贵族特别讲究什么“仁义”,即便打仗也要等到对方摆好了阵势才开战,还有什么不擒二毛之类的规矩(即不抓年纪大的人做俘虏),等等,所以,作为贵族,项羽有他所谓的出牌规则。相反,刘邦则是起自田野,从小就是一个小地痞流氓,信奉的拳头主义,自然是不会按常理牌的。所以,他可以当着自己老爸的面对项羽说:“如果你把他杀了炖了汤别忘了给我留一碗”而这样的话,绝对不会出自项羽之口。所以,胜负鸿门宴上已经决定了,而项羽的命运也就在那时定了下来。

  项羽之死,是中国最后的贵族之死,给中国的贵族划上了一个句号,但这个句号并不圆满。从此之后中国就一直都是信奉的刘邦的流氓无产者信条,甚至无耻到只要得到江山,哪怕做龟儿子也可以的令人不耻的地步。或许,这也是在中国这个向来信奉“成则王侯,败则寇”的国度,项羽虽然失败却一直为后人敬仰的原因吧。司马迁破天荒的把他放在给帝王立传的本纪里,而宋代著名的词人李清照也写下千古传唱的“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的瑰丽诗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