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教材中留有许多空白,这些空白既可以是内容的深化,也可以是内容的新解;既可以是情节的衔接发展,也可以是情节的转折变换。这些看起来似乎“无”的空白之处,其实渗透着极其丰富的“有”,为学生的想象留有极大的空间。所以,我们教者要了解编者的良苦用心,充分利用好这些空白,“无中生有”,让学生写起来,记录下火花四射的瞬间,享受无疆思维的快乐。
寓言故事的语言明白如话,情节简单,线索分明,学生基本自己能读懂,无须老师作多少点点拨、引导,那是否意味着寓言故事可以不教了呢?其实不然,我们老师要善于抓住文本的留白处,进行挖掘、拓展,让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在此基础上,动笔写写。在教《狐狸和葡萄》这课时,当读到这句话:“狐狸想尽了各种办法去够葡萄,但是白费劲。”我让小组合作讨论:“狐狸能想到哪些方法去够葡萄?”这一问题一抛出,引起了许多学生的兴趣。
生1说:狐狸用石子扔葡萄,结果掉下来的葡萄全都摔烂了。可是它心有不甘,爬到了葡萄架上,葡萄没摘到,反而摔了个底朝天,真是“赔了夫人又折兵”啊。
生2说:狐狸眼珠咕噜一转,一个法子就想出来了。它去拆葡萄架,可是钢丝绳拧得太紧了,怎么也拆不开,反而把手弄肿了,疼得它哇哇大叫。
生3说:饥饿的狐狸见到这串串晶莹剔透的葡萄怎么会不动心呢?它为了得到葡萄便耍起了小聪明。狐狸曾经拜过猫为师,学得了一点皮毛,对爬树也有些经验,它看见葡萄架边有一棵参天大树,便想:我为什么不先爬到树上,然后再从树上跳到葡萄架上呢?于是,狐狸三两下就爬到了树上,可当它从树上往葡萄架上跳的时候,手一滑,没抓牢葡萄架,如果不是尾巴勾住了葡萄架,狐狸就命丧黄泉了。狐狸不敢大意,连忙翻过身来,它发现树的周围有很多葡萄,便伸长手去摘,结果不小心,一头栽了下来。狐狸醒来后,自言自语道:“想不到我狐狸聪明一时,却为了吃葡萄做出了糊涂事。哎,早知如此,何必当初呢!
学生说得头头是道,兴致勃勃,真有一发不可收拾之势,于是,我乘机鼓励学生通过自己的笔把狐狸的自作聪明的办法写出来,看谁写得最精彩,最传神。
在教《高尔基和他的儿子》一课时,学到高尔基“写信教子”的段落中省略号的作用,学生说是省略了信的内容,我随即提问:那高尔基还会对儿子说些什么?
生1说:高尔基可能会说:“儿子,在家要懂得好好照顾母亲,为她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活。同时要多关心邻居,努力做一个所有人都需要你的人。”
生2说:高尔基会说:“儿子,你在学校里要认真听讲,勤奋学习,开拓进取。课后与同学和睦相处,学会关心、帮助身边有困难的学生。”
生3说:高尔基会说:“儿子,爸爸在岛上很好,你和妈妈不必牵挂我,我会早日养好身体,与你们团聚的。”
……
这次,发言的学生很多,基本每个学生都举手了,有种欲罢不能的势头,我顺势给了他们一个表达的机会。
只有练在刀刃上,练在火候时,效果才会好。
语文能力只有在语文实践中才能得到有效提高,“写”就是很好的一种实践活动。我们在语文教学中要时时牢记,“写”是语文教学的基本任务之一,我们要挖掘教材的的生长点,,“读”有感情,“写”有依据,读写结合,才能上出更精彩的语文课。
抓住文本的空白处进行想象、补写
评论
5 vi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