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中国中小企业“失血”具有生产前“输血”不足,生产中“造血”不足,生产后“抽血”过多等多种原因。中国的商业银行为中小企业贷款在贷款总量中的比重已经接近极限,进一步要求银行“输血”是不客观和不现实的。解决中小企业资金问题需要从多方面考虑。
一是生产前的“输血”,大家谈了许多好的意见,从直接融资到间接融资,我完成赞成。二是生产后要少“抽血”,减轻企业的不合理负担。许多代表也谈了,我也非常赞成。但是,我希望还要讨论企业在生产中如何“造血”的问题。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的过程也是制度信用的过程。你有消费能力,你就有采购信用。赊购原材料使用的就不是银行的“血”,二是企业自己的“血”,在市场经济中,由于成本低廉,手续简便,企业总是首先使用自己的信用,只有在企业自己的信用周转不开的时候才借助银行的信用。国外企业之间支付企业信用唱“主角”,银行信用跑“配角”:72%使用商业票据或者企业信用,8%使用银行票据,15%透支,5%使用现金。中国企业得了“白血病”,“造血”机能被破坏了,自己没有信用,只能使用银行信用。中国企业之间的支付银行信用唱“主角”,企业信用连“配角”都够不上:80%使用银行存款或者现金,18%使用银行票据,2%使用商业票据。正象夏小林谈到的,和国际比较,中国的商业银行为中小企业贷款在贷款总量中的比重已经接近极限,进一步要求银行“输血”是不客观和不现实的。解决中国中小企业资金问题的根本出路在于在企业之间建立互相信任的关系,建立企业信用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