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朱镕基答记者问》一书有感


读《朱镕基答记者问》一书有感

 

《朱镕基答记者问》一书

 

    9月2日,一本书就像千百万普通图书一样被摆上书架,首次面市。可就在销售第一天,北京王府井新华书店经理致电人民出版社,新书热销程度已远远超过预期;

 

    同时,就此书在抵达上海书城首日,到货的1000多册新书在下午5点前全部售完,书店不得不连夜紧急从北京调货。据了解,该书在上海市的发行量和订数均位居全国最前列;

 

    在西北城市银川,此书虽然没做到与一线城市同期上市。但在9月3日下午5点半图书到货后,新华书店即刻编码上架,上架书籍几分钟内就被抢购一空;

 

    两家图书零售网站当当和卓越两天销售量突破万册,新书上架2小时被抢购一空;

 

    首印25万册不能满足读者需求,各地所报订数突破70万册……

 

    阔别六载,“朱镕基”三个字再次走进公众的视线。凭借一本记录作为国家副总理、总理期间与媒体“唇枪舌战”的新书,朱镕基以无官之身又一次征服了中国百姓。

 

    随着《朱镕基答记者问》一书的出版,许多人把目光放在了对于国家领导人出书的好奇、议论与关注上。多家媒体更是链接了李鹏、钱其琛等多位卸任国家领导者出书的相关内容。而这本以朱镕基多次接受媒体采访及演讲的记录为内容,根据音像资料、文字记录稿整理而成,共60篇,约36万字,收入照片85幅的《朱镕基答记者问》却保持了低调的面目,朱镕基本人并没有为新书撰写文字,即使书籍前言,也是编者所加。通过如此安排,似乎在出书的同时,维持了朱镕基卸任后不公开发言的一贯自律。此书的意义也远远超出了人物传记或回顾往昔的范畴,令人联想到中国经济上长达12年的“朱镕基时代”。睹书思人,书中谈笑风生中的智慧与耿直、一位泱泱大国首脑那时那刻的风范同时也引发了国人对朱镕基其人情感和记忆的涟漪。

 

    书中专访和演讲的内容包括中国加入世贸组织、人权、改革、中美关系、对台政策等多个领域,端端数十万文字,从某种程度也成为了中国在经历了亚洲金融危机、港澳回归、回归世贸及98特大洪涝灾害等等一系列重大事件之后,逐步走向成熟与发展的过程。字里行间,以一位领导者为代表的中国人无论是在亚洲金融危机对世界作出人民币不贬值承诺时的坚持、在面对一系列质疑时的淡定,还是在遭遇各种攻击、自然灾害等等时候的团结,都给此时此刻依然处在金融危机的读者们以振奋、以反思。

 

    作为当时中国行政部门的最高负责人、一位本色领导者,朱镕基在其执政生涯中做到了以情动人、以理服人。一个国家,领导人是一面镜子。作为一位官员,要敢于直面敏感问题,要厘清“道与术”、“表与里”、“上与下”、“群与己”的关系,政治家不能只会作秀,还需要有扎实的内在功底。朱镕基在此方面无疑做出了优秀的表率。而书中的“记者”实际上代表的也并不仅仅是媒体,而是作为老百姓知情权的一种延伸。中国的“官”(国家或地方政体)该如何跟社会沟通、如何引导舆论、如何获得老百姓和社会的信任、如何在新时代框架下搭建科学而和谐的官民关系,此书内容都是有非凡的教育意义。

 

    并不懂得多少政治与经济的我还是利用周末一整天的时间细细研读了这本装帧精美但毫无半点奢华的《朱镕基答记者问》。那是一个领略那个时期的时代气息与那个时期的领导者本色的过程。那书像个有巨大魔力的磁场,让我不知不觉度过了一个白天。不知道该用什么样的语言来表达读完之后的感受、来结束这篇读后感。还是引用1999年朱镕基刚刚担任总理职务时,回答凤凰卫视中文台提问时的一段话吧:

 

    不管前面是地雷阵还是万丈深渊,我都将一往无前,义无反顾,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朱镕基

   

 

  (文章图片来自百度图片)

“七”乐无穷,尽在新浪新版博客,快来体验啊~~~请点击进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