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企业创建职业技术学院的途径


探索企业创建职业技术学院之路(赵秀峰/原创)

【摘要】随着企业改革的深入发展,企业已经看到了职业技术教育对于未来发展的重要作用,企业创建职业技术学院成为一种时尚,不仅为企业培养了人才,而且为社会做出了贡献。其基本思路是:坚持党的教育方针,明确办学方向,深化办学体制改革,探索办学体制新途径、新形式,构建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现代企业职业教育新制度,积极地探索不同的办学模式,实行多元化办学方式,逐步形成依托企业、面向社会的开放式办学新格局。
【关键词】企业 职业技术 学院教育 途径
一、探索企业创建职业技术学院之路的基本思路。
一是加大发展战略研究力度,确立科学合理的战略目标,实行科学决策和规范管理。要了解当代教育科学发展的趋势,把握国家宏观教育政策和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方向,以及自身在企业、地方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和优势,在超前战略思想的指导下得以发展。
二是利用自有教育资源,合理配置优化组合,发挥自身优势,依据市场需要不断调整办学模式和专业结构。
三是强化拳头专业和实训基地建设,切实搞好实习、实训和实践活动,充分发挥实习基地、实习工厂的作用,重视实习指导教师队伍建设。一方面要培养高素质的职业教育人才,另一方面要面向市场创收,获取更大的办学效益。
四是加强教研督导工作,增大教科研力量和经费投入,促进教科研成果的有效转化,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二、提高认识,使职业培训成为企业经营管理者和职工的自觉行为。
企业经营管理者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在现代经济中,企业职业技术教育的支出是很重要的投资,和其他投资一样是有回报的,而且具有持久的回报。在保证和增加培训投人的前提下,要树立“大培训”的观念,立足当前,着眼未来,努力为职工培训创造良好的条件,使职工知识技能素质适应知识经济、信息时代的发展的需要。
三、借鉴德国培训经验,提高职业培训效果。
二战后德国经济的迅速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得力于职业技术教育。他们的经验值得借鉴:
一是实行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双轨制”职业教育制度,重点培养职业能力和综合素质,由国家和企业共同分担费用。“双轨”是由学校和企业互相配合进行的培训,学校侧重于理论知识的传授,企业负责操作技能方面的实践训练。
二是完善的职前教育和培训制度。上岗前必须经过职业培训,培训结束经全面考核后合格者才能正式上岗。
三是重视员工的知识更新培训并以法律的形式规定下来。
四是面向未来的超前培训,为造就未来的优秀企业管理者创造条件。
四、更新观念,注重复合型人才的教育和培养。
让企业专业技术人员了解一定的经营、管理知识,行政、管理人员掌握一定的科技知识和有关质量标准知识,力争培养一批文理双通、中外并蓄的骨干力量,为企业未来的人力资源奠定坚实的基础。
五、建立社会、企业、学校相结合的培训系统。
全面提升职工素质,有必要建立社会、学校、企业三者结合的全方位培训系统。就业前全面推行“劳动预备”制度,对新生劳动力在就业前普遍进行1-3年的职业培训,由专业学校承担培训任务;就业后实施“终身教育”制度,以岗位培训为重点,不失时机地做好常规性的岗前、在岗、转岗培训,由企业负责培训;培训后建立绩效考核制度和培训反馈制度,对员工进行绩效管理,并将考核情况及时反馈给培训部门,以提高培训效果和质量。
(六)重视企业职业技术的继续教育是企业立于不败之地的重要保证。
职业技术教育的继续教育是指在完成职业培训(岗前培训),从事实际职业工作之 后的岗位培训。它包括:职业进修、改行培训和岗位复训。一个企业要想在竞争中获胜,应该从战略高度设计职业技术教育的继续教育方案,培养同现代化要求相适应的高素质的劳动者和专门人才,发挥人才资源的优势,要切实把职业技术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才能在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作者系白银有色金属职工大学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