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军事记者王志耘“神游”关中民俗博物院


                  

   9月15日雨后晴空,秋高气爽,终南山色金秋更诱人,而位于西安市长安区五台山风景区脚下的关中民俗艺术博物院在晴天白云映衬下显得格外庄重典雅。

       

           这就是名扬天下的关中民俗博物院

 

      

      王志耘说:这里让人非常震撼!

     

     不多见的“戏楼”

   当天上午,中央电视台军事节目中心原副主任、中国广电协会军事节目委员会副会长,著名新闻文化人王志耘慕名来到关中民俗艺术博物院参观访问,受到了全国人大代表,关中民俗艺术博物院院长王勇超的热情接待。王志耘先生在长安人网站常务站长卢剑利,中国书画艺术交流网总编辑陈志旺等的陪同下,走遍了关中民俗艺术博物院的每一个角落,看后他认为关中民俗艺术博物院文物珍品让人震撼,并说王勇超先生干了一件惊天动地的大事,称其为“关中奇人”!

      

                 这里的  栓马桩“诉说”着一段历史

 

           

          收藏历史,把根留住

  王志耘,字之韵、静庵,陕西户县人,资深媒体人,高级编辑。历任新华社和中央电视台记者、编辑及有关方面领导,中广协会军事节目委员会副会长、长城书画院副院长等职。 在40年的新闻生涯中,王志耘先生不但参加了边境自卫还击作战、百万大裁军、’91华东抗洪报道、’98九江和洞庭湖抗洪、“亚星一号”卫星发射、支援胜利油田、引黄入青等许多重大活动和事件,写下数以千计的报道,连连获得国内军内新闻大奖;被国内外媒体广泛刊载和转发,有的被选入中学课本和各种文集。数十篇报道被党和国家、军队领导人邓小平等批示,十多次获奖。在电视台工作中组织拍摄的一些电视片被解放军总政治部作为永久教材下发全军和武警部队。而且他在书法领域默默耕耘,颇有成果。受家学渊源影响,他自幼习书,在抄摹经书中打下扎实基础。数十年间,他碑帖兼临,尤对魏碑和楷书四大家习之甚殷。加之数十年的游历,使他有机会遍览海内名家墨迹、楹联牌匾、碑刻摩崖,开阔了眼界,大大丰富了他书法的内涵。他的书法以行草见长,有魏晋笔意,沉雄中见清丽,刚健中见飘逸。《 解放军报》《 三秦都市报》《 西部书画报》《美报》等十多家报刊对其书法作品进行过报道和专题介绍,并被收入《中国书画名流珍藏集》等专集。2008年3月,陕西省书法家协会、三秦都市报、长城书画院和陕西省军区政治部在西安联合举办了王志耘书法展览和研讨会,陕西书法名家对他的书法给予了高度评价。

  

      

          这就是“把根留住”!

 

    

    

      二“王”相见,一见如故!

 

    

   近年来,王志耘又对关中民俗文化产生了浓厚兴趣。 此次专程从北京来到西安中民俗艺术博物院,了解民俗风情,与王勇超先生见面沟通。

 

      

       王志耘一行对关中民俗博物院收藏的民国字画产生浓厚兴趣

 

      

      这里收藏的明清和民国时期的名人字 画有3000多幅        

              

                  这里收藏的明清和民国时期的名人字 画有3000多幅    

         

              仔细参观 交流沟通

 

          

            文物众多,让人目不瑕接

 

      

           文物众多,让人目不瑕接

     

            文物众多,让人目不瑕接

        

       文物众多,让人目不瑕接

       

    这里收藏的明清和民国时期的名人字 画有3000多幅    

  

   

  王勇超院长为王志耘一行分别介绍了博物院收藏的拴马桩、民国书画、上马石、民俗器物等藏品及整体搬迁过来的明清古民居。

                

      

             “名记”与“奇人”聚会关中民俗博物院总有说不完的话

   参观后,王志耘一行称赞:关中民俗博物院的建立真是一份积德的事业,为中华民族保护了珍贵的文化遗产,令人震撼、钦佩。王勇超更是大富,大贵之人。

       

            王志耘欣然为王勇超题写书法

 

      

           在关中民俗博物院,王志耘很是激动,给王院长提了不少建议

       

        与王勇超先生合影留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