辞退公务员需要一个让其“服气”的理由


辞退公务员需要一个让其“服气”的理由

李华新

    山东省政府17日发布的信息显示,从1997年至今,山东有400多名公务员因年度考核不称职受到诫勉、调整岗位、降职等处理,其中有10名公务员因连续2年考核不称职被辞退。惩戒力度虽然不大,但毕竟开了一个好头。( 2009-09-18 新华每日电讯

 

我国公务员法对公务员被辞退的几种情形早有明确规定,但是长期以来,被辞退的公务员仍然寥寥无几。公务员的年度考核,在一些地方就是走过场,你评我,我评你,你好我好大家好,执纪者也往往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不过现在既然是有了公务员法,那么一切就需要按照法律来执行。但是,在实际上不仅是公务员自己没有危机意识,就是一些单位,也是认为手里的这点权利,也是无法真正对公务员懂真格的。

因此每每年终的考核,也不过是一种走走形式而已。现在在其他的一些单位,已经没有了保险箱,而现在唯独只有公务员没有什么顾虑,只要是你有了公务员的身份,那么,你就可以高枕无忧了。现在有10名公务员因为考核不合格,这10位公务员被辞退了。应该是在公务员队伍中引起了不少的震动。

将不称职的公务员辞退,无疑是给广大公务员敲响了一记警钟。警示他们,公务员不再是一个混日子的“金饭碗”,做人民的公仆,必须踏踏实实地有所作为,否则就会被赶出队伍。这样的一个做法,不仅只是提供一个警示,而是告诫那些不勤勉的有些公务员,进入了这个被称为端上金饭碗公务员队伍,实际上也就是说,你心里的那种安稳和稳定感,也会发生变化,心也是要揪起来 的,因为对于你的考核,不再是走走过程,也不再是一个履行的程序,而是一个必须在每年要跨过的坎。而这道坎能否跨过去,不再是你的人际关系如何,而是你的工作业绩、工作态度是否符合要求;公务员不再是太平、自在的高收入的无忧无虑的职业,而是要比其他的职业,更为紧张的职业。

     现在人们进入公务员队伍的最主要和直接的原因是,这是一个稳定的职业,是一个高收入低风险的职业,进入到这个队伍,那么一切就全部OK。有一种说法是现在的公务员“入口”改革的力度很大,但是“出口”的通道确是比较难以打开的。能进难出,或是难进难出。再加上成为公务员自己也认为当初进入这个队伍,就是要进入保险柜的。因此对于已经进入了公务员队伍的人来说,收入稳定,没有大的变动,而且你只要不犯什么错误,那么就可以在这个队伍里混其终生。因此什么公仆,什么服务意识等等说法,其实是不会起到作用的。也因此,进入到各级衙门后,那些公务员才会对前来办事的人们爱答不理的,才会办事效率极低的。好像这些人是游离于用工制度之外的。一些无所作为的庸官、无视群众疾苦的昏官、奢侈腐败的贪官,才会得以存在。在就是现在的考核制度,实际上是没有群众意见和声音的。只要是与领导搞好了关系,那么你的关系铁了,那么一切就是要风得风,要雨行雨的。不仅不用担心自己的位置会挪动,而且还会不断升迁的。尤其是公务员队伍中的一些害群之马,得不到惩戒,再加上一些口碑极坏的领导的恣意妄为,使得公务员的形象良莠不齐,严重影响了行政效率和公务员在群众心目中的形象。现在对于公务员队伍的管理,从有人可以辞退开始,应该是值得欣慰的一件事情,但是同时这样的监督机制,也要完善和建立。因为,借辞退之名,打击报复的事情也是会发生的。一个领导口碑极差的单位。如果是出现辞退公务员的话,首先要辞退的应该是这些单位的领导班子的某些成员。而不是把所用的板子,都打在代人受过的基层公务员身上。

山东这次辞退公务员是一个常态的做法,这种常态应该持续保持下去,需要有一个制度性的操作,那就是那些接受辞退的,也是应该正视自己的“被辞退”的原因是因为自己的缘故,而非是打击报复。

公务员也是可以“被辞退”,其实没有什么大不了的,因为衙门再大,兵也是流水的,只有这样,人们才会勤勉工作,不懈怠,才会勤政,懒人走了,会不会还有新的不作为之人,那也是全凭制度和监管机制的建立。并且是出于公正的公平的内部考核制度与社会监督、群众监督力度的三位一体的制度不断完善。 

既然端着的是金饭碗,自然就有相关的端饭碗的规定,不然就不要跨进这个大门。同时还需要指出,其实,一些人是不适合干公务员的,为了有饭吃,不必都来端这个饭碗。

(济南 李华新)二○○九年九月十九日星期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