照相的故事
照相,是人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个内容,它给人们带来欢乐和愉悦。当人们闲暇时间重新翻阅的时候,总是让人心旷神怡,不由得回忆起往日那甜美、幸福的瞬间。
然而在旧社会,照相可是一件奢侈的事情。我的祖父祖母直到去世也没有留下一个影子,这无疑给我们后人的遗憾。
在新中国,谁若是想照相得到照相馆去照。我小的时候,第一张照片是到部队看哥哥去,在吉林长春照的。
我参军后,我看到第一架相机是部队的“海鸥”牌120相机,大家都互相照。后来又看到了135相机。时间长了,我也会照了。之后,又会冲卷、洗相了,再后来,还会进行艺术处理了,什么虚光、加景了,等等。那时没有彩照,全是黑白的要想带彩色,那得用水彩往上着色。我家属上部队,可是没少照相,尤其是有了孩子以后,照的更多了。光黑白照片就有上千张。
我的第一张彩照是因公出差到南京,在长江大桥上花钱照的,那只是两块钱,流动照相的人通过邮寄给寄到部队的。那时自己也带了相机,就是彩卷太贵了,没舍得花钱买,而是照了好几卷黑白的。
到了20世纪80年代,我自家就买了一架相机,是“华夏”牌135相机,花了200多元。那时个人若是有架相机那都了不得了,人们都很羡慕。
2001年孩子上大学时,我又买了一架“奥林巴斯”牌的“傻瓜”相机。这种相机就够先进的了,也非常方便,并容易操作,连小孩子都会使用。趁送孩子上大学的机会,到湖南的各个景点玩一玩,照了很多的相。
2009年1月,孩子用她自己挣的钱,给我又买了更时尚的数码相机------“佳能90IS”。这种相机不用胶卷,比以前的都要好,照相的效果当时就能看到,照不好,再重照。而不象用胶卷的相机,还得冲洗完之后看效果,效果不好,也不能再返回景点去重照呀。有一次,到秦皇岛玩,在小摊上买了一个胶卷,结果照完相,回家一冲洗,呀,一片空白!真是太可惜了。也不知是没照好,还是假胶卷,真是太扫兴了。
现代化的科学技术高速发展,照相已是习以为常的事了。并且传递之快令人赞叹。我当兵那年,发了领章帽徽之后,给家照张相,让父母看看。照完之后,得一周以后才能取,真是急死人了。把照片拿到手了,马上就往家邮。可是,那是新疆呀,邮到家要半个月。
现如今,我的孩子在湖南,和她要照片,是随手可得。用数码相机一照,再用电脑一传,用不了10分钟。多快呀,可是了不得。社会的发展,科技的进步,给予人们多大的方便、享受和乐趣呀!
现在我家已有三架,不同类型的照相机。它们记录着各个时代,记录着社会发展的历史,也记下了人们每一个洋溢的动人故事,并将将每一个感动的瞬间变成永恒!

机械相机

傻瓜相机

数码相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