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渝经济区将成西部大开发下十年重点发展区域


  成渝经济区将成西部大开发下十年重点发展区域

成渝经济区空间分布图。

  这是一个重要信息,成渝经济区具有其独特优势,将成为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极,在下十年的西部大开发中是国家重点发展的三大经济区之一。该区域的产业基础、金融、科研能力、现有发展的基本模式和传统的人文理念等所构成的文化体制,是其他区域所不能媲美的。



  成渝经济区区域规划将涵盖四川的15个市和重庆的31个区县,目前,成渝经济区经济总量占全国经济总量约5%,到2020年,预计川渝两地GDP将达5.5万亿,全国估计为65万亿,使得GDP比重占到全国的近8%,基本具备构成一个经济增长极的基本特征。

以珠江三角经济区和环渤海经济区为焦点的椭圆:利用沿江经济走廊,进行轴向打造是得天独厚的条件,有利于将成渝经济区做强,尽快向长三角经济区靠拢;同时,长三角经济区向日本辐射互动,成渝经济区经西藏向印缅都有一定的基础和优势。环渤海经济区和珠三角经济区作为纵轴,能起到很好的支撑和辐射作用。在此“中国经济椭圆”的格局下,西北和东北全包含于其中,根据椭圆第五定律即扩张定律,后续带动发展有一定保证。日本、印度两个亚洲国家均纳入统筹范围,他们自身的发展辐射也会向焦点聚集。关键是要迅速做强做大成渝经济区,使之能与长三角经济区一道形成真正的椭圆焦点。这也许是设立成渝试验区的另一种深意。

 成渝经济区城际铁路网规划

  随着我国加入WTO、开放程度的不断扩大和市场经济体制的发展,区域合作越来越紧密,形成了长三角、珠三角、环渤海地区等重要的经济区域,成渝经济区的崛起,完善国家发展战略的空间布局,促进区域间的协调发展,都将起到重大作用。

  成渝经济区发展的支撑要素有专家作了分析,此前西三角的提法有淡化。成渝经济区已是继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东北老工业基地之外,中国经济的第五增长极。

  成渝经济区 六大支撑要素是:

  资源要素支撑:从能源资源看,成渝经济区的水能资源、天然气资源不仅储量大,矿产资源看,成渝经济区是西部矿产资源最丰富的地区之一。从生物资源看,成渝经济区森林资源丰富,生物资源繁多。从旅游资源看,成渝经济区的气候和地貌类型多样,民族众多,历史文化悠久,是我国自然和人文景观最为丰富。

  经济要素支撑:从农业看,川渝是中国粮食、油料、蚕茧、生猪和多种经济作物的主要产区。从工业看,成渝经济区工业基础雄厚,门类齐全,经过多年的发展,形成了以机械、电子、航空、交通设备制造等为代表的优势产业体系,是我国重要的装备制造业基地、国防科技工业基地和高新技术产业基地。成都和重庆均为我国西部重要的金融中心,拥有较为完善的银行、证券、保险和各类金融中介服务等功能互补的金融组织体系。

  地理区位和交通要素支撑。成渝经济区具有较大的区位优势。其中,重庆是长江上游最大的港口,是全国五大铁路枢纽之一,拥有我国第一个内陆保税港区和第一个“水港+空港”双功能的保税港区;而成都是承接华南华中、连接西南西北、沟通中亚、南亚、东南亚的重要交汇点和交通走廊,是西部特别是西南地区各种要素和商品的重要集散地,是云贵藏青甘等省区经济发展的重要依托。

   文化要素支撑。以成都为中心的蜀文化和以重庆为代表的巴文化,源远流长已有5000余年。成渝两地具有相似的文化传统、语言体系、风俗习惯、思想观念,长久以来一直作为一种共同文化类型而存在。

   政策要素支撑。为了加快中西部地区发展,国家做出了实施西部大开发的重大战略决策,制定了若干促进西部发展的优惠政策和措施。此外,四川和重庆两省市政府近年来先后签署了系列协议,为打破行政区划的局限,健全区域协调互动机制,促进区域内资源优化配置,推动成渝经济主体功能区的形成和发展提供有力的制度支撑。

   科技教育要素支撑。成渝经济区教育和科研基础良好,科技实力在西部乃至全国都有明显比较优势,科技创新潜力巨大,可见,大量的高等技术人才和先进的科研技术水平为成渝经济区的发展提供了强大的支撑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