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深圳做律师前,去北京漂了一年,最大的收获就是知道了什么是“君临天下”。
“皇城根下,天子脚下”是全国人民对北京人最通俗和最经典的评论。不过,不在北京生活一段时间,还真找不到北京人那种“君临天下”的感觉。
在北京的漂流日子很短暂但也很无奈的,有一段时间,我住在前门,每天都要绕过天安门广场,经过人民大会堂,或者从故宫直插北海,到与中南海只有一路之隔的杂志社上班。天天围着中南海转,自然就找到了站在北京看全国的感觉,具体工作说来大凡全国各地的人、事、物,不打上“最”字的,是没有资格进京的,不是最好的就是最坏的。正如选拔运动员一样,县队最优秀的进市队,市队最优秀的进省队,省队最优秀的进国家队。相反,如果能经常能在北京亮相,自然就会与“最”字挂上钩,不是“最优秀的”就是“最突出的”了,从地方成为全国的,一定要过北京关,这也就是北京各行各业总是高手扎堆云集的原因。但也正因为如此,觉得北京离我们这样的乡下耗子、井底之蛙实在太远了,所以选择放弃北京来深圳了。
但是“中南海”告诉我,要想获得“君临天下”地位,就必须干出让北京认可和侧目数一数二的成就来。我于2001年4月离开北京,直到2006年6月才第一次重返北京,期间整整五年没有去北京。为了重温“君临天下”的感觉,2007年一年每月一次去北京大学,在各路大家名师面前,体味着他们各自“君临天下”的风范。他们之所以能“君临天下”,因为他们在各自的领域都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否则北京不可能成为他们的舞台,北大不可能成为他们的舞台。
也经常听北京的朋友说,你们深圳也有很多律师经常来北京圈内赶场子、凑热闹,但由于干得一般、说不行、写也不行,大场合上不了台面,伸出手来除了写着“有钱”二字,什么像样的作品和成果都没有。这样的人,除了大把、大把地埋单没有别的事好干。
深圳与北京相比处于谷底,而且深圳也仅仅是北京的一个试验田,深圳的一切都是北京“给”的。在这种情况下,深圳律师如何“君临天下”,就真得好好想一想了。
市场环境条件下的律师,首先必须要做得好,其次要说得好,再次一定要写得好,这三好缺一好都不成。
深圳凭什么做得好,大家都做的事做到最好,是一条路,但北京也在做,深圳显然没有优势;于是机会就在于大家都不做或没做的事,即大家都想做而做不了的、不敢做的、不想做的。回到深圳这座城市的灵魂上来说就是创新,离开创新深圳就没有什么值得称道的地方。
回到律师业发展状况来看,无非就是业务创新、专业创新、机制创新、模式创新等,但遗憾的是,深圳的创新意识和能力正在退化。大部分人只愿意做有钱的人或仅仅满足于做一个有钱的人,从实际情况来看深圳人再有钱,也终难与北京人媲美。
所以,深圳律师也就只剩下创新一条路好走,路子无非如此:
1、把大家都在做的事,做到最好,做出新意来;
2、把大家没有做的、不敢做的、不想做的事,做出胆识,做出先机来;
3、不仅要做得好,还要说得好,更要写得好。
深圳律师业和全国律师业一样,现在都面临着发展的瓶颈,可以创新的地方和点太多了,关键是找到可以做到最好、最新、最美的点,与北京律师相比我们没有面子的优势,但点上的优势还是明显的,问题是不是敢于去想、敢于去做、敢于去说、敢于去写,直到“君临天下”为止。
我从北京来,能知北京事。在北京一年多的游历,使我深知自己的一切都太有限了,无论家庭出身、学历学识、事业成就,在北京人都不值得一提。从个人发展和事业追求的角度上看,像我们这样的人只能在点上做文章,把平生所知、所学、所能都用在一个点上,在点在爆破也许还有机会。当然,在此有一个信念在支撑着,就是:只要一生都在这个点上做文章,最后一定可以出类拔萃、登峰造极,并最终达到“君临天下”的境界,一切仅仅是时间问题。
从对企业风险管理十几年来的孜孜以求,到管理律师专业的创立;从专业创新到业务创新,再到团队创新、机制创新等等。这么多年来,就一直走在这条路上,并不停地去说、去写。虽然没有“君临天下”,但却也别具一格。最近几年,关于法律风险的管理成为了律师业热门的话题,但当别人开始上路的时候,我都已经翻过了好几个山头了。
现在管理律师专业已经全面落地,现在就是不断与市场进行对接,先做到最好、再说到最好和写到最好。这么多年的磨砺,说到最好、写到最好似乎已经问题不大,最大的挑战还是要带领我的团队做到最好,这样说和写才更有力量。
前进的道路上肯定还有很多的困难和挑战,但我深信一点:一个人只要在某一个领域和专业上孜孜以求二十年,不成名、不成家,上帝都不会答应。
其实人生没有什么诀窍,只要认准一条路一直走下去,不管有没有你想要的结果,你都会成为这个世界上最美丽的风景。平凡人的“君临天下”,无非就如此而已。
天上的虫子(邱旭瑜律师)
2009年9月2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