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9月12日与达沃斯—— 夏季达沃斯论坛参会手记(五)


        今天(12日)是夏季达沃斯世界经济论坛的最后一天,参会的政要、科学家和企业家朋友们即将离开大连,媒体记者们也都忙碌着做最后的总结。今天的天气仿佛也在努力配合大家的心情,清风和煦,阳光妩媚,白云婀娜。起床,收拾行李,退房,寄存行李,打车赶赴世界博览广场,提前五分钟进入日内瓦厅。忙碌而又充实的一天开始了。
  
  超大城市
  
  “超大城市”是我今天参与的第一个论坛的主题。据预测,超大城市在未来十年将吸收40%的人口增长预期,给城市基础设施和交通带来巨大压力。北京、上海、纽约、伦敦、广州等城市目前已经成为超大城市的代表。如何从这些最早的超大城市身上汲取教训,提前缓解和预防在下一轮城市扩张中的压力呢?分论坛由央视国际频道主持人田薇担任主持,广州市副市长陈明德参与了该环节的讨论。陈明德市长回答问题简洁干练,一针见血,看来做足了功课。
 


央视国际频道节目主持人田蔚主持《超大城市》讨论

        在谈到广州创建“宜居宜业”城市目标时,陈市长说道:“宜居”指的是适宜居住,“宜业”指的是适宜创业,表面上看两者似乎有矛盾,但从科学发展观的角度看,两者其实相得益彰。为打造“宜居宜业”城市目标,广州市做了很多工作,譬如大家都熟悉的“禁摩”和“退二”。“禁摩”是指在广州市全面禁止摩托车出行,它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一方面使交通堵塞情况急剧降低,交通事故率随之下降了40%左右;另一方面城市污染也明显改善,一氧化碳、氮氧化物和颗粒物的排放以及噪声污染都有所下降;另外,摩托“飞车双抢”案件发生率也下降了近四成,社会治安环境明显改善。“退二”指的是广州市在“退二进三”产业调整方面所做的工作,限制部分第二产业的企业发展,按照计划限产、停产和搬迁。除了“禁摩”和“退二”之外,广州市还重点推进了经济社会发展持续改进计划、水污染防治持续改进计划、空气污染防治持续改进计划、固体废物污染防治持续改进计划、噪声污染防治持续改进计划、生态建设和保护持续改进计划、环境管理能力建设持续推改计划、环境保护宣传持续改进计划等工作,为真正打造“宜居宜业”的城市品质和城市形象做出了很多努力。
  
  一共有五位嘉宾参与了本环节的讨论。整个讨论环节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是每个嘉宾在3分钟内讲解自己观点;第二部分是主持人就事先准备的3个问题与各位嘉宾互动;第三部分是与会者提问,这个环节一共有4个人提问;第四部分是每位嘉宾用一句话做总结陈词。田薇掌控嘉宾谈话进度和控制讨论时间的能力很娴熟,讨论在65分钟内结束。
  
  数字化转型
  
  说到数字化转型,就不得不提到“云计算”。我以前还真的不知道什么是云计算,今天参加第二个论坛时才算有了理解。我百度了一下,结果显示:
  
  所谓云计算,可以从狭义和广义两个维度来理解。狭义的云计算是指IT基础设施的交付和使用模式,指通过网络以按需、易扩展的方式获得所需的资源(硬件、平台、软件)。 提供资源的网络被称为“云”。“云”中的资源在使用者看来是可以无限扩展的和随时获取的,按需使用,随时扩展,按使用付费。这种特性经常被称为像水电一样使用IT基础设施。广义的云计算是指服务的交付和使用模式,指通过网络以按需、易扩展的方式获得所需的服务。这种服务可以是IT和软件、互联网相关的,也可以是任意其他的服务。一般说来,云计算具有以下特点:超大规模;虚拟化;高可靠性;通用性;高可扩展性;按需服务;极其廉价。
  
  专家预测,在未来数年,云计算将创造一百万个工作岗位,其中绝大部分将集中于中小企业。我想,本届世界经济论坛将如何从新的计算技术和业务模式中获得最大化的经济和社会价值作为主题之一,意义可能就在于此。参加该论坛的对话嘉宾有Nivio公司首席执行Sachin Suggal先生,腾讯总裁刘炽平,EMC公司亚太总裁Steven Leonard,威盛集团董事长王雪红(来自台湾)和中国移动董事长王建宙。主持人为《经济学人》记者Kenneth N. Cukier。王建宙先生和刘炽平先生的英文水平都很过硬,再加上又是专业话题,所以表现非常精彩。王建宙先生谈到金融危机促生技术创新和变革、企业在发展中要担当社会责任、技术运用要使得人与人、人与物、物与物之间建立联系和关系等观点,并且还用遥控动物和追踪车辆等民间应用的例子来佐证,非常让人信服。
 


中国移动董事长王建宙聆听其他嘉宾发言

        本论坛的预定时间也是一小时,与前一个论坛一样分为四部分。有意思的是,总结环节之后还剩余了1分钟时间,主持人要求与会者再提3个简短明晰的问题,出人意料的是,问题问过之后主持人就宣布:问题的存在说明创新机会很多,本论坛结束。给人留下颇多回味。
  
  智能能源
  
  今天我参加的第三个分论坛议题是11点45分到12点45分在苏黎世厅举行的关于智能能耗承诺的讨论。智能建筑是以建筑物为平台,兼备信息设施系统、信息化应用系统、建筑设备管理系统、公共安全系统等,集结构、系统、服务、管理及其优化组合为一体,向人们提供安全、高效、便捷、节能、环保、健康的建筑环境(修订版的国家标准《智能建筑设计标准》(GB/T50314-2006))。据说,智能建筑可以降低60%的能耗,而智能电网则能将能源效率提高15%以上。
  
  本环节的主持人是埃森哲全球战略负责人Mark Spelman先生。法国电力集团首席执行官Jwan-Yves Guignard的演讲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除了讲解的内容很有启发外,他的绅士风范着实让我艳羡不已,连喝水的动作都让人感觉很优雅。我没有吹捧他或者贬低别人的意思,但是大家通过图片对比可能就明白我的意思了。
 


瞧,左边这位优雅的绅士就是法国电力首席执行官Guignard先生

        技术先锋
  
  9月12日14点到16点半在泽马特厅进行的分论坛的主题是技术先锋。由于中国目前的科学技术还相对比较落后,虽然新东方的主营业务与新技术的关联度不是很大,但是我自己学习的第一个专业是电子技术,所以我对于创新技术一直非常感兴趣。本环节的讨论有引言人,也有挑战者,他们大多是世界知名企业的首席执行官,主持人则是来自斯坦福大学商学院的教授。不过遗憾的是,参与这个论坛的企业家并不是很多,一共7组讨论,每组平均只有4个人,确实有些冷清。
 


斯坦福大学商学院教授做引导发言

        新技术正在改变产业格局并对商业和社会变革带来影响和希望。与技术先锋对话,和顶级专家讨论,理解最新技术,发现未来的突破,这使我坚信,其实最大的突破在于企业家自己。也许企业家只有不断突破自己的瓶颈,超越自己的极限,打破自己的天花板,破环性创造,才能够永远屹立于不败之地吧。
  
  年度社会企业家
  
  9月12日的最后一场活动16点45分到18点在达沃斯厅举行。不知什么原因,活动到16点50分才正式开始。第一个环节是为世界经济论坛亚洲年度社会型创业者获得者的颁奖,第二个环节是由BBC记者主持的关于全球复苏的未来步骤的讨论,第三个环节是论坛闭幕,由施瓦布先生和夏德仁先生致闭幕词。
 


施瓦布社会创业基金会颁发的年度亚洲社会型创业者获奖者合影

        其中,世界经济论坛亚洲年度社会型创业者获得者马锦华的经历无疑值得多留一些笔墨。在王利芬主持的分论坛里马锦华先生恰好与我在一个小组,我由衷地位他感到高兴。马先生创办的“长者安居服务协会”旨在解决老年人问题,通过采用一体化的信息和通讯技术,长者安居服务协会为老年用户提供24小时接线员人工帮助;除了紧急通知服务之外,协会也为需要特殊安排的有老年人家庭提供社会服务和咨询服务,比如由接受过训练的志愿者通过电话联系和去医院/家庭探访等。另外,协会还设有两家销售老年人用品的零售店,每月出版一份提供日常生活信息的通讯录。长者安居服务协会注册于香港,其模式正在通过合作方式在包括上海、广州、澳门和深圳等在内的中国其他城市进行推广和复制。
 


创办“长者安居服务协会”的马锦华先生手捧获奖证书

        忙碌而充实的一天就要结束了。大连市政府特地在大连市世界博览广场大厅举行闭幕酒会,我由于要赶乘19点40分的飞机,只能与几位企业家朋友寒暄几句后,就匆匆赶往机场。在机场还遇到了不少参加这次达沃斯论坛的政要和企业家,大家看上去都很高兴的样子。

        这次在大连举办的夏季达沃斯论坛真好! 

        大连真好! 

        中国真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