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前685年,就是齐桓公即位第二年,为了报鲁庄公扶持公子纠争位之仇,齐桓公亲率大军,带着三百辆兵车,长驱二百里,杀气腾腾地扑向鲁国。鲁庄公也不是吃素的,他的好胜心非常强,立马就要出兵迎战。当时鲁国有个搞策划的知识分子曹刿,穷困潦倒,做梦都想吃几顿肉,他求见鲁庄公,要求参加战斗。其邻居说,国家大事自有大官们操心,你掺和个啥?曹刿说,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肉食者鄙,哪有远谋啊。于是,和鲁庄公三问三答,达成“可以一战”的共识,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长勺之战。战斗打响后,齐军三次擂鼓冲锋,都被鲁军以坚实的防御抵挡住了,但鲁国就是不擂鼓。当齐国军队出现疲软、混乱的迹象时,曹刿才令鲁军击鼓出击发动全线总攻。战鼓一响,鲁军所向披靡,而齐军丢盔撂甲,狼狈逃窜,一败涂地。鲁庄公心情激动地想立即追上去,出口恶气,但被头脑冷静的曹刿拦住了。他低下头先观察了齐军逃跑的车辙,又抬起细瘦的麻秆腿爬上车扶手,还手搭凉棚,伸着鸡脖子眺望远遁的齐军,皱眉沉思良久,这才同意痛打落水狗。这一败让一心要富国强兵的齐桓公心里很不爽,于是叫上跟鲁国有领土冲突的宋国报仇雪恨,没想到宋国很不争气,立足未稳就被人家打得晕头转向,大力士南宫长万也被“金仆姑”射伤俘虏了。鲁庄公灵机一动,用南宫长万瓦解齐宋联盟,就把他放了。宋国看到人家如此仁义,也不好说什么,只好退兵。但齐桓公咽不下这口气,想起当年路过郯国的时候,郯国很不给他面子,如今继位也不来道贺,于是发兵灭了郯国,算是找了点心理平衡。
再说宋国大将南宫长万,因为有失败的过去,一直备受歧视,屡次遭到闵公的羞辱。一日,南宫长万与闵公下棋赌酒,南宫长万输了,酒喝得有点多,但心中仍不服气,要求再下一盘,闵公曰:“囚乃常败之家,安敢复与寡人赌胜?”长万大忿,但人家是领导,只能把气憋在肚子里。闵公对自己的相貌一直信心十足,觉得自己的长相可以说“天下无敌”。有一次,闵公问南宫长万:“长万,你做过鲁国的俘虏,见过鲁庄公,我和鲁庄公相比,谁更帅?”按照闵公的推测,以南宫长万现在的身份肯定会对自己的长相称颂有嘉,但没有想到南宫长万是个职业军人,还有点军人的血性,他一听俘虏两个字心里就窝火,当着一群三陪妹妹的面,也来了个实话实说,迸出一句“鲁庄公比你帅多了”。宋闵公自尊心很强,勃然大怒,大骂南宫。南宫长万早就出奇愤怒了,拿起棋盘照着宋闵公脑袋就像日后的“鲁提辖拳打镇关西”一样,噼里啪啦一阵拳脚,使得宋闵公还没有来得及正视淋漓的鲜血,就翻着白眼见阎王去了。闵公死,宋国大乱。在混战中,南宫长万的弟弟被砍死了,南宫长万是孝子,用一辆辇车装着老母亲,一路狂奔,四处流浪,最后落脚到陈国。
陈国是小国,看见宋国就哆嗦,自然不敢收留南宫长万。于是用美酒把南宫长万灌醉后,把他绑得严严实实地送回宋国。这时候,宋桓公已经继位了,他立即把南宫长万醢(念hǎi,就是剁成肉酱的意思)了,连南宫长万八十老母也被判了死刑。宋桓公祭奠了父亲,然后继承先父的遗志,开始准备一本正经地治理天下。再说齐国,见宋国出了乱子,管仲兴奋得满脸通红,好家伙,就等着这个了。他认为,这是齐国“走向世界”的最好机会。于是,决定以周天子的名义发起“高层论坛”,专题讨论宋国新君问题。好久没人理会的周天子一看有人让他做“高层论坛”主席,急忙以最高的热情批准,但郑、卫、鲁、楚这些国际事务常任理事国,都不买账,根本不来。宋桓公认为,原来宋国祖先微子启是周王的大哥,封的是公爵,级别高,而齐国祖宗姜太公封的只是侯爵,社会地位显然没有宋国高,所以,齐桓公根本就没有资格召集宋国开会。再说,我宋国新君继位,连周天子都没有说什么,关你齐桓公什么事?你凭什么指手画脚?因而,宋桓公心里不爽,他虽然顾及周天子的面子来了,但也只呆了一天就跑了。对陈、蔡、邾等小国来说,能参加讨论比自己社会地位高、比自己实力强、比自己大的国家的问题,谁都不愿意错过这次机会,参加会议的积极性倒是挺高。虽然郑、卫、鲁、楚这些常任理事国不来,但齐、陈、蔡、邾四国首脑还是通过了一个没有任何影响力的号召“共奖王室、济弱扶倾”的联合公报。
这次高层论坛在孤寂的气氛中落幕了,齐桓公觉得很没面子,但管仲不以为然,他才不管什么宋国问题,他要的就是这个形式。他在齐桓公耳边嘀嘀咕咕地分析道,这次会议是周天子亲自批准的,就是正式的国际会议,那些不参加会议的国家显然狂妄自大,不服从领导,我们完全有理由组织联合国军讨伐他们,这就是我们推行“尊王攘夷”战略方针的口实。齐桓公很能纳谏,想了想说:“也对,那就先解决鲁国吧,这家伙是刺头,长勺之战后,我就看他不顺眼了。”于是,齐桓公决定讨伐鲁庄公不出席“联大”的滔天罪行。鲁庄公接到信后,赶紧商议应对之策。见人家名正言顺,不愿意招惹事端的鲁庄公决定在柯地(山东阳谷县,武大郎的故乡)补办一次高层论坛,以示悔过。这时候,曹沫出面了,这位“以勇力事鲁庄公。庄公好力。曹沫为鲁将,与齐战,三败北”的屡败屡战仍然不屈不挠的常败将军死皮赖脸一定要随行。鲁庄公不想让他在国外丢鲁国人民的脸,讽刺说:“你输给人家三回,还不知羞吗?”大凡流氓无赖,脸皮一般都很厚,如果南宫长万有他的脸皮厚,也就不会恼羞成怒而遭杀身之祸了。曹沫恬着脸说,没事,你只管带我去,我有办法让齐桓公把我们的土地还给我们。
大会刚开始,齐鲁两国元首刚刚落座,齐桓公以胜利者的姿态等了很长时间。刚要喝茶,曹沫“唰”一下亮出宝剑,抢身登上主席台,一把搂住齐桓公,用短剑抵住齐桓公的脖子,大声道:“鲁国的封地本来不多,现在被你们霸占得只剩下五十里了,你要不还,我今天让你……”众人一下子惊呆了,齐桓公也像遭了定身法,目瞪口呆。还是管仲反应快,他上去一步作揖道:“曹大夫喝多了吗?您这是什么意思?”曹沫说:“少废话,你们既然以德服人,就先把当年侵占我们的汶田之地归还。否则——”鲁庄公假装大骂曹沫放肆,私下却幸灾乐祸地坐在一旁品茶看热闹。瞬间,齐桓公缓过气来,呵呵一笑,说道:“这还不简单,来来来,寡人退还你们汶田之地就是了,何必这样呢。”曹沫于是收起匕首,向齐桓公赔罪,北面就臣位。对于曹沫的行为,后世史学家多有褒词,还有人尊曹沫为春秋第一个侠客。《战国策·齐策六》对其评价就很高:“曹子以一剑之任,劫桓公于坛位之上,颜色不变,而辞气不悖。三战之所丧,一朝而反之。天下震动惊骇,威信吴楚,传名后世。”
齐桓公回国后,想到自己被一个粗莽的武夫涮了,觉得这次盟誓十分窝囊,恼羞成怒地想撕毁盟约。当他把这个想法告诉群臣时,管仲马上反对说:“这不行。既然答应了人家,就要照办,虽然我们失去了土地,但是得到了好名声,还是合算的。更重要的是,我们能怎么办?打鲁国吗?时机还不成熟啊。”听完管仲的话,齐桓公说道:“那好吧,就请仲父去处理吧!”
归还土地后,鲁国上下很有面子,齐鲁关系直接进入了蜜月期。齐桓公与鲁庄公不打不相识,这一打成为好哥们,那边齐桓公一举大旗,这边鲁庄公闻风而动立马响应。《史记》评价说:“诸侯闻之,皆信齐而欲附焉。”诸侯们一看,呀,这齐桓公说话还真的挺算数,鲁国如此无赖,还得到好处,那我们还等什么。于是相信齐国“以德服人”,纷纷遣使要求结盟,只有宋国还端着侯爵的架子,举棋不定。桓公六年,齐桓公给周天子招呼了一声,就喊上陈国和曹国一起教训宋国。为了表示王道,齐国先派了最佳辩手宁戚去做统战工作。宁戚果然厉害,伶牙俐齿,唇枪舌剑,几句话就把宋桓公骂得晕头转向。见齐桓公气势汹汹,宋桓公赶忙认错。于是,齐国借坡下驴,敲了一笔保护费,警告几句,收工回家了。这是齐桓公“九合诸侯”的第一次,也正式奠定了他的霸业。
过了一年,鲁国又出事了。鲁庄公年轻时偶然和一个叫孟任的女子海誓山盟过,一年后,孟任很争气地生出了儿子公子般。鲁庄公很喜欢孟任,特别想立孟任为后,但是老娘文姜以出身问题不答应。文姜死后,鲁庄公按照老娘遗命娶了齐国公主哀姜。同年,孟任怀着无限的忧愁见上帝去了。鲁庄公对没有母亲的孩子公子般宠爱得有些不像话,偏偏鲁庄公兄弟四个(庆父、叔牙、季友)都不是善主。老大庆父早就阴谋篡党夺权了,偷偷地勾搭上了自己的弟媳妇儿哀姜,还因为三角恋爱,唆使公子般的马夫把公子般做了。鲁庄公急火攻心,一口气没有上来就呜呼哀哉了。大爷庆父很有主意,就立了鲁庄公八岁的儿子公子启为鲁闵公,准备像后世吕不韦那样做仲父或者摄政王,但是第二年,庆父就觉得做仲父或者摄政王不爽,又把自己的侄儿闵公杀了,准备取而代之做几天君王过过瘾。这下鲁国也受不了了,人们行使自己的公民权,把庆父打得狼狈逃窜;齐桓公也是好长时间没有主持正义了,心里憋闷得发慌,这下逮着机会了。于是找来对老大庆父早就腹谤好几年的鲁国老三季友问话,季友告诉齐桓公说:“庆父不死,鲁难未已!”齐桓公一听,好,就等你这句话了。于是,决定彻底解决庆父篡位问题,他广发英雄帖,要求各国不得擅自收留庆父。庆父走投无路了,哭丧着脸向新上任的鲁僖公苦苦求情,希望悔过自新做个金不换的回头浪子,但季友深知农夫与蛇的道理,毫不留情,庆父只好在绝望中哭着自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