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碎片化世界”需要另解


     引子                   

    万军发表于 2009-9-13 17:22

   5年前我做汽车信息服务市场分析的时候,仅用了6周的时间。但是,今天当我再次观察这个市场时,我已经很难用几个表格梳理出脉络。边界不断的被打破,新的技术、新的服务、新的模式、新的公司层出不穷,不断的有人告诉我,有个什么公司在做什么什么。我甚至怀疑我现在描绘的产业地图是否能够真正体现市场的真实状况。当我接触到“碎片化”的这个词的时候,觉得这就是能最准确描述我面对的这个市场状态的词。

    当我用这个视角来观察其它领域时,发现无一不呈现碎片化的趋势。产品在碎片化、市场在碎片化、文化在碎片化、媒体在碎片化、技术在碎片化、渠道在碎片化、服务在碎片化、组织在碎片化、知识在碎片化、价值在碎片化。面对这个碎片的世界,我感到惊慌,过去的经验在此无处着力。同时也感到兴奋,一种探索未知的兴奋。我开始在新经济的理论中如长尾、众包、破坏性创新理论中寻求答案。长尾理论分析了碎片化市场的一些特征,即碎片化市场的长尾的价值,但是并没有清楚的阐述为什么会出现长尾市场?它是如何从传统的热门经济中孵化出来的?它的经济和文化基础是如何演进的?而众包则更多的是阐述在碎片化市场下的一种组织形式。我需要在更加实用的可量化的层面探求答案,寻求在这个日益变碎的环境下,如何生存和发展的出路!

“ 碎片化世界 ”需要另解
 

    除了我们头脑中的观念和构成这些观念的形式逻辑是完整的、自洽的,我们身外的整个世界,始终都在人们安身立命、衔接同类、变换自然、有序运作的那个立足点上——网结着即时流变的关系构造。我们生存其中的世界,就是在这无数个相互网结、协同互动、整体流变的关系构造中来演进的。

    当中国的改革开放把这样一个变化万千、令人陌生的世界带给我们,它给人们的感觉是:一切都在大家懵懂的社会化、市场化、信息化、全球化之中变得越来越碎片化! 

    画外音——当我们的感知和观念被市场化、信息化、全球化和知识增长给历史重构,我们的心意以内的意识及其所认知的世界也被碎片化了!具体说,这里例举的碎片化现象,其背后:都有一种与我们命运息息相关的生存状态与内在秩序。问题是如何了解这种秩序及其变化节奏。否则我们的命运便被这个碎片化世界给肢解了。

    每种碎片化现象的背后都有一种相互制动的社会肇因,探寻并找到那些相互制动的社会肇因,并使我们变得愈发自觉——那才是我们最终的目的。   

    必须承认,信息社会自有其游戏规则。它不会因应老幼德行、贵贱等级、名头资质、意义大小而异变,更看重你所关注的那类事物否暗合了时代发展的韵律,能否把自己媾和在与世界交流互动的平台上。如果你尚未置身碎片化的世界,亦未网结在即时流变的关系构造,任凭你谙熟历史、学富五车,世界都将弃你而去。 

    是的,崩溃、解体与碎片化不过是历史转型期的一种生存状态;流变、网结和有序化才是萌动人类理性与心智的内在原因

    在以往哲学看来,‘人心’是同宇宙(上帝和佛)相通的神性证物。在我看来,‘人心’是个体与类群整体互动-相通的社会证物。

    研究人类思维与动物的区别,根本绕不开‘人心’所指(社会所指)。当我们言说“碎片化世界”之时,不是因为人们缺少人心,恰恰始于‘人心所指’不明之故。

    人心所指不明,世界便破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