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破中西文化壁垒的方法论
当前在中西文化上大部分人们认为, 以中西医文化为例:“中西医壁垒现象使人类对医学产生了信任分歧与信任危机。每一个人都在依据自己掌握的知识,在中西医基础理论的南辕北辙中寻找信任点。每个人都在依据自己掌握的知识在分析中西医壁垒的根源。因为医学情系每个人,是人类战胜疾病,健康发展的保障,是人类能否完整的认知自然,最后达到完整的认知人类自己的关键。医学与自然相关,医学与所有自然科学相关,但是,医学不是所有知识的大杂烩,更不是所有科学理论的寄生体。所有自然科学的学科发展,只能在医学应用技术上产生同步应用,并不能与医学基础理论构成同步的发展。为什么呢?因为东西方哲学、东西方数学、……都是建立在两个知识框架中的知识,都是用两种研究方法得到的不同结论。谁又能在南辕北辙中找到一个方向的统一?”[赵致生___摘自中医环球网,科研前沿栏目2009,3,18]。
中医药蕴含着中华民族的文化精髓,中医药典藏之丰富、内容之精深在祖国医学的丰富宝藏中无出其右。然而,当西方世界观在中国长驱直入后,中医药以无可挽回的趋势迅速萎缩凋亡,以至中医药需要向联合国申请人类文化遗产保护的传说近来广为流传。
纵观当代中国的发展,没有哪个行业比中医药背负着更多的民族责任,也没有哪个行业比中医药更真切地感受到对中华文化流失的切肤之痛。当欧美现代化的烙印在中国各行各业逐渐加深,深到可以根除中华民族文化特征的程度时,只有中医药因其骨子里的民族性而无法被欧美文化同化。因此,传承中华民族文化的责任自然落到了中医药头上,文化的复兴又要挑在医疗文化的肩上,因为只要正确与全面地了解有机人体,就能正确把握自然机制。
中医药学术体系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杰出代表,由于文化的逐渐流失,已经顾此失彼了,中医药学并没有按照自身规律得到充分的发展,虽然在一部分分支学科上呈现着轰轰烈烈、繁荣热闹的景象,但在学科本质上,“继承、发展、提高”三步战略的第一步都没能得到有效落实。中医药在日渐萎缩,人才的萎缩导致了文化传承的割裂。承担着责任却又视其消亡而无能为力,切肤之痛莫过于此。
本人认为:不管是中医还是西医或中西文化,目的只有一个,都在解决人类的自身健康与生存质量问题,可见方向是一致的并不产生壁垒,而是走的路径不同,一个综向走的“功形于上”,一个是分化走的“功形于下”,到目前尙缺乏“功形于中”的优势互补思想方法的唅接与连续,到目前已经不是大问题了,由于中西两医和中西文化的不断相互交流与渗透,都会在系统论的指导下予以嫁接,形成“中态公约度”的“自然生态医学” 与文化为期不远了,从模糊逐步走向清晰,只要人们不在意识形态上产生隔阂或人为认知不足地设障,建立中国式的“道物协同论”为指导,这种坚冰就会被打破。
虚为道,实为物;无为用,有为利等都不能予以机械分割,在活体征象见到的有机整体。那么,也就是道物的协同互补课题,所以本人——道者若愚编著了“道物辨证法概论”一书的书稿,目的是在高层次的整合文化上为了打破这种壁垒与坚冰的思想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