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方说法Vs民间智慧
章杞
一、官方说法和人民记忆
写下这个题目,源于阿根廷的一部同名电影《官方说法》(The Official History)。这部电影在1986年荣获了奥斯卡最佳外语片奖,它以1970年代阿根廷军事独裁的黑暗历史为背景来描写统治者如何同人民争夺历史的记忆。影片的出彩之处或许正如该片导演刘易斯·普恩佐(Luis Puenzo)所说,“正典”历史的盲点,经由一位中产阶级知识分子(历史老师)的良知觉醒而引爆。
电影一开始便是,象征国家权力体制共犯的历史老师(阿莉西娅)与其学生的一场冲突。老师对历史的诠释完全根据国家统编教科书,相信书本上所说的一切但却遭到一位学生的质疑:“你相信课本上所说的吗?历史是杀人凶手编撰的”。当然,历史老师并没有觉醒,反而义正词严的把学生赶出教室(神圣的学术殿堂是不容许异端邪说)以捍卫自己的权力地位、历史无异议的“正确性”与“正当性”。不过可以理解的是,历史老师并没有错,因为They don’t know what they don’t know.
虽然好像在任何一个时代,都无法摆脱History is one fucking thing after another(历史是人人都可以FUCKED的)的宿命,但历史终将还证明:Fucking will be fucked——转型正义的呼声从来没有沉寂,肮脏战争的清查也从未终结。
很明显,《官方说法》体现的潜在意义是,统治者所要争夺的,一是人民的历史记忆,一是人民的未来感知。正如一个影评作者这样写的:历史就如福柯(Michel Foucault)所形容,是一种(政治)“事件”(Event)创造出一部断裂史所累积而来的知识结构。谁掌握了权力(Power),谁就是历史的书写者、意义的生产者,而在当权者所掌控意义的生产过程中,势必要经过监督、检查、过滤、打压或消毁其他意义诠释才得以流通并再生产知识植入贯输于普罗众生,以确保其政权主导地位。
但事实上,官方的许多说法不断地被证明,这种说法不过是一个STORY(故事,传奇),一个可以根据既得利益者的考量任意解读、任意曲解的谎言生产和再生产。
欣慰的是,在互联网时代,谎言越来越难以生存,历史的尘封记忆不断地被挖掘,未来的感知也愈发掌握在人民的手里。因为,个体的体验和感知远胜过一千次的说教。
二、官方说法和民间智慧
在社会转型的中国,似乎从来不缺少谎言,只是说谎者越来越愚蠢,说谎的技术越来越超越人类忍受的生理底限;当然也不缺少谣言,但谣言的制造者越来越精致,那谣言造得有鼻子有眼,跟真的一样,以致让辟谣者黯然失色,而终于有网友凝结了万千普通劳动人民之智慧的结晶,创造出了最最经典的谣言:“谣言不可信,只有官方屁(辟)过之后才能信”。
譬如(此处通“屁”)如,群体性事件爆发后,官方的说法是迫不及待地定性,并越来越倾向于标签化和弱智化,以为如此便可以掌握主动和真理。但易中天先生一句“不弱智怎么当领导”还真是一不小心就泄露了国家机密!在官方统稿中,“不明真相”“一小撮”“别有用心”,“煽动”是永远的套词或者是“毫无关联”“从未”的急切否认。但事实证明,这样的通告不过是此地无银三百两,而愈发引起公众的怀疑,因为在急切否认的背后并没有充分而透明的信息支撑,自然既释不了公众的疑,也解不了公众的惑。反而,只会进一步降低政府的公信力。
今年6~7月,《求是》杂志社下属的《小康》杂志联合新浪网对我国“信用小康”进行的调查表明:官员的信用不如娼!在49类不同的群体细分中,农民、宗教人士、性工作者、军人和学生成为最讲诚信的5个群体,远高于科学家、教师、官员的信用度,以致有网民愤然,“宁信妓女,不信官员;宁听农民,不听专家……”。这份调查在网络上引起了极大的热议,当然也成为有关部门极力避免成为焦点的对象。但令人颇为惊诧的是,《中国日报》(China Daily,2009年8月4日第8版)竟敢以Drain of Credibility(信用耗竭)为题发表社论,坦诚政府信用的流失——“那是相当的严重”。
社论指出,“91%以上的受访者承认,他们对政府公布的数据持怀疑态度,而2007年这一比例只有79%........政府信用的流失“相当严重”,集中反映在最近的“群体性事件”中……..对地方政府的不信任激起了公众的愤怒…….这种不信任的形成也许有诸多因素。小康杂志研究中心指出了4种因素:保护主义、不稳定的政策、愚蠢的决定和缺乏透明度。所有这些因素都与不尊重民意的官僚作风有关……(官僚主义作风的形成是)由于当地干部只对上级汇报工作,接受其任命、晋升和调动,因此自然只需一门心思取悦上级即可”。
这是一篇令人击掌叫好的社论!文章不仅正确地指出了政府信用濒于破产的根源,而且找到了根源的根源。但可惜的是,这是一篇英文社论——国人虽已醒,英文不全懂。郁闷的是,中文报纸不刊发,英文报纸偷偷地发难道是专门给外国人看的?当然还有更令人郁闷的——信用调查的始作俑者,《小康》杂志,公布这项调查的网页已经志愿被杀或主动和谐了。
政府公信力的下降,和一次次地侮辱公众的智商存在莫大的关联性。更要命的是,像石首市政府出尔反尔的做法更让公众彻底寒了心:相信当官的不如相信母猪上树——地方政府的信用已经破产。
本质而言,官方说法如果站在真相和人民的利益立场上而不是意在同人民争夺话语权和舆论主导权,那么官方说法就不致于被耻笑,被愚弄,甚至当被一条谣言击败。著名新闻学者范以锦做客凤凰卫视时的质疑至今令人深思:老百姓为什么没有相信政府反而相信谣言?为什么政府发布的东西不及网友的一条谣言,他为何缺乏公信力?——因为公众潜在地认为,谣言里面还有部分真理,而官方通告里只有纸和字是真的。
呜呼!科学在进步,而部分政府官员的观念却一直在落伍,落伍!
当然,也有不落伍的。比如看了十来年华尔街日报的著名官方新闻人愤言,我不再看华尔街日报,原因是华尔街日报报道失实。其实,个体觉得大可不必,毕竟兼听则明,偏听则暗。在一个信息芜杂的时代,要想发现真相还并不容易。因此,问题是个体要有从不同信息来源判断报道是否真实的自由,当然前提是拥有多渠道的信息来源可以接近。否则,更加不明真相,而终于真的成了不明真相的群众了。
智者尝言:先有不明真相的群众,后有伟大的创造。一时间,中国的民间智慧“pia pia”地往上长,俯卧撑、躲猫猫、做恶梦、喝凉水、撞墙死——网友评说,国人太脆弱,什么都可能造成非正常死亡!!更可悲的是,连楼都支撑不住了,又有楼倒倒和楼脆脆诞生。网友正以以超凡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彰显了民间智慧的伟大。如果有一天,有人问你“今天,你‘被XX’了没有?千万不要惊奇和疑惑,因为我们已经进入“被时代2.0”——被就业,被自杀,被自愿,甚至连统计局长都被增长得欧阳“羞”。在安全事故中,面对新闻通告中的遇难者家属“情绪稳定”,这一明显超出正常伦理的反应,网友更是以“死者情绪稳定”相抵制。
无疑,官方的信用已经被当猴耍。故而——正如那篇《中国日报》社论所指出的那样,“即使为了稳定起见,也必须努力恢复政府的信用纪录。然而,第一步就是制止国家公务员日趋脱离公众的利益”。此言不谬。遥忆当年农村执教,有领导言必称“和党中央、国务院保持高度一致”,其实谁和他不保持高度一致,就是不和党和政府保持高度一致。很显然,有地方官员太拿人民当自己亲爹亲娘了,把国家和人民的利益视作自己的利益,根本不见外!
当然更有甚者。部分地方官员甚至绑架“上意”,动辄以“稳定压倒一切”为名,行地方保护主义和捍卫小集团利益之实。或许正是地方洞察了上级政府心中最软的那块软肋,因此敢于不顾基本的是非曲直和伦理底限,肆意解读事件的动机和起因,随意拿“一小撮别有用心的人”定案。或许正是如此,当下才出现如此众多雷人的“官方说法”吧?
其实,如何正确地理解稳定而不被地方拿来当做尚方宝剑是非常重要的:
政府系统整体看就象一棵树,稳定和秩序当然重要,但“稳定”的关键在于树根,而不在枝叶。一棵树,从力学角度看,正是以枝叶在动态稳定中消解了风力而保障了根茎的不被动摇,大自然神奇的设计就是不令枝叶与根茎绑得太死。试想,假如一棵树的叶子遭狂风吹时与根茎联系太紧密,那树岂不连根拔起?容易被地方政府绑架的中央政府,就好比这种缺少了大自然神奇设计的“树”,是不能得到真正稳定的。在网络与通信技术高度发达的今天,对中央政府而言,“真相”、“透明”或“新闻言论自由”是比“稳定”更重要的标杆,因为只有这样,中央政府和最广大的公众意志才会会拢到一起,这些元素虽然可能导致那些不合格基层政府“枝叶”强烈震动,却会通过渐进改变中央和地方的执政理念和执政策略而让中国这棵大树的根基得到夯实,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稳定。中央政府绝对不要容忍地方公然侮辱国人的智商,随便把案件定性了事,宁肯结不了案也不要伪造“真相”,以谎言辟谣言。
令人欣慰的是,官方说法也有了科学的发展。首先是最官方的新华通讯社刊发评论文章认为群体性事件中应少用“不明真相”。最近的实践是云南省发布通知禁止乱扣帽子,乱贴标签的强硬说法,同时也要克服“目前遇难者家属情绪稳定”式的被代表。南方都市报的社论对此给予了充分的肯定,认为这份通告“完全跳脱旧有路数,几乎是一份政治文明的理念说明文”。从另外一个层面上来讲,云南的做法也等于确认:没有谁可以给公众随意贴上或者撕下所谓不明真相的标签,因为历史的真相始终掌握在他们的手里,鄙视人民的人也终将被人民鄙视。
最后,真的期望有一天这样的官方说法:
说你明,你就明,不明也明;说你不明,你就不明,明也不明。
化作民间的期望:
事是实,实是事,莫要失实当事实,莫要事实再失实。
(转载本文请注明“中国选举与治理网”首发)
来源:本站编辑部 来源日期:2009-8-30 本站发布时间:2009-8-30
章杞:官方说法Vs民间智慧
评论
3 vi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