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到迪拜不知道楼多,不到印度不知道神多。
三生有幸,以上两个世界之最我都有缘体验了一下。今年七月,继去年五月迪拜之行后,《中国不动产》再次组织了近百位中国优秀地产企业家,远赴印度参加联合国人居署主办的首届人居企业论坛。参加本次论坛的有来自美国、欧洲、印度、中国等十余个国家共计300多位代表,联合国副秘书长,人居署主任安娜女士出席了本次会议。由于中国企业家人数众多,所以大会特别划出了一个中心区位置给我们。这也是中国地产企业家首次在联合国有了一个舞台。
主办方还特别举办了“联合国人居署·中国之夜颁奖酒会”。联合国人居署执行主任高级政策顾问尼古拉斯·游先生、私有部门主管克瑞斯汀娜女士为来自中国的企业颁发了“联合国人居署HBA·中国范例贡献奖”荣誉奖牌。
当然还有旅行。跟所有未到过印度的人一样,我们对这个神秘国度充满好奇。一路上我和地产界的同仁们一直在探讨这样几个问题:印度的宗教历史为什么这么悠久?印度为什么能通过非暴力运动就能够获得国家独立?印度给人的第一观感就是脏乱,但为什么他们有一种内在秩序?印度的朋友告诉我们,印度的神大约有四、五千个,可能是世界上最多神的国家。印度教有六千年之久,是世界上最古老的宗教。我们都知道佛教的博大精深,所谓佛海无边,但比起印度宗教来,不过是浩瀚的银河系和太阳系的差别。
在印度牛是神、树是神、大象是神,甚至你碰到的一块石头也是神,这么多神的地方,人只有敬畏而匍匐了。所以大街上到处是悠哉的牛,茂密的树木,而人呢,尽管密度那么令人惊讶:我们驱车从德里前往阿格拉的路上,短短一百多公里的路程花了六个小时,原因是一路上人实在太多了,这么说吧只有节日里王府井与其堪比。所有交通工具的乘客均超载,一辆容纳四、五十人坐的巴士里三层外三层一起坐上一二百人是常见的现象。沿途都会遇到乞丐,经常看到一个母亲抱着一个婴儿,戴着六、七个小孩站在路边乞讨。印度的乞丐也是多生多育。但无论是行人还是乞丐神情都很淡然,也无论他们从哪里来,都有一个共同的方向:走向神庙。
印度史上曾遭遇过很多战乱,尤其是外族的侵略,印度人民从未放弃过反抗。但他们反抗的武器有两个,要么通过印度教将其同化,要么是通过非暴力方式让统治者离开。从释迦摩尼到甘地都是通过和平的方法,用舍身伺虎的人格力量传播真理。全世界的独立运动都是通过革命完成的,只有印度除外。
印度贫困人口占到四成以上,这也是为什么印度给人的印象脏乱的原因。马路边睡着很多无家可归的人。在印度开车需要相当的技巧,车太多随时都会碰撞。但即使碰上了也不打紧,马路上的汽车大多很破旧,据说都是碰撞的结果。印度司机从不会为此而发生争执。
这一切都令人困惑,一直到了恒河我似乎才找到了答案。
到达圣城瓦格纳西时已近黄昏,我们放下行李便前往恒河岸边。旅行社为我们安排了三十多辆三轮车,穿梭在瓦格纳西古老而拥挤的街道上。到达码头时人声鼎沸,马上就要举行点灯仪式了。这种仪式每天都会举行,每天都会有来自印度和世界各地的人挤满了恒河岸边顶礼膜拜。我们搭乘小船,荡漾在静静的恒河上,耳边响起伴着清脆铃声的悠扬的梵乐,祭司举着火把开始了祭河的仪式。而在不远之外的岸边也燃起了几堆柴火,导游告诉我们那时印度最大的露天火葬场,原来有往生者在这里火化。据说这里离天堂最近……
这是一幅令人叹为观止的景象:一边是祭拜恒河亘古不变的梵音,伴随着檀香浓浓弥漫于心田,一边是超度的亡灵伴随火焰腾空盘绕……
我在刹时感受心灵静穆下来,神、生命、死亡、三者相联,恒河彼岸,造化圆满。
这时我浮想起少年时曾经爱不释手却又似懂非懂的《吉檀迦利》,不由轻声吟起:
在我向你合十膜拜之中,我的上帝,让我一切的感知都舒展在你的脚下,接触这个世界。
像七月的湿云,带着未落的雨点沉沉下垂,在我向你合十膜拜之中,让我的全副心灵在你的门前俯伏。
让我所有的诗歌,聚集起不同的调子,在我向你合十膜拜之中,成为一股洪流,倾注入静寂的大海。
像一群思乡的鹤鸟,日夜飞向他们的山巢,在我向你合十膜拜之中,让我全部的生命,启程回到它永久的家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