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口号曾高高悬挂:“共产主义是天堂,人民公社是桥梁”,“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
1958年河南襄城人民公社社员翻的“卫星田”,深达一丈二。枞阳县高丰农业社的高产田只有1.042亩,因平铺的稻穗足有两尺厚,三百多人用了八个小时半才收割完毕。《人民日报》(1958年9月1日)发表作家康濯的文章《徐水人民公社颂》,宣称“茂盛无比”的小麦亩产12万斤,“花团锦簇”的山药亩产达120万斤,一棵硕大的白菜重大500斤。
到1958年7月份,各媒体先后热捧亩产万斤,刊登湖北省长风农业生产合作社的早稻亩产是15361斤,河南西平县和平农业社小麦高产7320斤,湖北麻城县建国农业一社早稻亩产36956斤,广西环江县红旗公社中稻亩产130434斤10两4钱。就是这样,在各地飞上天的粮食卫星中,农业部很快公布夏粮产量同比增长‘69 %’,总产量比美国还多出40亿斤。
亩产万斤的宣传风暴席卷中国,在当时,谁在相信?不相信的又有几个人敢不相信呢?
钱学森是不是亩产万斤的元凶?
缘由是:在河南遂平县卫星农业社放出小麦亩产2105和3530斤两颗“卫星”后:
钱学森在1958年6月16日的《中国青年报》上,发表了一篇《粮食亩产量会有多少》短文。文章认为,农业生产的最终极限决定于每年单位面积上的太阳光能,如果把每年射到一亩地上的太阳光能的30%作为植物可以利用的部分,而植物利用这些太阳光能把空气里的二氧化碳和水分制造成自己的养料,供给自己发育、生长结实,再把其中的五分之一算是可吃的粮食,那么稻麦每年的亩产量就是两千多斤的20多倍。
现在,全国的水稻平均亩产为800斤,相当于利用太阳光能的1.2%。最好的杂交水稻品种可以使这个数字翻番,达到亩产1600斤。根据袁隆平的说法,从理论上讲,水稻的光合作用对地表太阳能的利用率可以达到5%,相当于亩产3000多斤,这应该是水稻亩产的极限。
在毛泽东身边工作过的老同志写的《给毛泽东的三次上书》一文中记载:
1958年11月武昌会议期间,他应邀去东湖招待所毛泽东的住处交谈。“我特意问他,你是在农村长大的,长期在农村生活过,怎么能相信一亩地能打上万斤,几万斤粮?他说看了钱学森写的文章,相信科学家的话。原来1958年农业放高产卫星时,钱学森在《中国青年报》发表了一篇文章,说太阳能如果利用了多少,科学论证,一亩地可打几万斤粮。
1958年10月1日《天津日报》报道,天津市的东郊区新立村水稻试验田,亩产12万斤,并称在田间的稻谷上可以坐人,让群众参观。到了10月8日和10日两天,《天津日报》又分别报道天津市双林农场“试验田”,亩产稻谷126339斤的特大‘喜讯’。
新立村的“试验田”,毛泽东主席亲自视察过,新立村地处天津市的东郊区,亩产万斤的稻苗是怎么种植的?——在一亩地中,稻子一棵挨着一棵,不见空隙,如同一个大稻子垛。‘采用密植的办法,深翻土地,多施肥料,白天要用鼓风机向里边通风,晚上要有灯光照射。’
1958年12月,党的八届六中全会闭幕后,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防部部长彭德怀于21日上午从长沙来到平江。陪同他前来的有湖南省委书记谭余保、省军区副司令员何能彬等人。
县委书记王效良接待。饭后,彭德怀听县委汇报。
彭德怀单刀直入地问:“老王,今年亩产多少?”
王效良老实回答:“部分高产田亩产800来斤。”
彭德怀十分惊讶:“最高的才800?”
王效良回答:“只有800。”
彭德怀说:“很好,你说了老实话。别的地方一报就是八千、上万、几万斤呐!我就不相信。亩产几万斤,稻谷堆在地里一尺多厚,长得出来吗?”
在平江工农业大跃进展览馆,彭德怀对着“油菜卫星”、“红薯卫星”、“钢铁卫星”、“稻谷卫星”、“玉米卫星”等摇头叹息,说:不要搞那些虚假的东西。
当听到讲解员介绍一种深耕农具可深耕一尺五寸时,他恼火地说:“那么深,脱了裤子插秧?”讲解员继续介绍说,深耕细作,亩产两万斤。彭德怀说:“你还吹,是假的。”
毛泽东信亩产万斤吗?毛解释说因为信科学家而信亩产万斤。
钱学森本人怎么想?钱本人相信在太阳的温暖照耀下,可以亩产万斤?
钱学森是著名物理学家,钱大概也是不相信的。
钱写出来也不是成心糊弄老毛,而是钱当时所处的环境,乃至整个中国都是满地斗争!
在斗争剧烈的1958年,钱所作的一切,尤其‘亩产万斤,大概为安命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