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电产业为何陷入“过剩”困境?




  曾几何时,面对原油价格的不断攀升,作为石油替代能源、未来清洁能源的风电产业受到极大关注,风电的装机容量迅速从2002年前的46.8万千瓦,发展到2008年底的1200万千瓦,7年时间足足增长了25倍。从这一数字可以看到风电产业受到重视、受到青睐的程度是如此之高,竟然提前10年就要2007年国家颁布的到2020年实现3000万千瓦的远期目标。于是,国务院8月底的常务会议明确指出:当前我国的风电、多晶硅等新兴产业出现了重复建设倾向。昨天,我就多晶硅相关新闻进行了详细解读,今天我要问的是:风电产业为何陷入“过剩”困境?风电产业到底出了什么问题?

  众所周知,风力发电作为一种清洁能源,本身并不存在过剩一说。但是,作为继美国、德国、西班牙之后的全球第四大风力发电国家,中国大力发展风能发电对风力发电的设备需求加大,风机行业在前几年像多晶硅一样成了财富神话的代名词,成了一些地方政府争抢的目标之一。于是,从2004年开始,中国风机产业就走上了疯狂扩张之路,大批央企、国企、民间资本冲进这一市场,风机企业从2004年6家猛增至现在的70多家,企业数量增长10倍以上。因此,我们所说的风电产业过剩,指的是风力发电的设备。目前,风机行业产能过剩问题的最直接后果就是触发价格战,风机的毛利润率开始大幅下降。

  我们看到,风力发电机虽然是高科技产品,生产却很容易,整个过程很像当年组装DVD,买来图纸、和风电场签订供货合同后,把四处采购的发电机、变速箱、主轴、控制系统、桨叶等配件装在一起,就成了一台台能够赚取利润的风力发电机。于是,一些不掌握风电主机技术的企业分别花几千万到国外购买图纸,以最短的时间内快速实现生产,赚取尽可能多的利润。但是,我们看到,由于缺乏核心技术,这些企业尽管花了大钱,但却要承受诸多苛刻的条件,生产的设备是否适应中国市场也是一个未知数,在缺乏核心技术、缺乏整机制造基础的情况下,其后果是十分令人担忧的。与此同时,由于这些依靠外来技术的企业迅速占领市场,导致自主研发的企业面临着市场已被瓜分的尴尬境地。对此,报道指出:朝阳产业更需要避免投资冲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