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看大片《阿凡达》


巨片《2012》带来的兴奋还没有完全消退,更为震撼的《阿凡达》(Avatar)又来了。周末赶在12点前捡了个便宜(6美元,可惜没赶上3D,准备再看一次3D),居然比北京还便宜(10年前美国大片北京就至少50块了),真是物有所值。首先是场景,梦游般唯美壮观——参天巨树、色彩斑斓的植物、飘浮和倒悬在空中的群山、古怪凶猛的动物……万物皆有灵魂!美到令人窒息,天堂也不过如此。

看完又看了大眼李承鹏(他更是大嘴)的影评《伟大的“钉子户”教科书》,完全赞同他的类比。两点补充,一是和谐国的开发商从来没有劳什子耐心派个卧底分化瓦解钉子户,他们都是赤裸裸的霸王硬上弓;二是和电影里相比,双方力量更为悬殊,暴力拆迁中从来没有钉子户的胜利,连躺在推土机前或把汽油泼在自己身上,也成了暴力抗法罪。

文章结尾处对于中美电影差距的说法“技术上差50年,思想上差5000年”,更时髦的说法叫硬实力和软实力,我尤为激赏。

技术而言,中国不服气的导演很爱嘲笑好莱坞电影技术的花哨。如果顾客就是上帝的我们智商只停留在领会花哨呢?不服气的导演可以拍一部美国拍于70年代的《星球大战》我们先看看再说——即使摆了一个参照系在那里。
中国导演总能找到拍不出好片的理由,以前最爱拿资金说事。现在不差钱了,先别说这些大片,你拍一部《阿甘正传》出来我们看看;实在不行,弄一部《阿Q正传》该不成问题吧?

关于思想性,很难恒定,容易胡搅蛮缠。无论是中国传统文化鼓吹的文以载道,或者马克思文艺理论,还是现实条件下的体制性限制,都把文艺作品引入假模假式的伪人性赝品,中国导演也有意无意间被塑造为垃圾价值观制造者、假大空的伪君子和拼命掩饰前者的偏执狂。如果你拍的那些玩意连你自己都不相信,你如何服众?当然,如果一个艺术家不承认普世价值,等于鸡同鸭讲。

中国导演总是嘲笑美国导演思想的弱智,作品的道理总是那么浅显,简直童话水平。的确,没什么历史的美国人就是一个儿童心理民族。我从美国朋友和我太太那里已经深有体会,和圆滑熟透了中国人相比(看看泛滥成灾的宫廷辫子戏和商战戏吧),他们显得儿童似的傻乎乎的。但儿童的标准,恰恰有时候又最深刻。谁敢说《皇帝的新装》不是最伟大的文学作品之一呢?

好在看了《阿凡达》,“这是我们中国电影人要集体目睹的,集体服气的一次完败”(大陆导演陆川语),不过陆川同时又表示,中国电影差的不是技术而是梦想和真诚。

是啊,梦想和真诚,恰恰是儿童的天性!算是真诚了一回。

“七”乐无穷,尽在新浪新版博客,快来体验啊~~~请点击进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