庙里的猪头和夏娃
当了三十八年的教书匠,最有味道的休闲,不是看风景,不是逛公园,而是和多年不见的学生聊天,尤其是在出差的期间。电话铃不断响起,一个又一个不速之客满脸是真诚的惊喜,让你心灵深层那沉睡记忆享受到复活的欢乐。一刹那,十多年的时间间隔顿时消逝,往事变成了眼前的现实,年青的感觉很快扩散到全身的每一个毛孔。
那满是中年沧桑的脸上恢复了往日永远没有正经的调皮鬼的表情;那洋溢着成熟的智慧的女博士突然变成了当年那美丽的傻丫头。而在校期间以发表精致的牢骚而自得的家伙,在走向生活的过程中,牢骚发得越是精彩,苦头越是吃足;本来早已变得老成了,此刻为什么又信口开河起来?他故意夸张了往日可笑。那是为了我呢,还是为了那正好也在场的他当年所崇拜的校花?那在桌上抓紧时间吃水果的孩子,是哪里冒出来的?早在他的父母春心萌动的时候,我是第一个知情者。文化革命时期,高等教育部有明文:大学生不能谈恋爱。还是有抵抗不了人性的的亚当来到我宿舍,悄悄对班上的夏娃评头品足。消息走漏,不但没有带来严重后果,反而使得沟通的程序变得直截了当。当班主任反复对他们施加压力的时候,男孩子的胆按和女孩子的大无畏恰成对照。那传颂一时的名言还记得吗?
“我就是要谈恋爱,你怎么样?”这样的姑娘如今已经是一所中学权威。
大家都开怀大笑了,在笑声中,一起享受青春的的回忆。只有一个人例外,他把微笑深藏在木然的表情背后。这引起了大家一致的声讨:嚷着叫他放下平时当领导的臭架子。而他却平静地说:“我和你们不一样,我在任何时候都是“倾听、倾听,而你们却可以自由地、潇洒地嘻笑。”
为了报复他,我把当年的故事端了出来:他怀着自卑感,来自边远地区,在同学们分析着班上的女夏娃的时候,他悠然的名言是:“别痴心狂想了,那些都是庙里的猪头——有了主的。”这句话广为流传。没有想到偏偏有一个“庙里的猪头”愿意成为他的夏娃;这是班上一位高材生,能歌善舞。她一看到他脸就发红。以为他是很高傲的,不敢造次,居然胆怯地托了他一个老乡来,试探军情。而他还以为是这位老乡要捉弄他,唯恐上当,请了我去作最后的决策。我把他骂了个一佛出世,二佛升天。世界上居然还有这样的银样缴枪头。于是,从他脸上冒出了庙里的猪头的喜洋洋的红色。双方第一次单独相处,他竟然忘了准备了多日的浪漫的抒情,第一句话竟是:
“你是不是要让我到你们那个家去做女婿?”
故事使得大家笑得弯了腰,岔了气。他终于忍俊不住,脸上先是泛出了红色,只是,仍然蹩着,越鳖越红,直到带上庙里猪头的颜色,才笑了出来。
他终于忘记了他的领导身分,忘掉了他的所谓倾听原则,在滔滔不绝地补充起当年愚蠢的细节时,他恢复了青春的感觉。
“七”乐无穷,尽在新浪新版博客,快来体验啊~~~请点击进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