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2日,沪深两市首份2009年度报告新鲜出炉,也揭开了上市公司年报披露的大幕。首份年报披露者并不像往年那样是正常进行交易的上市公司,反倒是暂停交易近一年的披“星”戴“帽”簇*ST集琦。
“高增长”几乎是沪深两市首份年报披露的“潜规则”,*ST集琦也一样。*ST集琦发布的2009年年报显示,该上市公司实现归属股东净利润同比增长114.60%。在遭遇金融危机的肆虐之后,从截至1月11日655家上市公司发布的业绩预告看,虽然去年报喜的占比达53.28%,但业绩实现一倍增长的却并不多。因此,*ST集琦能有如此表现确实是难能可贵的。更何况,该公司此前连年亏损。
但是,2009年度*ST集琦虽然没有再次成为“负翁”,但其主营业务仍然亏损1359.66万元。不仅*ST集琦母公司去年亏损,旗下分布于“两广”的4家控股子公司的主营业务同样产生亏损。其年报之所以能够扭亏为盈,主要是由于税收、利息减免、土地使用权进行投资等“外力”作用促成的结果。
停牌近一年的上市公司披露首份年报、业绩由“外部”因素扮靓、为了避免遁入三板“卖血”保壳、欲以资产重组的方式实现主营业务转型等,是*ST集琦年报的最大“亮点”。事实上,从其年报看,*ST集琦目前命悬于国海证券的借壳上市。如果重组成功,将转型为证券业,上市公司的盈利能力将大为改观,也将摆脱此前的困局。如果重组失败,另外寻找重组方将是其唯一的选择。否则,*ST集琦真有与深市彻底“拜拜”的可能。
虽然是上市公司2009年度首份年报,虽然*ST集琦以净利润同比增长114.60%的“骄人”业绩亮相,但*ST集琦首份年报“第一枪”并没有打响。因此,尽管其年报的“亮点”多多,其实并没有太大的看点。
有统计数据显示,去年第四季度,共有46家上市公司公告了收到各种形式的政府财政补贴情况,所涉及款项总额为16.73亿元。以财政补贴的形式帮助上市公司渡过生死关,早已成为A股市场的一大“景观”。体现在*ST集琦身上,虽然是税收、利息等的减免,但至少地方相关部门保护当地上市公司的影子若隐若现。而以行政干预方式代替市场优胜劣汰的行为,*ST集琦不是第一家,也不可能是最后一家。
另一方面,去年*ST集琦停牌前连续五个涨停板,然后是与国海证券借壳重组的公告面世,倒也让市场充满了遐想。一家连续亏损濒临退市的上市公司,竟然会引起市场资金的疯抢,个中是否存在信息泄漏、内幕交易等行为,值得监管部门的关注。
借外力作用保牌、股价“莫明其妙”地连续涨停,让2009年度“年报第一股”的光环褪色不少。*ST集琦年报中的“亮点”,其实更在于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