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壁说曹操


     

           赤壁,由于一千八百年前的那场战争,被牢牢的刻在了中国历史的记忆深处里。

           滚滚长江,浪花淘尽了无数英雄。矗立在赤壁古战场上,回眸那千年前的战争,仿佛依然可以听见那战马的嘶鸣,刀箭的铿锵,烈火的轰鸣以及亡灵的惨叫。

           曹操在统一了北方之后,为完成九州统一,于公元二0八年亲率二十万大军(三国演义中说有八十三万,此为小说虚构)南下作战,企图占领荆州(约今湘鄂两省),与孙权,刘备联军的三万多人在赤壁相遇,一场大战不可避免的打响了。此役,孙刘联军以计,以奇取胜,打败曹操。从此奠定了三国鼎立的局面。赤壁之战,被后来的军史家树为以少胜多的著名战役。

           由于后人受罗贯中《三国演义》误导极深,曹操被认为是中国历史上的奸雄,一直就是一个反面教材。那么,曹操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人?自古以来,胜利者总是被人称道的,这场战争的胜利方孙刘两军也同样的被世人所褒扬。赤壁甚至被冠以了周郎赤壁的称号。但有多少人能明白,赤壁之战直接造就了华夏分裂的局面,赤壁之战其实质上是一场统一与分裂的战争。站在赤壁矶头胜利者周瑜的大理石雕像之下,伴着浩荡长江吹过来的凛冽寒风,透过历史的迷雾,让我们通过另外一个角度,来看看这场战争的失败者一方。      

           曹操,一代豪杰,横刀立马。他一生其实一直就在做一件事,那就是:统一天下。他“奉天子以令不臣”(反对曹操的人称之为“挟天子以令诸侯),他一直就想把诸侯分裂的领土重新圈定在大汉的名号下。在他在世的时候,中国历史一直是以汉纪年,他曾说过:使天下无有我,当不知几人称帝,几人称王。有曹操在,天下诸侯无一人敢称帝。他一生东征西讨,南征北战,戎马生涯。赤壁之战,以少胜多,可惜失败的是他。但曹操也曾同样的打过另一场以少胜多的经典战役,那就是官渡之战。官渡之战,曹操消灭了北方最大的诸侯袁绍,统一了北方。两次相似的战役,却是两个截然不同结果,历史有时候就是这么的无情;曹操终其一生都没有称帝,虽然这对他来说易如反掌,但他一直无为之。孙权曾劝他代汉朝自称大魏皇帝,他说这是“欲踞吾著炉火上耶”。直到他死后,他的儿子曹丕才废汉立魏,追谥他为武皇帝,史称魏武帝。

           曹操,一代英雄,踏歌独行。其实他一生都是很孤独寂寞,没有几人能理解他,天子不理解他,诸侯不理解他,连自己的手下也不理解他。但曹操又是幸运的,有一个人理解他,这是一种深深的,无法用语言来表达的一种理解。这个人就是诸葛亮,赤壁之战,曹操败走华容道,诸葛亮派了关羽守在这里,曹操有恩于关羽,诸葛亮知道关羽为报恩一定会放曹操一马的,换了任何一个人,曹操都走不脱的。因为诸葛亮知道,曹操不会废汉而篡夺天下的,他绝对不能死,曹操若不在,北方必大乱。这是一种智慧对政治的理解,是一种战略对全局的理解,是一种历史对现实的理解。能有来自敌人的理解,曹操这一生不枉此行。纵观整个三国前后时期的天下,谁人能与曹操共称英雄?曹操曾对刘备说,天下英雄唯你和我。但这句话把刘备吓的半死,手中居然连一双筷子都没有拿稳。曹操不会杀刘备的,但刘备却无法理解曹操的胸襟。曹操,寂寞的英雄,他是希望天下能有一个对手来和自己一决雌雄。赤壁之战,他遇见了对手,他输了。但他其实是输给了自己,他太爱才了,他也曾希望关羽能归降他,这次,他又居然会相信黄盖会真的来投降,黄盖带来了一把火,这把火,烧掉了曹操的统一大梦。

           曹操,一代骚人,才华横溢,父子三人(曹丕,曹植)代表建安文学照耀文坛,“建安风骨”,慷慨悲壮。三国分立前后的历史人物中,除了诸葛亮的《出师表》能在文坛有一定地位以外,再无其它任何人可以和曹操的文采相媲美。从曹操的诗中,既可以看出他胸怀大志豪情满怀,也可以看出他儿女情长柔性的一面。“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沈吟至今。明明如月,何时可掇?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 有谁可曾知道,曹操临终前的遗嘱竟是“分香卖履,留恋妾妇”,只让人甚是感叹。

           英雄也好,奸雄也罢。都已经成为了过去。是非功过,后人评说。至死都没有完成自己的夙愿,带着成功,带着失败,带着非议。爱过了,恨过了。曹操走进了历史。

           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