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未来对外贸易发展重心面临调整(一)


我国未来对外贸易发展重心面临调整

 

  新兴市场的具体界定标准:一是具有稳定的、可预期的经济增长潜力和市场潜力;二是在全球贸易中居于前50位;三是对于我国对外贸易而言属于较新的市场而非已经相对饱和的市场。重点包括俄罗斯、印度、巴西、巴基斯坦、埃及、印尼、伊朗、菲律宾、墨西哥、孟加拉国、尼日利亚、土耳其、越南、南非14国。

一、拓展新兴市场是我国未来对外贸易发展的重心

囿于国际分工格局,包括我国在内的后发国家在发展初期往往以发达国家市场为主,在不同程度地形成经济上乃至政治上的依赖,从而危及国家经济安全。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及在世界经济中地位的上升,新兴市场得到了越来越多国家的重视。美欧日等发达国家通过先发优势主导着世界贸易和投资格局,不断开拓和进入新兴市场成为其国家战略,从而在进入新兴市场方面居于领先地位。因此,无论是基于经济层面还是政治层面的考虑,我国这样的后发国家都需要大力开拓新兴市场。

第一,拓展新兴市场是中国开放经济发展的内在要求。在现有的经济发展模式和国际分工格局中,我国形成了大规模的生产能力,国内生产与消费的矛盾突出,亟需国际市场。同时,我国经济发展对资源和能源的需要加大,开发新兴市场有助于实现资源和能源安全。

第二,在经过了多年的高速增长之后,对发达市场的出口无论是规模还是份额均达到一定的高度,基本上处于饱和状态,而且贸易壁垒以及摩擦和争端增多。在未来推进市场多元化战略中需要寻求新的突破路径。

第三,新兴市场的快速发展引发世人瞩目。以“金砖四国”和“金钻11国”为代表的新兴市场发展潜力巨大,为我国实施新兴市场战略提供了外部基础条件。

第四,金融危机爆发后,一方面,国际贸易格局发生变化,我国对外贸易增长速度降低,开放经济面临巨大挑战,需要调整贸易市场结构,大力扩展多元市场;另一方面,此次金融危机的爆发始自美国,美元全球化与美元主权化的矛盾充分暴露,在现有国际金融制度难有根本性变化的情况下,只有加强与新兴市场国家的经贸、投资和金融合作,扩大人民币和新兴市场国家货币的影响力,才能最大程度地规避金融危机。

第五,中国的和平发展需要良好的国际环境,拓展与深化新兴市场战略能够为经济外交创造条件,推动十七大报告所提出的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的实施。

第六,发达国家对新兴市场的依赖不断加深,而且不同程度地加紧实施新兴市场国家战略,考虑到国际竞争关系,我国加快进入新兴市场的紧迫性也在加强。

二、我国与新兴市场的合作潜力

我国与新兴市场国家之间的对外贸易比重迅速上升,14个主要新兴市场在中国出口贸易中的比重为13%,较之2001年提高了12个百分点;在总进口中的比重为13%,较之2001年提高了11个百分点。

根据贸易结合度、贸易竞争指数、贸易互补指数的测度结果, 我国对如下12个新兴市场有较大的出口潜力:墨西哥、菲律宾、俄罗斯、巴西、越南、南非、土耳其、尼日利亚、孟加拉国、巴基斯坦、伊朗、印度;如下8个新兴市场有较大的进口潜力:墨西哥、菲律宾、巴西、印尼、印度、越南、伊朗、巴基斯坦。

考虑到各个新兴市场的经济规模和贸易规模,尤其是考虑到各国的进口规模,墨西哥、印度、俄罗斯、土耳其四国2008年的进口金额均超过2000亿美元,巴西的进口规模也达到1824亿美元,上述五国应为重点拓展的新兴出口市场;南非、越南、菲律宾、伊朗四国的进口规模介于500-1000万美元之间,为次重点市场;巴基斯坦、尼日利亚,尤其是孟加拉国的整体进口规模有限,出口潜力也有限。

拓展与深化新兴市场战略,应根据我国与新兴市场根据之间的贸易合作潜力状况,有重点、有次序地渐次推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