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天广东省教育厅举行学习贯彻省委十届六次全会精神座谈会,参与座谈的校长院士们痛陈高校教授把精力都花在碰杯、喝酒、交朋友、拉关系上,怒斥高校“官制”拖住科研步伐,阻碍科技创新。南方医科大学教授、长江学者高天明对中国教育深表悲观。他说:“我不像几位校长那么乐观,作为第一线工作人员,我觉得中国教育50年内是没多大希望的!”
同样作为第一线教育工作者,我认为高天明教授在中国教育中间加个定语——公办,他的判断就完美了。中国教育还是有些微希望的,这希望来自于目前尚且寥若晨星的私立大学。
公办教育严重依赖政府资助,拿人的手短,吃人的嘴软,难免沾染官场习气。外国的高校也依赖财政资助,但是国外的官员是选民的“打工仔”,不敢明目张胆拦路设卡、敲诈勒索。我们即使在形式上模仿外国搞“高等教育拨款委员”,加强审核监督,也于事无补,反而给高校上头增添许多“老板”,迎来送往的应酬更加繁重。前些年教育部派个年轻秘书到广西某高校检查工作,都要出动全校领导陪同,就是“教育改革”的丰硕成果。
那么教育部或者教育厅只负责拨款,对高校撒手不管,公办高校就能发展得好吗?我看未必,教育部领导本来就是从公办高校领导中提拔上去的,内部体制和政府体制没有太大差别。
从经济体制改革的经验来看,教育要发展必需在公办教育之外求出路。纺织部取消了,中国成了纺织头号大国;电子部取消了,中国成了电子产品出口大国;机械部取消了,中国成了汽车第一大销售市场和汽车制造大国……这个过程只花了不到20年时间。
照此推论,只要取消教育部,中国成为教育大国指日可待,完全不需要再等50年。效仿电子部改组为中电集团的模式,教育部也可以改为中国教育集团,上市融资,部长变身CEO,领高薪,当然这是说说而已。迄今为止的行政体制改革基本上是按照国际惯例进行的,教育部是各国政府的基本配置,所以取消起来有困难,但是可以有意识地限制它把手伸向私立教育。
为什么私立教育有希望呢?因为私立教育有主人,主人是自然人,自然人有流芳百世的心理需求,也有传宗接代的生理需求。私立教育有主人,所以自然会考虑学校的百年大计,不像官员只求短期政绩。贾庆林曾经透露,中国的名牌大部分是私营企业创建的,道理相同,只不过教育品牌更难建立,一旦建立则非常稳固。
——本文于2010年1月15日发表于《新快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