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穆王论蚩尤
——历代名人论蚩尤之三
周穆王,周昭王之子,名满。即王位时,年已五十岁,得八骏马,西巡狩,乐而忘归。四方诸侯争讼无所质正,咸归于徐,朝之者三十六国,王恐,长驱而归都,使楚人伐徐,命吕侯作吕刑以告四方。这篇《周穆王论蚩尤》就是将吕侯诰文中引用周穆王之语,择录原文、加以注疏、译成现代通俗语,以批“三祖文化”荒怪口号提出者的无知与狂妄!
这篇周穆五的话,载之于《尚书·周书·吕刑》之中,原文如下:
王曰:“若古有训:蚩尤惟始作乱,延及于平民,罔不寇贼鸱义,姦宄夺攘矫虔。苗(黎)民弗用灵,制以刑,惟作五虐之刑曰法,杀戮无辜,爰始淫为劓、刵、椓、黥,越兹丽刑,并制,罔差有辞。民兴胥渐。泯泯棼棼,罔中于信,以覆诅盟,虐威庶戮。方告无辜于上,上帝监民,罔有馨香,德刑发闻惟腥。皇〔黄〕帝哀矜庶戮之不辜,报虐以威!”
【注疏】若,《说文》:毛传曰“顺也。”此处之用,亦为“顺古史相传”之义;惟,语助词,“惟始”,义如“开始”;作乱,策动叛乱;延及,蔓延到;平民,老百姓,此处指九黎人;罔,同“网”,此指法令。例如《汉书》八七下:《扬雄传·解謿》:“往者,周罔解结,群鹿争逸,……四分五剖,并为战国。”;寇,砍伐。《庄子·人间世》:“山木自寇也,膏火自煎也。”引申为打击。不寇,不打击;鸱,害人的恶鸟;姦宄,作乱的坏人;矫,假托,诈称,如“矫诏”。矫虔,此处指蚩尤假装虔诚地奉行黄帝、炎帝旨意而搜刮民财;苗民,此文是按后世之称而称,蚩尤作乱之时,称作“黎民”,亦就是九黎人民;灵,威灵,同命令。苗民弗用灵,即九黎人民不听蚩尤的背盟作乱命令;惟作,开始制定;爰,于是;淫,滥而甚;劓,读yì(翼),即割掉鼻子;刵,读èr(二),就是削掉耳朵;椓,读zhuó(拙),也就是用敲击的方法,毁坏女人的生殖器,用利刀割掉男人的生殖器;黥,读qínɡ(晴),就是用刀刺破人的脸颊,再用墨水渗入伤口,使脸上永远留下印记;越兹,经过这样;丽刑,缠结性的行刑;并制,并且使其成为制度;罔差,没有差错;有辞,总有说辞;民兴胥渐,民风开始渐渐地起变化;泯泯棼棼,混乱无序,义如现代语“乱轰轰地;罔中于信,不守信用;覆,颠覆。诅,诅咒。以覆诅盟,所以就践踏从前发过毒誓的盟约;虐威,暴虐而逞淫威;庶戮,滥杀无辜;方,地方官;上,此指为最上层执政者,即黄帝和炎帝;上帝,非有人胡乱解释的“天神上帝”,而是指黄帝;监民,监察民意;罔有馨香,没有一点好名声;德刑,其品德就只知用刑;发闻惟腥,发问所听到的,到处是血腥的屠杀;皇帝,此处“皇”为错字,“皇帝”应为黄帝;哀矜,怜悯;报虐以威,指黄帝战蚩尤平息叛乱。
【译意】周穆王说:上溯古史所传,蚩尤一开始叛乱,就殃及到了黎民,其法令不打击抢掠、害人、危及社会安宁的人,而是假称按黄帝、炎帝的命令,抢掠黎民的财物,并要黎民跟着他一起背叛与黄、炎的歃血盟誓。黎民不听从蚩尤的命令,蚩尤就制定酷刑,开始用残忍暴虐的行刑为“法”,杀害无辜。并开始滥施刑罚款为:割鼻子,削耳朵,毁坏男、女的生殖器官,以及往人们的脸上刀刻记号等。经过这样反反复复、不断的杀虐,并且使其成为一种制度,而且其无论怎残忍、暴虐,都是“正确”的,总是有说辞!
在这种情况下,原本善良的黎民,安宁的社会风气,渐渐地发生了乱轰轰的变化:人们开始不守信用,就连歃血、祭神、发诅咒性毒誓的盟约也可以随便推翻,到处充斥着以强凌弱、滥杀无辜的野蛮行为。于是,地方上有人向黄帝、炎帝报告黎民无辜受难的情况,黄帝察以民情:蚩尤自赴少昊上任后,不仅没有半点好名声,发问所听到的全是血腥的杀戮。黄帝对黎民遭受到的残害非常同情,所以,当“蚩尤作兵伐黄帝”①“登九淖,伐空桑”②从少昊追杀炎帝到涿鹿,兵临黄帝都城之下后,黄帝就怒而战蚩尤,平息了叛乱,就把蚩尤杀掉正法。
前涿鹿县委副书记、臭名昭著的“三祖文化”始提者任昌华,立志要给中国历史上最大的恶人,阻碍中华民族文明历史进程的叛乱分子蚩尤翻案,嚷着要“给蚩尤以正名”,说蚩尤是中华民族的“文明始祖”③,不知道这位由无知而恶搞我中华民族历史的“专家”,对周穆王传述的古史有何诡辩之辞?
注 释
① 《山海经·大荒北经》。
② 《归藏·逸文》。
③ 任昌华:《“三祖文化”始说》,载涿鹿县旅游局印发的宣传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