谭汝为:天津人独具的幽默情怀


天津人独具的幽默情怀

 

 

谭汝为

 

天津人说话——倍儿哏儿。天津话有四个特点:质朴,简捷,生动、幽默。其中最典型、最活跃的要素就是幽默。例如“赵老二扛房檩——顶这了”“刘二爷剥蒜——两耽误”“当当吃海货——不算不会过”“祥德斋改祥记——缺了大德啦”等等,都体现出天津人敞快而幽默的性格。

 


 天津人的“哏儿”,表现在能说会侃、开朗幽默上。其成因有四:首先,商埠社会业务交往的客观需要;其次,移民社会沟通人际的主观必要,第三,社会多元文化提供广博而鲜活的题材,第四,戏曲相声等市民文艺的熏陶造就。尤其是马派相声,如“逗你玩”“张二伯”“丁文元”等小市民的艺术形象,对天津人幽默性格的发展,起到熏陶和催化作用。

 

幽默已成为天津地域文化的一大特色。那么,“幽默”和“耍贫”的区别何在呢?

 

首先,幽默是睿智的标志,是热爱生活的体现,是胸襟宽阔的昭示,是心灵求真向善的反射。而“贫”却是耍贫嘴,耍滑舌,格调低俗,趣味低级,内容猥琐,难登大雅。

 

 第二,幽默是智者的通行证,凭借它可以出奇制胜,一笑泯恩仇,四两拨千斤;幽默是弱者的快活林,依赖它可抚慰自身心灵创伤,保持惬意乐观的心境。而耍贫犯贫者,却难以窥见生活哲理的实质,因而境界浅陋,见地皮相,絮叨可厌,令人腻烦。

 

 第三,幽默是哈哈镜,在由讽刺激发的朗声大笑之后,人们可以观照自身的种种缺欠,从而反躬自省。真正懂幽默者与人为善,敢于解剖自身,甚至拿自己开玩笑,显示出强者的磊落胸怀。而犯贫者却乐于拿别人的生理缺陷或痛苦经历找乐,中着不着,弄巧成拙,自找没趣。

 

 第四,幽默是人际关系的粘合剂,足可驱散陌生,摒弃冷漠,冰释误解,化解纠纷,在会意的笑声中,沟通心灵,道德自省,提升品味。而犯贫者却无自知之明,耍小聪明,占小便宜,在人际交往中缺乏自重心态和合作原则,最后陷于孤立境地。

 

 以上所谈,是从宏观理论上的分析,但在现实生活中,在普通草根群体内,熟人之间,逗闷子、耍贫嘴、穷沤找乐、疯一把、扯一阵……,给枯燥的氛围吹来清风,给乏味的生活平添乐趣,给呆板的人际点缀作料——情理之中,必不可少,甚至难能可贵——此刻就甭管它属于幽默、滑稽,还是犯贫,也遑论其雅俗、高下、文野,大家都开怀大笑,把生活的重负、不平都抛到九霄云外,就齐活了!

 

近几年,在天津通过博客结交了一批好友——廉立律师、西山大、有点糊涂、挺住律师、刘彤、天马唯一、老穆草堂、欢乐使者等——都是地道的天津老乡,性情中人兼幽默高手,虽风格各异,但皆谈吐诙谐,言语流畅;妙笔生花,修辞精当;叙事论理,切中得体;刺虐刺贪,入木三分。每次聚会,相声快板加小品,欢歌笑语情悠扬,那是幽默与诙谐的集结生发,睿智与机敏的群体荟萃,知音与默契的相得益彰。——遍游大江南北,此情此境,唯地灵人杰之津沽所独有也!

 

总而言之一句话,天津人懂幽默,会幽默,推崇幽默;尤其在喜剧艺术领域,眼界高,甚至独具只眼,但凡耍贫之类,都将遭到鄙视和摒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