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连载】绿色之恋(3)


著作权所有,侵权必究!

  郑重声明:本故事纯属虚构,切莫对号入座。

【小说连载】绿色之恋(3

/柏杨树

 

 

我喜欢唐诗宋词元曲。唐诗宋词元曲不仅是唐、宋、元各个时期的文学家族的代表,而且是“情种”的艺术。

我尤其喜欢读马致远的《秋思》:“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表面看去,全曲的意境略显凄凉:萧瑟的秋风中,性情中的人已日暮途穷,乌鸦装昏作哑,倒张不睬;好在马儿虽然瘦削,可它却永远地忠心耿耿,永远伴着主人;小河哗哗啦啦地流淌着,打破了死寂的环境;不竭的流水,绵延着远在天涯的“断肠人”顽强的生命。

一九九二年春初,我参加全县民办教师转干考试,有一个题目就是试析《秋思》的意境。我还记得我就是这样分析的。

我忘不了那一幕幕坎坷曲折的人生经历,忘不了山穷水尽之后又柳暗花明的那一份喜悦。

考试的成绩出来了,我的笔试成绩名列全县第二。可是还有业务考察和政治审查都在乡里掌握着。业务考察的内容繁多:有听课、教案拟写、作业批改、差生转变、家访情况等等。这一系列的东西能否过关,全都掌握在分管教育的赵副乡长手里。可赵副乡长和家父又是上辈结下的仇人,他早就扬言不要我“过关”。

当时我非常的难过和绝望。人生历程中的风风雨雨和辛酸苦辣一阵袭来。那曾受欺侮的岁月,那带着孩子去进修学习的苦楚,禁不住涌上心头。

有一回,乡里有几个干部来抓计划生育,醉醺醺的,不讲道理。一上门来就逼着我要赶紧去接受手术。我恳求他们让我准备一下,作手术总要准备点油盐菜米之类,请他们宽限我两天,我一定去。他们没有一个人听我的请求。其中一个吓唬我:“你一个民办教师,跳什么跳!还不知道你当到哪一天呢?”他们虽然不听我的央求,但找不到强行逼着我走的理由,言尽辞穷之后就狗急跳墙起来,趁着浓烈的酒兴,发起了火。接着,吓唬我的那个就大打出手,并狠狠地遄了我一脚,把我一个小男妇女打倒在地上,然后他们就一走了之。那时候,我的第二个孩子才两个月。

从此,我明白了这叫做“行政手段”,并且懂得了道理只掌握在强人的手中,没有地位没有财富的人,总是懦弱的,总是没有道理!

我受到了凌辱,可武林却被吓得躲了起来,吭都不敢吭一声。后来我到乡里找领导评理,领导们也只是草草的批评一下“打我的人”就完了。

那一次给了我强大的反推力。我树起了雄心,坚定一种信念:我的天一定会亮!认真工作之余,我利用所有的时间刻苦学习。区教育组推荐民办教师参加函授进修学习,我第一个就报了名。开始参加进修学习的时候,我的第二个孩子才八个月。寒暑假要进城去面授,我面临着带孩子和学习的矛盾及困难。于是我在寨上找了一个小姑娘和我一道去。作业和上课的时候,小姑娘算给我带孩子。

有一个暑假,我先到尚明家,带着小姑娘一道去。小姑娘在背孩子拴背扇带时,不小心带翻了尚明家的一摞碗,落在地上砸得粉碎。姐姐绷起了脸。尚明却说:“打发打发,越打越发,好,好!”我红着脸怨小姑娘太不小心。尚明说:“旧的不去新的不来,这也是改造嘛。好!”

小姑娘虽然笨绌点,但是遵守约定,不乱跑乱窜,生活上不挑剔,好招呼。我读了三年书,小姑娘陪了我六个寒暑,我终于荣获了中等师范学校毕业证书,还是省里面颁发的呢。

起初当民办教师的时候,我每月才十来元钱,熬了十来个年头,我好不容易苦熬苦撑到现在。眼看就要见“天日”了,转瞬间却乌云密布。垂手可得的果实蓦然间就要飞去。我的心都要碎了。我焦急,我烦躁,我伤心……

焦头烂额之际,我想起了姐哥尚明。尚明和赵副乡长曾经在芭都中学共过事。于是我就请了尚明去疏通。

芭都乡和古力乡就一河之隔。芭都乡在古力河的东北,古力乡在古力河的西南。尚明是和赵副乡长一起改行从政的。赵副乡长在我们古力乡分管文教卫生,尚明在芭都乡当政府办主任,虽然官儿不大,可也是实权在握。赵副乡长有不少亲戚在芭都乡,有时也需要找着尚明。

尚明和赵副乡长共铺歇了一宿。两个回忆着从前教书的日子,回忆着改行时求人的艰难,那种被“领导”推来搡去的凌辱,成了一生抚不平的伤痕。…… 最后两个的思想统一起来:求人是艰难的,被人求是幸运的,但是手中的权力不是复仇的利剑,权力不会永恒,为官应当豁达!君子不记“小人”过。

尚明当了一回说客,赵副乡长同意了帮忙放我一码,终于“柳暗花明又一村”。秋天里,我转正了,成了国家正式干部,进入了“正规军”行列。

一九九二年,不但我个人有喜,国家也喜事多多。邓小平南巡讲话,推广深圳经验,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进一步指出,改革开放的步子要再快一点,胆子更大一点。深圳特区报记者陈锡添,把这一重大事件写成了一篇著名通讯《东方风来满眼春》,各大报刊争相刊发。从此,更加激发了中国人的创业热情,中国的发展突飞猛进,一日千里。

“一九九二年,又是一 个 春天……”。《春天的故事》,歌词优美,旋律抒情,美事难忘,鼓舞人心。

欣逢伟大的时代,我沐浴着盛世的春风,几乎憔悴的我,又青春焕发起来。

我转正是一个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通过一定量的积累,最后达到质的变化。这是我人生中的第二次飞跃,也是最重要的一次飞跃。它向人们展示了我存在的价值和意义。但是我敬佩尚明的智慧,从心里感谢尚明的帮助。我一直坚持认为,如果没有尚明的扶助,我肯定不会是今天的我。我肯定不会象今天这样有激情,不会这样热爱生活,热爱生命。

读着《秋思》这首曲的时候,我总爱想起尚明。我在想象中挽着他的手,悠悠地进入那“人家”,在那里,用我们生命的泉水,浇灌着“枯藤”“老树”,待到春天到来的时候,它们又一片青绿;马儿又骠肥壮实,昏鸦又变成了喜鹊和画眉……

《秋思》中没有污染,没有猥琐,有的只是一种珍贵的纯情和流淌的心爱。

一年我要读一回《秋思》。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