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城县全面推行“交友制”的实践与思考
文/张周虎 贺家明
【摘要】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由于机制、体制、制度以及工作方法方式、工作作风等方面的原因,党群、干群、矿群等各类矛盾逐步凸现出来,并成为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瓶颈,如何解决这一问题,已经成为群众关注的焦点和各级党组织工作的难点。水城县“交友制”的提出和实践,可谓是一场“及时雨”,为各级党组织进一步密切党群、干群、矿群关系找到了突破口和切入点。
【关键词】 群众工作 交友制
一、产生背景
二、主要做法
在开展“交友制”试点的具体实践中,县委按照“积极推进、鼓励创新”的原则,各试点乡镇结合自身的特点和实际,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初步探索出了一套科学合理的交友措施,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
2.1 广泛调研,科学确定交友对象。各级各部门党组织切实将农村德高望重的老干部、老专家、老军人、老教师、老模范、老族长、村老、寨老等“八老”以及在农民群众中有一定影响力和号召力的村民作为交友的主要对象,定期拜访,认真倾听他们的意见建议,以晚辈的身份与他们结交知心朋友,充分发挥他们在群众中德高望重的优势,让他们帮助做好大多数群众的工作。截止目前,全县共有14300名党员干部与49250名“八老”结成了知心朋友。
2.2 完善机制,推进交友的规范化。着力建立交友制度,全面推进交友制度化,如滥坝镇结合学习实践活动,认真制定了交友方案和制度,对交友的对象、方式、目的、措施等进行了规范。着力建立联系会议制度,推进交友常态化,如蟠龙乡定期召开村寨、寨老座谈会,就当前各项工作问计问策于村老寨老,让村老寨老帮乡村干部掌握村民的思想动态,团结更多的群众,建立密不可间的鱼水情关系。着力建立定期走访制度,推进交友实效化,如阿戛乡656名党员进入各个村寨,走进农户家中拉家长里短,为群众代办相关事件1000余件,化解各类矛盾纠纷27件。
2.3 创新载体,全面丰富交友方式。各级各部门党组织结合本单位实际情况,采取走访交友、包保交友、结对交友等灵活多样的方式和载体,广泛与群众交知心朋友,如县委组织部采取“1+
2.4 注重惠民,着力强化交友效果。为确保交友效果,各级各部门党组织,着力突出本单位特色,全面形成了“一地一亮点”的格局。着力建立交友台账,对党员干部交友情况严格进行跟踪管理,如发耳乡建立了“日记载、周调度、月考核、年评定”长效机制,有效推进了交友工作的开展。着力完善民情日志,认真记载群众所思、所想、所盼,及时向单位主要领导汇报群众的合理性建议意见,为群众参政议政搭建平台,如阿戛乡通过广泛开展交友活动,征求到群众意见建议130余条,涉及到基础设施建设、产业结构调整等10个方面,均得到乡党委的高度重视。
三、实践效果
通过一年多以来的试点,水城县“党员干部与群众交友制”从理论走向了实践,从实践探索走向了逐步完善,并取得了显著成效,主要体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3.1 党员党性得到全面增强。通过深入开展交友活动,切实转变了广大干部职工的工作作风,群众路线得到全面落实,使广大干部职工的灵魂得到了全面的洗礼,老一辈革命先辈们艰苦朴素的优良作风得到进一步弘扬,党员干部的党性修养得到进一步加强,使干部职工更加熟悉群众工作,进一步掌握了农村工作的技巧和方法,懂得了走群众路线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促进了工作的开展。
3.2 各项工作得到全面推进。通过广泛深入的开展交友活动,党的各项政策、法律法规得到全面有效的宣传,人民群众的综合素质得到了全面提高,参与村民自治,建设家乡、创业致富的热情得到全面激发。同时,通过“一对一”、“一对X”等多种形式的帮扶带动,进一步增强了农村群众理解政策、接受政策的能力,落实政策的积极性主动性全面提高,强力推进了各项工作的开展。
3.3 社情民意渠道全面畅通。通过深入开展交友活动,建立了县长信箱、书记信箱、组织部长信箱以及各类意见箱、举报箱115个,1237党员服务热线、12380监督热线以及各类便民服务热线60余门,开办论坛10余个,各单位开展“访民月”、“慰民月”、“办实事月”活动100余场次,全方位搭建了交友平台,实现了交流的“零距离”,进一步畅通了社情民意的反映渠道,使各方面的社情民意、群众思想动态得到及时有效的收集,群众合理性诉求得到及时解决,各级党和政府争得了工作的主动权。
3.4 基层民主政治全面加强。各乡镇在实施“交友制”的过程中,建立健全了联系制度,定期召开村老、寨老座谈会议,形成智囊团,就当前各项工作广泛问计问策于村老寨老,并对当前各项大小事务进行“一事一议”,认真组织群众集中议事、引导群众自由说事、深入开展党员评事和主动问事等活动,群众“四权”得到落实,切实激发了群众参与管理村务的积极性,提高了群众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能力,切实加强了基层民主政治建设。
3.5 和谐社会建设逐步推进。广泛党员干部在交友活动中,坚持以便民惠民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切实转变干部的工作作风,化解了一批矛盾纠纷,为群众办理了一批好事实事,群众的合理性诉求能得到及时有效的解决,抵触情绪得到有效疏通,党群之间、干群之间、矿群之间的不和谐因素被及时消除,和谐社会建设基础得到进一步夯实。
四、问题和不足
由于“交友制”是一项新机制,试点时间较短,相关机制和措施以及方法也正在不断的探索完善之中,目前还存在着许多问题和不足,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4.1 机制不够健全,工作不够规范。主要体现在考核评价机制、督查落实机制等不够健全,如在具体的工作中为什么要交朋友、交什么朋友、如何交朋友等缺乏规范性的制度和政策。因此,在具体的交友活动中,存在着盲目性和随意性的现象,一些单位和党员干部以交友为幌子,搞拉帮结派、拉票贿选的勾当;一些以交友为借口,在落实惠民政策、安排扶贫帮困中搞优亲厚友,其交友目的与“交友制”的宗旨背道而驰。
4.2 管理不够到位,效果不够明显。主要体现在对实施“交友制”目标任务的细化、跟踪督查等不到位,一些单位和党员干部在具体的工作中存在走形式、搞应付等形象;一些党员干部由于对“交友制”的理解不够到位,以一两次走访简单地代替“交友活动”,难以取得满意的效果。
4.3 方法过于简单,群众不够满意。主要体现在一些单位和党员干部在交友活动中或只走访座谈不办实事,或只听取意见建议不落实整改措施,或只承诺不践诺,工作作风未得到有效改变,在各类矛盾的化解上存在着治标不治本的现象,一些合理性的诉求落实结果难以让群众满意。
4.4 渠道不够畅通,范围不够全面。主要体现在亲民、爱民的作风未全面形成,惠民、便民的机制体制未得到根本完善和落实,社情、民意的反映和收集渠道未从根本上畅通,而“交友制”只不过是采取一些“一对一”、“一对X”的简单方法,交友的对象也只是那些老干部、老专家、老军人、老教师、老模范、老族长、村老、寨老等“八老”以及一些在农民群众中有一定影响力和号召力的村民,终究是鞭长莫及,难以形成全面覆盖,一些对党组织有意见、心中有怨气的群众和乡土人才等重要的对象还未被纳入交友的范围。
五、对策及建议
要使“交友制”这一项新的机制不断走向更加完善和成功,真正成为防止群体性事件,构建和谐党群、干群、矿群关系的法宝,笔者认为,应着力抓好以下五个方面的工作。
5.1 健全机制,注重坚持。“交友制”应注重坚持,才能发挥其最大效用,不能只刮一阵风,只图一头热。要着力建立健全科学的考核评价机制、督促检查机制、联系会议制度等各项机制体制,并充分发挥领导干部的带头作用,全面推进“交友活动”的制度化和常态化。
5.2 强化考核,注重效果。应将交友工作纳入各级党组织工作目标考核内容,并作为领导干部提拔使用的政绩考核体系,在干部考察中要特别注意深入群众走访,全面了解拟提拔党员干部在为群众排忧解难办实事的情况,以增强党员干部交友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交友活动的效果。
5.3 明确目标,注重民意。交友活动应为全面转变党员干部工作作风,解决群众合理性诉求为最根本的目标,注重将交友活动与为民服务全程代理制紧密结合起来,着力克服交友的盲目性,广泛开展摸底调查,全面了解群众的所思、所想和所盼,把为群众办好事实事作为交友的主要手段和措施,全力打造群众满意工程,从源头上消除不和谐因素,培育和谐党群干群关系的土壤。
5.4 加强调研,注重对象。选准交友对象是确保交友活动取得实效的基础,必须在加强调研的基础上,科学分析,选准交友对象,增强交友的针对性。要着力防止那些别有用心、阴一套阳一套,背地里煽风点火的人混进交友对象中来,不但不能帮助党组织做群众的思想工作,反而帮倒忙,从而影响交友效果。
5.5 强化服务,注重惠民。要着力防止以简单的走访座谈代替交友的肤浅现象,注重在交友活动中落实“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强后劲”的措施,切实用活“三进六送”、“四联四帮”、党员干部“大走访”、万名干部“下基层”等活动载体,认真制定好、落实好惠民措施,切实让人民群众感受到交友活动实实在在的效果。
5.6 坚持原则,注重技巧。邓小平同志曾告诫我们,交友须谨慎,注意把握原则,做到公私分明。我们交的虽然是农民朋友,但也必须坚持原则,做到公私分明,注重交友技巧,注意保护工作秘密和国家秘密,防止在交友活动中跑风漏气,防止被别有用心之人窃取工作秘密和国家秘密。
【来源:贵州基层党建-[2010-01-07 09:23: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