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门礼学


 

关于孔子的礼学。孔子认为,礼的主要功能是表达人的感情,礼必须与人的真实情感相一致,否则礼就变成了虚伪的礼仪。礼的最重要的功能是对人的行为进行控制,是有节制的。人们既不能忽略礼的形式,也不能过分提高礼的形式。过低,则不足以表达人的情感;过高,又无必要。礼是对人与人之间的利益关系进行有节制的合理的调节。礼尚往来,有往无来,非礼也;有来无往,亦非礼也。礼对人类利益交换起到了一种有效的平衡作用。合理的调整个人对他人的行为,从而让人们形成良好的合作关系和社会秩序,提高人们的文明程度,这是礼的社会功能。
但孔子礼学存在一个适用范围问题。从孔子的论述中可以看出,孔子及孔门弟子都有过分夸张礼的作用之嫌,无限制的扩大了礼的适用范围。如本来属于科学范畴,而不涉及道德问题时,礼应当不予干涉,但孔子却对此进行干涉。另外,关于完全属于个人行为不应当属于礼的调整范围,因为礼是调整人与人之间关系的行为。

孔门礼学还有一个重要弊病时,既然礼是表达人的感情的,人的感情应当是礼的内容,优先于礼的,礼应当随人的感情变化而变化,而不是人的感情应当随着世俗之礼而变化。同时,由于人的感情具有多样性,孔子用单一的礼,自然不能满足人的感情多样性的需求。孔子礼学对人的个性具有一定的抹杀作用。由于人的感情具有多样性,很多时候连主流感情都无法确定,这导致礼学的价值目标很难确定。如果以单一不变的价值目标来制约礼的形式,必然导致社会个体感情服从礼的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