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看专家门诊的“长龙”


       每天凌晨四五点钟,在每个医院的门口(只要有专家)都会看到有一条长长的人流,宛如一条“长龙”绵延起伏在黎明前的清晨。那是在等待挂“专家门诊号”的病人。这也是医保制度改革后催生的产物。起源于何时已经记不清了。总之,不管天寒地冻、炎热酷暑、刮风下雨,除了节假日天天如此,年年如此。

      也难怪患者的心理,生病已经够痛苦的了,只祈求能碰上一个好医生,倘若碰上好点的医生,心理还些许能得到点自我安慰 。因此,为了早日解脱身体的病痛,不得已每次都要披星戴月的早早去排队,为的是寻求心理上的平衡。即使花几倍于门诊的费用也在所不辞,因为,命比钱更重要。又因为每个专家的看病规定半天只看二十个患者,而且每周只有一次,不早点去的话就很可能会错过甚至会白跑一次,所以,那些远道而来的有时甚至半夜就开始排队了。。。。。。

      这是我两年之前在上海长海医院亲历的所见所闻,那时,我也前后在医院门口排过两三次队,当时冷的直哆嗦。。。。。在上海肿瘤医院也经历过那么一次的排队。为了确诊胃内的肌瘤要不要手术,我和我女儿凌晨三点多就起床,赶到那里已经四点多钟,那里早已经是人满为患。队排的很长,我们母女两人轮流站了足足两个多小时才挂上了号。又等了近两个多小时才看上了专家医生。结果是一句话 “半年后过来复查”就结束了全过程。,前后不到十分钟。这就是两年前我在上海长海医院和肿瘤医院看“专家门诊”的经历。

      两年之后,同样的情景又在眼前开始复制,上周四因为胃病的复发,又去长海医院看专家门诊。凌晨五点多钟赶到那里,前面已有好几十人排在哪里了。在等待挂号的间隙(6.30分挂号),我听到了这样的对话:“甲”问“乙”,你几年了,“乙”回答两年了,“乙”又问“甲”,你几年了,“甲”说四年了。这时又过来了“丙”,他随即插话说:我已经七年了。。。。。。彼此之间,对所患疾病只字不提不问,心照不宣,即不问患了什么病,也不问吃的什么药,只问几年了。言语之间透露出的是无奈、自嘲、抑或是一种发自心底的苦笑和叹息。

      是的,随着科学的发展,人类的进步,“癌症”也伴随着科技的发展越来越普偏了,不再像以前那样谈“癌”色变,人们已经接受或者说已经默认了这样的事实,所以,这些患者已经对此习以为常,见怪不怪了。年长的暗自庆幸多捡了几年生存的权利,年短的则自我嘲讽“有命吃饭,无命滚蛋”。他们已经对绝症抱着一种极其坦然的心态,即羡慕那些年长的,没被“上帝”给召唤去,又无所谓自己还有多长时间可以消磨。俨然是一种超脱的感觉,其实,在他们的内心深处又是承受着多么渴望延缓生命的期盼,承受着与病魔艰难搏斗的痛苦挣扎。每周一次或隔周一次排上好几小时的队来挂号,背上好几袋(用背包或手推车)中药回去,正是他们生活中即无奈又迫不得已的唯一选择。也就有了专家门前的长龙诞生。。。。。。

       我不知道我的未来是否会步入他们的行列,我只知道无论与命运如何的抗争,有时在人类的遗传因子问题上,再发展的科学技术也会显得苍白、显得无能为力,至少在目前是这样。

       但面对当今病魔到处肆无忌惮的侵袭着人类机体的当儿,面对非遗传因子造成的种种病患,各种各样直线上升的“癌症”病例统计,是否该引起有关科学界对饮食、水质、食品的加工配料以及种植方面的施肥等等方面着重加以研究呢。俗话说“治标方能治本”,曾经也有过“某科学家对疾病过于集中的地方进行过实地勘查研究”的报导。。。。。。

     如今,面对直线上升的各类“乳腺癌、胃癌、肺癌”等等,以及各种“甲流、禽流感”等流行病的猖獗,如果,不从源头上查找根源的话,恐怕再多的“专家门诊”也会应接不暇的吧。那以后的专家门诊看来要渐渐地达到通宵达旦的排队才能看上一次病。否则,免谈。再先进的网络设备、再优秀的专家医生也难应付日益潮涌似的病患。

    而更可怜的是那些身患重症疾患的病人,本身已够痛苦的了,却还要不辞辛苦的去早早地排队看医生,那些外地慕名而来的更是举家前往。路途的艰辛自不必说,有时还要长时间的等待床位空出才能如愿以偿。个中甘苦只有身临其境的才能体会得到。

    所以,现今的人们宁可缺衣少吃,也不希望生病。因为一生病,轻则辛劳无比(往返奔波),重则倾家荡产,一命呜呼,最终还背上沉重的债负。可悲、可叹。可悲、可叹啊!

    每每想到医院门前的“长龙”,每每想到自己也要加入其中的行列,每每想到在手术与不手术之间的徘徊,心中难免感慨万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