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相信什么?
本报主笔 刘长杰
每遇狷介之士,总能想起鲁迅那句名言:我们从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这就是中国的脊梁。
现在,问题来了,激浊扬清的严义明先生,算哪一种脊梁呢?
时隔一年,上海律师严义明再度成为焦点人物。1月6日,他将信息公开申请书递交到了国家发改委和财政部,他操心的仍然是4万亿投资和财政预决算,要求发改委依法列表公开与4万亿已投资到位部分相关的目前已经审批通过的具体投资项目名称等内容,要求财政部公布国家年度财政预算及预算执行情况等内容。
《时代周报》报道称,连续两年,严义明的信息公开申请都选择了同一个时间节点,即全国两会开幕前夕。“这是一个法律实务人员从实效角度考虑的时间节点。”严义明说,“我申请的相关信息与全国人大关系密切,在两会期间提出申请,会引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的关注,更易在这个层面形成共识,并且可以通过他们向相关部门提出要求,更有效地推动信息公开。”
严义明对“上书”时间节点的选择,很见功底。选在全国人大开幕前夕申请信息公开,让国家机关在庄严的政治氛围之下来下定决心“向公众有个说明”,他对时局的拿捏也是恰到好处。
严义明今年申请公开的问题主要有三方面:一,4万亿经济刺激方案中的地方配套资金落实情况;二,对自主创新和结构调整的投入情况;三,4万亿投资暴露出来的诸多问题。
我们不是法律界人士,无法从专业的角度来评价严义明的行为,但在为严义明叫好的同时,我们也真诚地感谢他,因为他所关心的,均是民之根本、民心所向。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严先生至少也算一个为民请命之人。
北京大学法学院教授王锡锌的评价就科学多了:“严义明律师的再次申请本质上不是重复,是在坚持,这和政府所认识到的信息公开的大趋势结合到一起,在社会学的意义上,是对政府信息公开进程一个很重要的推动、促进因素。”
人总要相信一点什么。2009年,在法律框架内,严义明走完了申请信息公开的整个过程。结果颇为曲折,先是遭到驳回,后被判不予受理。但严义明认为,他的行动还是取得了积极的成果,因为温总理此后公开承诺,4万亿一定会全过程公开;而此后,发改委也陆续公开了4万亿的部分信息。严义明事后说,“我是一个乐观主义者。哪怕当场申请失败,但它能够推动制度向前走,推动社会主义法制建设,让法律成为社会的一般价值,我就认为是一种成功。”这些信息表明,作为一名律师,严义明相信法律,尽管他没有说出来。
这实在是比那些担心被证人反咬陷害、被公安检察机关逮捕的律师给人鼓舞,因为律师做到“未发声而先触景”这个份儿上,不但是已不相信自己的安身立命之本——法律的公正性,估计也不敢相信自己执业言行的合法性了。
严义明的表现,让我们想起了另一个人,郭广昌。
2007年8月,郭广昌接受了《中国企业家》杂志的专访。事后,杂志刊载出录音整理版的《郭广昌:我相信什么》。在这篇近乎一个哲学家独白的文字中,这位亿万富豪用极其优美的词句,向世人陈述了他自己的“我相信”——
我们相信30年的改革开放政策会是稳定和长期的,要相信你这个企业只要自己没有犯错误,没有乱来,政府不会整你;对自己的企业健不健康要清楚,既要进行“体检”,又要对企业本身有信心;我们相信企业应该盈利,应该创造利润,企业不盈利没有生存和存在的必要;我们是真的相信自己的团队。
“做企业到现在,我越来越感觉人是需要相信一点什么的。”作为企业家,郭广昌是埋头苦干的人,他说,“你最真诚相信的东西,往往就是最有力量的。”
埋头苦干的人,拼命硬干的人,为民请命的人,舍身求法的人……你是哪一种人?
那要问你自己:“我相信什么?”
注:此为发表于20090115时代商报头版三经论坛评论的原文,发表时http://epaper.lnd.com.cn/sdsb/20100115/index.htm有删改。另附郭广昌:我相信http://www.interscm.com/person/interview/200806/10-33005.html
我相信什么?
评论
4 vi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