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感慨:把老人当资深人士


  在《新地产》杂志与西门子主办的“寻找中国完美家”的活动上,北京大学的张颐武教授特别提出了完美生活需要我们个人有“四放”精神的说法:放大心胸、放开眼界、放松心情、放下得失,这当然是我觉得很有道理的。而华高莱斯的董事长李忠先生说到我们需要探索为不同的人群营造的完美家的概念,也正因为他最近关注养老社区的原因,所以他特别提到我们需要有更为改进的对待老人家庭化需要的理念,其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就是不能简单把老人当做老去的人,而要当成积累了丰富阅历,用更为建设性的方式去共处的资深生活家。对此我无比赞同。

 

  在这样一个前提下,首先我们需要尊重他们的知识与智慧,倾听他们的意见,很多时候他们可能会反复强调某个道理,我们把它看成是口碎,但也恰恰是这样的强调构成了坚持,我们真实的生活恰恰是变化与坚持的调和,只有一样生活恰恰会失衡;其次我们要赋予他们更多的价值感,赞扬他们的努力,接受他们看重的礼品或者留意的心意,因为这种接受会让他们感到在这个世界上他们还是其他人需要与接纳的人群,当我们由衷地欣赏他们的生产力的时候,他们能表现出更强的生命力;再次适度的运动,不要简单地让老人躺下不动,静养天年,实际上老人家适度的工作、锻炼、旅行不仅可以让他们晚年的见识与早年的经验结合,从而与我们相处得更融洽,而且也能增强他们的体质与延缓身体功能的退化,而在这样的运动中,他们更能有机地渗透入社会,不会成为越来越脱离社会的边缘人群,那么他们发挥自己的智慧与经验的机会也会变得自然而随时;最后。他们值得我们的陪伴,当我们与他们在一起的时候我们会得到很多在外面冲冲杀杀的时候没有的感受与感觉,也能体会爱的功课,那些功利色彩比较淡也被我们往往淡薄掉的人生价值观。我经常给很多年轻的朋友强调我相对于自己的父母,在个人天性的发展中是多么独立,但是另外一方面,我得很深切地认可,我的父母亲、伯伯叔叔在我自己的成长中甚至直到今天也还是影响我的社会思维与行动逻辑最深的资深人士,其中尤其是我的老妈。前时看到我的四伯家的大哥写的回忆四伯四婶的文章,我可以说也是深深地感受到那种小辈对于上辈的教养之情与辅导之恩的感恩流露的。在这样一个思想下,我们今天在考虑所谓养老社区和老人在我们的家庭关系与社区中的位置的时候,一定不能跳开这些基本的原则去设计。 

 



昨日场景:在北京公司处理内务和客户沟通事宜。飞往南宁。

 

今日小诗

了断

 

神农用一支水葫芦做的烟枪,

和毒蝇的空军对抗,

他的土制浓药,

足让蚊精生满病伤。

从此,

诅咒者平息了在戈壁的流浪,

化作尘扬,

不留痕浆。

 

本周袁氏推荐小菜:菜末肉丝

将娃娃菜一颗、香菜二两、青椒三颗,洗净切成菜末。猪五花肉一斤,凉水起锅,煮至沸腾,五分钟后取出,放于凉水中。刀切出细肉丝,拌淀粉少许。起油锅,放入碎干辣椒和花椒酌量,再放入肉丝爆炒,三分后放入菜末续炒,放盐酌量,砂糖少许。再炒两分后出锅可用。装盘时将菜末置于盘面,肉丝放在其上。

想保证博客的稳定与信息安全吗?快来,一键备份博客大巴文章到新浪博客!请点击进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