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行“孝”?
新加坡《联合早报》网报道,浙江省余姚市阳明街道舜水社区组织前天开展了一次特别的“我为长辈洗双脚”活动。来自辖区的20名青少年学生前天坐在一起,为各自的爷爷、奶奶等长辈洗脚。据悉,暑假期间,舜水社区组织开展了一系列“慈孝”教育活动,让青少年学生继承和发扬孝敬长辈的传统美德。(资料来源:http://www.zaobao.com/zg/zg090801_009.shtml)
不知各位读者看到这个新闻,心中做何感想。这个由浙江余姚半官方组织的所谓“慈孝”活动,给笔者的感觉是有点“怪”。
(1)孝,本义是尽心奉养和服从父母。在《说文》中:孝,善事父母者;在《墨子经》中:孝利亲也;在《贾子道术》中,子爱利亲谓之孝;。在《周书·谥法》中,慈惠爱亲为孝。协时肇享为孝、五宗安之曰孝,秉德不回曰孝;在《礼记·祭义》中,众之本教曰孝;在《孝经》中,夫孝,德之本也。又,天之经也,民之行也;在《国语·周语》中,孝,文之本也;在《左传·文公二年》中,孝,礼之始也;在《周礼·大司乐》中,中和祗庸孝友;在《诗·鲁颂·泮水》中,靡有不孝,自求伊祜;在《孟子·梁惠王》中,孝悌之义。可见,孝有着非常宽广的的含义。
(2)在《礼记·大学》中,“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这就是后人“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来由。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最初是对古代封建社会仕大夫(贵族)和君主提出的要求。后来,它成为儒家思想传统中知识分子尊崇的信条。以自我完善为基础,通过治理家庭,直到平定天下,就成了几千年来知识分子者所追求的最高理想。但实际上,完全按照这个要求去做,能够成功的非常罕见。于是,为填平理想与现实之间的巨大鸿沟,知识分子又提出了“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的思想。
在人生追求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境界中,大部分人能够做到、能够做好的也就只是修身和齐家而已。治国,只有少数人能够有此担当;平天下,估计也就区区数人能够做到而已。因此,对普通民众来说,修身和齐家,才是切实的追求。
(3)古人云,忠孝难以两全。意思是说,报效祖国和孝敬父母,这两件事情难以同时做到、做好。岳飞的精忠报国,就是最好的注脚。